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台湾老哥     
正十三年前,我前往美国达拉斯看望定居在那里的女儿。女儿住家不远有座大公园,我常去那里走走。有一天,我坐在公园的亭子里休息,见一位老人在不远处草地上打太极拳。他打完拳,我向他打招呼,他微笑着说:"您好!"我好惊喜他也说中文,心想可以找个人说说话了。上前同他握手:"您从哪儿来?"他却笑而不答,反问我:"你什么亲人在这里?"我说:"女儿和女婿。还有  相似文献   

2.
朱雨晨 《台声》2004,(10):70-71
王彰显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4届的博士生。 第一次见王彰显有点突然,直到见面之前我还不知道我要采访的对象是他。而他的感觉也是这样的,他说:“我以为只是出来和陈大刚坐坐聊聊天,没想到是要接受采访。”王彰显说这话的时候文静的脸上泛过一丝羞涩。  相似文献   

3.
采访张朝阳是在中粮广场的咖啡厅进行的,里面放着柔和的背景音乐,人一融入其中,神经就开始慢慢软化,然后自由舒展。 我说,见你本人之前,从电视上我就发现,你的目光特别犀利,透过电视我都能感到那种犀利。张朝阳回应,是吗?我说,难道以前没有别人这么说过吗?他思考片刻,然后回答:有,不多。然后他的脸上开始出现笑意,目光转而变得柔和,问,那现在呢? 我笑。谈话就此开始——不,确切地说,是他在说,我在听。 他说话很有条理,像写文章似的,一个题目,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总的说来,听他说话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4.
今年“两会”期间、和一位代表聊天,说着说着他惆怅起来,称本届代表当下来,会上提过不下几十条建议.却没有一件被“重点”。见我不解,他说不是每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都将十几条建议列为重点处理建议吗。  相似文献   

5.
张清华 《今日浙江》2009,(11):58-58
一位老教授回忆在延安见毛泽东时,说:“我去见主席,主席拿出纸烟来招待我,可是不巧纸烟只剩下一支了。我想主席怎么办?他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当然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客人肯定不同意。而主席将这支烟分成两半,给我半支,他自己半支。”毛主席把别人看似很难办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山之子     
一孙勇9岁的儿子孙昊见了生人腼腆得像个小姑娘,写作业有问题都是缠着妈妈给他讲,孙勇倒像个客人似的,他感慨地说:“我这儿子跟我不染(方言:不亲热)。”孙勇的妻子武玉霞说:“他老不在家,这孩子从小跟着我,风里来,雨里去,他的警察爸爸像个收不回来线的风筝,...  相似文献   

7.
胜任     
《创造》2016,(Z1)
正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时,有一天,一位北大毕业生去见蔡先生,不知为了什么大吵大闹后离去。第二天,这名毕业生拿着一张求职表格,又去见蔡先生,要蔡先生写封推荐书。蔡先生看看他所填的表格,马上就写推荐书给他。事后,傅斯年去问蔡先生:"昨天他才跟你大吵大闹,为何今天你肯为他写推荐书?"蔡先生说:"我看他所申请的工作,他能胜任。"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妙答解尴尬有一次,一位著名作家应邀赴宴。休息时,他对一位夫人说:“你太漂亮了,夫人。”不料那位夫人却说:“很遗憾,我不能用同样的话来回答你。”头脑机敏、言辞犀利的作家笑着说:“没关系,你也可以和我一样说假话。”失言某君赴宴迟到,匆忙入席后,一见烤乳猪就在面前,便很高兴地说:“还算好,我坐在乳猪旁边。”话刚出口,才发现身旁一位胖女士怒目而视他急忙赔着笑脸说:“对不起,我是说那只烧好了的。”说话的方式严厉的陆战队队长接到消息,说他一个下属的父亲去世了。点名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嗨,阿史你父亲死了。”…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心理咨询中,知道了许多网恋故事,这又是一个这样的故事。我是个还没有走出校门的女孩,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向您求救!正如许多人一样,我也迷上了网上聊天,我和他就是在网上认识的。他在很远的S城工作。开始我们在网上只是单纯地聊天,并没有如许多少男少女一样“网恋”,因为我认为那极不现实。有一天,在网上他说他因事来到了我所在的城市,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我们约好见了面。带着一种朦胧而模糊的好感,我们就在一起玩,他带我见了他的一些好朋友,还向他们介绍说我是他的女朋友,我也就默认了。几天后他要回去了,我们在一起聊了很多很多,我说…  相似文献   

10.
哀江南     
去年九月四日将近午夜,我意外地接到江南先生从北京饭店七○三八号房间打来的电话。他的性格开朗,说话快似连珠,虽然是一年前只见过两次面的新朋友,但我一接电话,就听出来是江南的声音。他说他来北京已经有几天了,忙着一些事情,竟没显得上看朋友。而几天后将去上海,再回江苏靖江老家去看弟弟和处理一些家务。他在北京也还有一些事情要办,时间安排很紧,但希望跟我见一面。他说已经约定第二天要去看北京新开的几家宾馆,问我能否与他同行?他向我报了四家宾馆的名字,我说只有香山  相似文献   

11.
人物     
《中国残疾人》2014,(8):12-12
关于残疾人的人物报道,很多年前我曾向一位老领导发过牢骚:“为什么都是写成一个模样出来见人呢?”他听了哈哈大笑。说:“‘见人’这个词用得好。”  相似文献   

12.
去延安,走了一年零两个月1939年8月下旬,在晚上行军的路上,我得到去延安参加"七大"的通知,别提有多高兴了。他见了我就说:"好差事啊!"并把他驮毯子的公用黑马给了我,还给了我20元法币(国民党统治区所流通的钞票)。后又见到纵队政治部主任符竹庭,他买了一只鸡招待我们,并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地址     
父亲来我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以前,他几乎一星期就来一次,见了我先把一沓书报稿费单递到我手里,半喜半嗔地说:“本不想来,可是又攒了一堆,我要是不送来,你不就没钱花了?”他的语气有些洋洋自得,仿佛没有他这样频繁地奔波两地,我的日子就没法过下去;  相似文献   

14.
巧遇“哲人科学家”张香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概是1993年秋 ,我意外地接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一位老先生(恕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的电话。他告诉我 ,他有个熟人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退休老干部。该人近日找他 ,说外地有位读者 ,对我的文章和思想十分感兴趣 ,拟最近来京 ,很想拜访我。这位老先生还说 ,他的熟人再三央求他 ,希望我务必抽时间见那位读者一面。老先生提及的文章是《哲人科学家研究问答———李醒民教授访谈录》 ,发表在上海《世界科学》杂志1993年第10期上。该文由我两年前发表在长沙《求索》杂志(1990年第5期)的一篇论文改写而成 ,论文原…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说     
堂弟去了西部某城市工作,一日,他力邀我去旅游,我去了。结果去了之后,他领我见了一帮莫名其妙的人,看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然后问我相不相信只要投资五万元钱,在一两年之内就可以挣到三百六十万这样的事情。我笑了笑,说相信,但不会是我。我告诉他,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平凡的劳动者,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决不相信一本万  相似文献   

16.
铁窗内的抢劫犯罪嫌疑人刘建锋听说我是公安记者,显得稍轻松一些。我递上一支中华烟,帮他点着,说:“随便聊聊。”他贪婪地吸了两口,睁大双眼望着我,我读出了他眼中的迷惑,说:“就谈谈抓你的那个人吧。”   抓他的那个人名叫易东古,是个下岗工人,被刘建锋用砖头砸成重伤,如今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不醒,当然,这些情况刘建锋并不清楚。   “我很佩服他,同时更感激他。”他的语调很缓慢、很低沉,也很真诚。这点,我信。   “他比我矮一大截,也比我瘦弱许多,我手中还有刀,可他就是什么也不怕。当时,他见我正在抢一名…  相似文献   

17.
砖和石头     
郝好贤 《传承》2008,(9):55-55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时,一位年逾百岁的老翁要见他。老翁童颜鹤发,故意把路走得招招摇摇,见了老子,略略施礼,傲然开口道:"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你讨教。"这是一句反语,意思是你不如我,我今天看你笑话来了。老子当然听出来了,但他微微一笑,说:"请讲。"老翁得意之极,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和我同龄的人都已经死了。他们勤勤恳恳,辛苦劳作,开垦了百亩良田,修建了房舍屋宇,可现在已经见不着他们了,他们无法再享受荣华富贵,只能葬身在荒郊野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次见王万奇是在一次师生聚会上,当时这个满脸谦和的小伙子把一本支教宣传画册递到我面前。得知他是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之一,我对他说,你们的支教活动很有声色,有特别优秀的,请你给推荐采访。王万奇谦逊地说好并对我表示感谢。后来,我加了他的微信,从微信中得知,他就是我要找的优秀支教老师。在采访他之前,我又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报道让我对王万奇刮目相看。对于王万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全国抗震救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背景老齐因视网膜脱落而导致视力二级残疾后,对生活丧失了信心。整天抱着一台收音机谁也不理。残联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一期又一期过去了,他却不愿参加,更别说找工作和创业了。可要说最苦的人却应该是他年近80的老母亲,眼瞅着儿子一天天消沉下去,心似油煎却又不敢深说。服务过程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现身说理:你看我,一个拄双拐的重度肢残人,不照样出来工作了吗,天天也很乐观啊!可他有他的道理:老说自己半路残疾,转不过弯儿来。此路不通只能再想别的辙。见他爱听广播,我就决定从广播入手,先让他接受  相似文献   

20.
永恒的瞬间     
康健 《人民公安》2021,(3):75-75
作为艾冬同志的同事,我于2008年与他相识。艾冬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工作起来像踩着风火轮。艾冬始终是以一种"拼"的劲头在干工作。与母亲的最后一面,艾冬依然想着工作,2020年春节腊月二十九那天,母亲董存梅给艾冬打电话,让他回家吃饺子。"那天我儿子要值班,中午1点多,趁着午休回来的。我给他煮了12个饺子,他就吃了7个。我说你怎么吃那么少,他说我单位还有活。"董存梅回忆道,自己知道艾冬平时工作挺忙的,就没再要求他回来,并告诉他,要好好工作,帮百姓解决问题。可没想到,这一见,竟然是最后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