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马克思过剩人口理论与近代中国人口问题郑祖铤人口和过剩人口问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和认真研究对待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国际述评》等论著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学习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与资本主义积累规律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内容: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的增加使工人对资本的从属关系加强,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是资本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杠杆,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互为条件是资本主义人口规律的显著特点,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形式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关于人口规律理论,对指导我国遵循适度人口规律,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共识:制订人口政策具合法性 20世纪之前,资本主义国家因工业化的刺激人口激增,转移过剩人口的方式是强制的政治性移民, 人口的数量增长并没有成为关注的问题。直到20世纪40年代之前,发达国家认为人口问题主要是增长缓  相似文献   

4.
(五)人口流动城市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口问题最为突出。我国人口过剩,主要是农村人口过剩。如何实现农村过剩人口的转移,是现代化建设的极大难题。近些年来,举世瞩目的“民工潮”,即亿万农村人口的跨地区流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也必须把它放到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广阔背景下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人口学会于1983年3月在长沙举行了学术讨论会,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有:(一)关于“两种生产”理论。有的同志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占主导地位,人类自身生产居从属地位,自原始社会以来,二者地位不会发生“逆转”;两种生产之间有直接的同一性;两种生产的统一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即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二)关于一般规律。一些同志对流行的“两种生产相适应”的表述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没有揭示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许多社会条件对人口的影响,而且相适应的标准是什么也说不清楚。有的同志把一般人口规律概括为:社会的条件只能适应一定数量的人口。(三)关于过剩人口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过剩人口是争论的焦点。提出的新观点有:①过剩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通过建立资本有机构成、劳动需求增量、现役劳动军劳动供给增量、纯劳动需求增量、纯劳动力需求增量等概念的相互联系说明了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机制。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尤其是信息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失业理论相比,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更为科学和优越,另外两者还存在相似之处。研究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就业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为根本指导。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减少贫困人口等三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人口政策的很大作用:降低了社会抚养比,节省了人口投资,增加了储蓄,为中国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抑制过剩人口和劳动力的增加,减轻了就业压力;提高了人口素质,增加了人力资本,更为重要的是为改革开放成就的取得创造了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社会都有其特殊的人口规律。但是在过去,除依据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外,对其它社会的特殊人口规律则很少研究,本文试图对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人口发展概况,并就经济、政治与人口发展的相互关系作一探讨。 本文所叙述的范围,是民主改革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觉、美姑、布拖、喜德、普格、甘洛、金阳、越西、雷波等九县的人口问题。这些地区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奴隶社会形态,它以昭觉为中心,习惯上(除雷波外)被称为大凉山,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据1982年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设计和思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和战略时 ,始终把中国人口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从国情论、全局论、国策论、人均论、素质论等方面系统地、正确地问答了“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的基本问题 ,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诠释了"现代的贫困"问题的缘由与后果,提出悖论性贫困是这种新型贫困的根本特征。解决"传统的贫困"问题的同时,脱贫人口容易落入"现代的贫困",面临成为相对过剩人口而遭遇相对贫困的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道路,应该从发展集体经济、避免农民无产化和改造生产关系入手,保证扶贫工作成就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百家论萃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体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夫系。从我国国情出发,特别要树立人口增长后果意识、资源稀缺意识、环保意识、过剩人口与短缺经济意识。在选择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时应考虑良性循环,从经济角度出发,在理论上找到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接合点,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不对环境产生破坏。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从国家意志转化为有效的地方行动。从世界范围看,政府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力量。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基数大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早在纪元之前就占世界人口的1/4,后来曾降到1/6,但到清朝初期再次超过1/4。1800年前后甚至达到世界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的程度。马克思当时就预见了这一状况的严重后果,他说:“在这个国家,缓慢地但不断增加的过剩人口,早已使它的社会条件成为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的沉重枷锁。”可见,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4,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沉重的遗产,早在18~19世纪,它就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延缓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潜在因素。最早提出只生一个孩子的人我国最早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过去一向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近来,出现了一些部分肯定该理论的文章,引起了争论,这是一种好现象。的确对资产阶级的学说,必须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主义的观点来进行评价,“一棍子打死”是不会令人信服的。本着这种精神,本文就如何评价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谈谈个人的看法。一马尔萨斯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政治领域和工业领域发生革命变革的时期。法国大革命、英国的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此引起的结果是:小生产者为大资本家所排济,沦为无产者,在大机器生产下变成了过剩人口,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时,英国有产者阶级对法国革命思潮的浸入惶惧不安,政府当局采取了一些行政手  相似文献   

14.
试析台湾“经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制约两岸统一有诸多因素,但带有关键性的因素,是台湾方面所宣扬的“台湾优势论”,包括“经济优势”论和“政治优势”论。这里单就“经济优势论”作一考评。 经济上总体优势不在台湾而在大陆 两岸经济相比,除人口、面积外,祖国大陆在自然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市场广阔等方面比台  相似文献   

15.
论构建我国人口政策与人口立法的互利互补体系宋伯勤1.人口问题,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的最严重的问题到1995年底我国人口数已逾12亿,据有关资料分析,当前我国控制人口急剧增长,正面对三大困难:一是居于人口生育高峰期,年新增人口近2000万;二是农...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动态演变过程。城市化研究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产业集群理论,乃至生态学派理论、城市经济增长阶段论等的演进过程,体现了对城市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国际论争主要围绕大城市评价、农村城市化、小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反城市化等问题展开,而国内关于城市化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城市化道路、模式与动力机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论内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李伟智一综合分析,找准内地农村非持续发展的制约点江泽民同志在论述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时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老年保障与人口控制●周绍斌在我国人口发展中,农村人口控制已成为我国实现整体人口控制的关键。而目前农村的老年保障现状严重地制约着农村人口控制。研究农村老年保障与人口控制的关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一个极具意义的课题。一农村社区老年保障对人...  相似文献   

19.
论卫星城与中国城市发展杨长明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1820年率先出现了象征着人类文明新纪元开端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伦敦,之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自发地流向城市。人口的急速城市化,使英国各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英国的...  相似文献   

20.
高危人群主要是指暂住人口中的“三无”、归正人员,即具有实施犯罪的某种客观因素,又 有犯罪可疑迹象,但尚未发现、掌握其已进行的犯罪事实,不能对其开展立案侦查,又无法用常住人口 重口管理方法来管理的人员。本文拟对建立暂住人口管理中的犯罪高危人群数据库问题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