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华侨华人社团是社会团结的象征与力量的源泉, 它们既继承、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 传统, 又开辟了新的更能为时代所接受的方式方法;既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的倡导者与组织者, 又是沟通华侨华人社会与所在国政府和人民友好的和平使者。对美国华人华 侨社团进行研究, 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华人华侨社团在美国发展的艰辛历史, 更有助于我们通 过了解历史过程, 把握现实脉络, 进而谋划未来蓝图, 使美国华人华侨社团能在美国社会中发挥重 要作用, 通过其影响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人的参政活动,备受中国两岸三地和全球华侨华人的关注。长期以来,虽然美国华人的参政成绩一直不如人意。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美国华人总是能不失时机地掀起一个又一个的参政热潮,总是在努力克服难题争取越来越好的成绩。七十年代以前,华侨华人抱着落叶归根的信念,不少华侨不求入籍,华人大多无意参政。七十年代以后,华人的参政意识逐渐提高。然而,由于华人或有畛域之分,或有政见之争,或缺乏群体意识,总是不能团结一致,从选民登记到投票,很多人参加的积极性一直很低,有的宁愿在家里枯坐,也不去投票。到八十年代初,华人…  相似文献   

3.
近二、三十年来美国华人社会迅速崛起,华人人数已由40年代的10多万猛增到90年代的160万以上.美国华人经济欣欣向荣,并且已形成相当规模.王安电脑公司曾经在高科技行业一枝独秀华人金融业在美国也崭露头角,仅纽约华埠在80年代末就有30家银行自1986年起美国华人经济跃居全美少数民族之首,遥遥领先于日裔、韩裔,美国华人家庭的年平均收入已超过白人家庭美国华人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表现最为骄人在中学教育阶段华人子弟就以勤奋和聪颖而显得与众不同,他们中有不少人在全美的重要竞赛中频频获奖.华人于弟升人名牌大学的特别多,如1990年…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发展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有利于促进华侨华人学科的完善,拓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推动当今华侨华人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现实意义。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学科属性是探索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及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并进而探索演变和影响的规律的学科;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地理现象的演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侨乡历史地理,移民历史地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人文地理、社会地理,华侨华人历史自然地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文献法、实地考察法、新技术手段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制衣业作为美国华人社会的一大经济支柱,在美国华人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回顾其发展历程,对于更好地了解美国华人的历史有重要意义。华人制衣业在美国具体始于何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的出现是与早期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相关的。19世纪以前就有不少华人来到美国,他们分布在美国东西海岸。这些移民中有一些人开始从事制衣业,如广东“四邑人”在裁缝、修理、修补和屠宰业中占支配地位,中山人则垄断水产零售、缝制女服和园艺。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大量华人来到美国西海岸,西海岸华人制衣业相应发展起来,尤其是南北内战…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是海外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全球80%的华侨华人居住在东南亚。因此,东南亚华人研究从来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是真正有所成就,作者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科研能力。该项目涉及的问题复杂,难度颇大。 庄国土等著的《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第一期)的成果,这是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有创建、有特色、有份量的学术专著。它的主要价值和特色是: (一)理论“创新”是本书的灵魂。 本书从族群文化视角从总体上探讨…  相似文献   

7.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对美国华人社会而言,不仅是一次灾难,也是一次团结起来让美国人重新认识华人社会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中外学者有关华侨华人的论著卷帙浩繁,然而我国学术界的研究多以文献资料为依据,并偏重于历史学方面的研究,而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的社会学研究却显得非常薄弱。近年,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陈衍德先生对菲律宾的华人社会作了长期的考察,不仅采访了当地各阶层人士,走访了许多华人团体,而且还查阅了大量为外人所未见的文献资料,对菲律宾的华人社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终于完成《现代中的传统菲律宾华人社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作者独辟蹊径,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法,用新的资料,把菲律宾华侨华人史的整体研究与重要问题的个案分…  相似文献   

9.
评战后日本对华侨华人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华侨、华人社会华侨、华人社会是日本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华侨社会结构、华侨团体、帮派、华侨人口变迁、华人社区、唐人街、华人的家庭与婚姻、华人宗教信仰、华人风俗习惯、华侨秘密会社等等。战后在日本出版的研究华侨社会的著述,择其重要者可以举出下列数种:内田直作的《日本华侨社会研究》(1950年),吴主惠的《华侨本质的分析──华侨的社会学研究》(1961年),河部利夫的《东南亚华侨社会变动论)(1972年),中村孝志编《东南亚华侨社会》(1972年),戴国辉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1972年),…  相似文献   

10.
的确,长期以来有关日本华侨华人研究,无论在研究队伍的阵容,抑或相关的研究成果方面都无法与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相提并论。这也就意味着在日本华侨、华人的许多研究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然而近年来,在不少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这种情况已有所改观,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由朱慧玲博士撰著的《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一书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以下简称《变迁》)一书是作者于2001年9月提交答辩并获得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南洋研究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体现了多学科、兼顾历史与现状、教学相长的特色。除了经济、历史、政治学(国际关系)等主要学科外,南洋院师生越来越多地借重民族学、宗教学、金融学、人口学、语言学、管理学、图书及版本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华侨华人。在侧重华侨华人现状研究时,仍继续关注华人史研究。在相关学位课程带动下,硕博生的学位论文研究日益成为南洋院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总体而言,南洋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仍呈现创新能力弱、文献单薄、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这既是国内文科重量化考核导向的结果,也与研究人员浮躁的学术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提供了世纪之交东南亚华人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作者认为,20世纪后期,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期。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会。在不同族群文化与不同族群关系的互动下,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将与各主体民族一起,在当地化、多元化的方向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在二战以前,英属马来亚一般是指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但严格说来,这一称谓也包括英国在马来群岛及其他地方的保护领地,例如英属北婆罗洲、文莱、沙捞越以及纳闽岛和圣诞岛等.本文所指的英属马来亚仅限于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势力范围,即马来半岛上的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  相似文献   

14.
The rise of modern American scholarship on China was largely attribu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ontemporary China (JCCC) in 1959 which sponsored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to promote Chinese studies, ranging from institutional support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training courses. Since then, American study of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 period of sustainability that features academic and group-oriented research. It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discipline in American social science studies. There are some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early sinology and modern Chinese Studies: the latter is much more concentrated on the study of issues, comparative historical studies,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American Chinese studies stresses empirical research, textual data,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英国华人参与2010年下议院选举为中心,分析英国华人社会的变迁与政治参与。本文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近20年来英国华人社会的结构及其特征,指出尽管华人人数迅速增加,但华人社会内部的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明显存在,这对华人社会内部凝聚力的形成和对英国国家认同感的建立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近来这一情形有所改变。第二部分围绕参加2010年选举的8位华裔候选人的政纲、组织、策略和选举结果,具体分析英国华人参政的成就与问题。结语部分探讨英国华人社会融合和参政的未来道路以及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After 9/11, the exact perception among young Chinese of terrorism and security is little known to the world. What are their views and how are they formed? Are there any obvious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 between young Chinese in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What causes this disparity, if there is any? Are these differences intentionally created by the Chinese party-state top-down, or are they only nurtured in a bottom-up, decentralized manner? Using primary research findings obtained from original quantitative surveys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offer an empirical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The article is arranged in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topic and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used. The second offers an analysis of our survey findings on how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wo different cities, Shanghai and Xi'an, evolve distinctive perceptions about terrorism and security. The third section explains the framework used to analyse our findings,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nearer, the more tolerant and the less state-centric” towards terrorist-related topics. A conclusion suggests the possible roles of—and wake-up calls for—the Chinese state and the media in light of these disparate perceptions.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2016 field-based multiple case study of three communities in peri-urban Port Vila, Vanuatu. It offers robust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participatory planning, partnerships, and programme evaluation, as espoused in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last two decades and readdressed in Habitat III Conference on Housing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s not regularly occurring in aid-based housing programmes. The study identifies that in sacrificing consultation – community cohesion, capacity building, resiliency, and innovation, are also sacrificed. This research differs from peer literature by employing an inductive and underutilised methodology, storytelling, and by focusing on an at-risk country which receives little academic, NGO, or development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马来人的角度,探讨马来西亚族群教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马来西亚政府的马来人教育政策,包括教育马来化、高等教育优先、财政支持等,分析马来人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发展对马来人职业和收入的影响。本文认为,马来人教育发展及随之而至的相对畅通的社会流动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各族群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如果政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能公平对待其他族群,族群之间的关系将更融合,社会发展也将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纪之交的南非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现有华人20万人左右,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大多集中居住在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市、首都比勒托利亚、伊丽莎白港等沿海城市。南非华人以经商为主,从事零售、批发、进出口贸易和开餐馆等。近年来,华人在南非的投资日益增多,涉及纺织、制造、房地产等行业。华文教育虽不易推广,但在华人社团和华人报刊推动下,加之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前景看好。华人参政刚刚起步,但步伐很快,而且能代表和维护华人权益。2003年以来,南非华人屡遭劫难,安全处境堪忧,其中主要是南非社会治安的原因,也有华人社会内部的原因。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速度加快,南非华人移民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不会因安全问题而止步。  相似文献   

20.
肖彩雅 《东南亚》2011,(2):67-72
中国人移居缅甸历史悠久,尤其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华侨不断地涌入缅甸,缅甸华侨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的变化与19世纪缅甸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华侨的籍贯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关系等。在移民与贸易的互动作用下,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网络逐渐形成并成为缅甸华侨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