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0年.19岁的邢燕子登上了《人民画报》的封面。在此两年前,17岁的邢燕子从天津城里回到宝坻乡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邢燕子突击队”的队长,她曾5次见到毛泽东,13次见到周恩来,毛泽东牵着手把她领上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  相似文献   

2.
石玉殿是河南林县人,全国著名的林业劳模。他曾先后8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3次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和劳模会议,并受到过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宋庆龄的接见。 1950年8月,石玉殿到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大会。8月20日这天,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会议代表。他站在门  相似文献   

3.
周总理肯定记者站工作周恩来抓记者站较多,过问得很具体,很了解记者的工作隋况。他1967年两次接见记者的讲话中,对记者的工作做过评价。4月那次接见中,一开头就说:“《快报》、《简报》报道了很多好消息。我们是依靠你们的《快报》、《简报》了解情况的,靠你们的消息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邢燕子现在担任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副主任。初夏时节,本刊记者专程赴津,在新华社天津分社老范同志的帮助下,与她取得了联系。当她得知我们是为了配合《党史文汇》重发《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新农村》一文而进行专访时,认为这个角度很有新意,便欣然应允接受采访。6月13日下午,邢燕子应约来到新华社天津分社的贵宾室,与我们见了面。她今年57岁,但看上去至多有五十一二岁或者更年轻一些,中等身材,体态微胖,身着深蓝底白碎花真丝短袖衫,蓝裤子,短发自然拢起,精神干练,紫膛色脸上挂着随和的微笑。这就是那个全家人在城里工作自己却坚…  相似文献   

5.
在唐山市前运河两岸的广大群众中,传颂着一个十分感动人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全家人在城市工作的农村知识青年—一汉沽市大钟庄公社司家庄生产队共青团员、“燕子突击队”队长邢燕子,这个二十岁的姑娘,为了改变穷队面貌,听党的话,不怕去年严重灾害带来的困难,坚决留在农村。她克勤克俭,埋头苦干,团结广大青年,和全村人民在一起,战胜灾荒,为发展生产作出了巨大的成绩。中共唐山市委认为邢燕子是党的好儿女,青年的好榜样,号召全市党员干部、青年和广大群众向邢燕子学习。是聪明还是“傻子”去年秋天,司家庄遭受了沥水灾…  相似文献   

6.
尉凤英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人,都知道自己的队伍里有个尉凤英。特别1965年党中央命名尉凤英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更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曾13次接见她,邓小平、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多次接见过她。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接见劳模代表,他握着尉凤英的手说:我知道你是工人的好代表!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15日是胡耀邦同志逝世20周年。耀邦生前对青年干部的成长倾注了毕生心血。缅怀耀邦同志对我的7次接见,我热泪盈眶,7次接见时的教诲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8.
今年74岁的邢燕子虽已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依旧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她曾是我国最早树立的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当采访中被问到什么是她印象中最深的事时,燕子大姐脱口而出:“参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记忆最深,也是最难忘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9.
张祁锁 《党史文汇》2012,(10):46-49
山西省夏县祁家河乡供销社后院里,长年住着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人。因腿脚不好,人们偶尔看见的她总是坐在轮椅里,她虽因病不能说话,但意识却很清楚,见人总是微笑点头打招呼,她就是王福姐。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者,当年却是夏县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她曾于1949年4月出席过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曾担任过夏县一区、二区的妇女主任,以后调任重庆市璧山县民政局  相似文献   

10.
他,曾是一名军人,在全军英模表彰大会上,受到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11.
戚义明 《学习导报》2010,(22):33-34
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接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工作会议全体人员时,讲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2.
霞飞 《党史纵横》2004,(4):18-19
四、到1966年11月中旬,毛泽东已经不高兴接见红卫兵了,但红卫兵不走,他又不得不最后两次接见红卫兵。这两次接见实际上已是走形式了。此时围绕“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也展开了。到1966年11月中旬,在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要求毛泽东接见的呼声更高了。无奈,毛泽东决定当月的11日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东第七次接见红卫兵了。接见时,整个仪式与上次大体相同。被接见的红卫兵有200万人。当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广场上立即欢腾起来,一片“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一片“红宝书”的海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首先对在检阅台上的一些中央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13.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71岁生日.一向不公开过生日的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摆了三桌简单的宴席,把陈永贵、钱学森、董加耕、邢燕子等劳动模范拉到自己的桌上.中央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坐在另外两桌.  相似文献   

14.
慎始慎终无败事明代做过都察院长官的王廷相,一次接见新任御史张瀚时说:我昨天乘轿进城遇雨,一个穿了双新鞋的轿夫,开始很小心地循着干净的地方落脚,生怕脏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潭里,从此便不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了。并引申道:“居身之道,亦尤是耳,倘一...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我叫邢燕子。其实我的本名叫邢秀英。因为我出生在北京,北京又名燕京,父亲就给我起了个小名叫燕子。后来大家喊惯了,我的大名就成了邢燕子。上世纪50年代,我的父母都在城里工作,我和爷爷一起生活在老家——宝坻县司家庄。1958年中学毕业后。我听从爷爷的教导,决定留在农村。那时候别人都想着法儿往城里跑。我却愿意回农村干,大家都说我真是太傻了。还有人说:“别看她表态时那么坚决,待不了三两天,准得溜回城里去。”听了这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给大伙儿瞧瞧。  相似文献   

16.
张治宇 《党史纵览》2010,(10):14-16
毛泽东本人没去过朝鲜前线,对战况了解有赖于下级的汇报。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期提出"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就是他在接见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和志愿军4位军首长时,依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党史纵览》2012,(6):55-56
申健(1915—1992)原名申振民,河北省大城县人,是潜伏在胡宗南部队、军统和中统的中共卧底。尽管他为我党提供了大量情报,但仍一路得到国民党"重用",甚至还得到过蒋介石的两次单独接见。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14日下午,记者采访了辽宁省委原常委、秘书长罗定枫。尽管已是98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是罗老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记者了解到,罗老在极不平凡的一生中,做过战地记者,办过党报,登上天安门参加过开国大典,亲历"鞍钢宪法"的诞生,两次受到邓小平的接见。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名普通维修工,却与奥运结下不解之缘,不但和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保持20多年书信联系,还受到他的亲切接见;他每月工资仅800元,为了支持北京申奥和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却先后耗资近百万元……  相似文献   

20.
金垚 《先锋队》2011,(12):6-6
省纪委监察厅12月3日举行李天福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李兆前出席报告会并接见了报告团成员。李兆前在接见报告团成员时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天福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好品质、好作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尽职尽责,把省委十次全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