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简论医疗事故的司法鉴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的司法鉴定是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鉴定中要解决的问题的特殊性决定应由临床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共同组成鉴定组织进行鉴定 ,这种鉴定与通常意义上的法医鉴定有显著区别 ,不可混淆。建议由公、检、法、司共同确定鉴定成员名单 ;设立地 (市 )、省、中央三级鉴定组织 ,以确保鉴定结论科学、公正。  相似文献   

2.
张斌 《证据科学》2012,20(1):33-39
与科学证据有关的法律概念主要有大陆法的鉴定意见,以及英美法国家的专家证言。鉴定意见与专家证言之间,由于具有不同的证据法原理,不具有可比性。在英美法国家,科学证据应是专家证言的下位概念;在大陆法国家,科学证据与鉴定意见之间的关系,与鉴定的法律定位密切相关,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明确这一点,有利于厘清我国科学证据的相关法律定位及其与鉴定意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赵新河 《证据科学》2000,7(3):122-123
医疗事故的司法鉴定是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鉴定中要解决的问题的特殊性决定应由临床医学和法学专家共同组成鉴定组织进行鉴定,这种鉴定与通常意义上的法医鉴定有显著区别,不可混淆。建议由公、检、法、司共同确定鉴定成员名单;设立地(市)、省、中央三级鉴定组织,以确保鉴定结论科学、公正。  相似文献   

4.
2018年《监察法》与2021年《监察法实施条例》分别规定了监察调查中的鉴定措施,这标志着我国继司法鉴定、行政鉴定方式用于解决专门性问题之后,又产生了解决专门性问题的监察鉴定方式。《监察法实施条例》在监察调查权限中规定了鉴定措施的基本规范,监察鉴定对于监察调查中专门性问题解决有其存在必要性和基本价值。根据《监察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监察机关鉴定措施实行对外委托方式,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监察机关不内设鉴定机构。完善监察鉴定制度,应在监察机关内设对外委托职能部门,建立对外委托监察机构名册目录、建立监察鉴定意见复议制度,以及完善出具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5.
笔迹鉴定相关理论问题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加以指导。笔迹鉴定的内涵问题、所解决的"同一"问题、科学依据问题和鉴定结论的科学表述等均属笔迹鉴定的理论研究范畴,深入研究这些理论问题,对提高笔迹鉴定质量,保证笔迹鉴定结论科学可靠性与可信性的高度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医精神病鉴定在一些重大刑事案件中持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论法医精神病鉴定启动与否均会陷入被质疑的困境。这既存在制度安排的问题,也存在鉴定本身的问题,还存在凭直觉判断的问题,更存在理论误导的问题。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衍生了较为复杂的中国性问题。这一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合理配置启动法医精神病鉴定程序的权力(利),科学对待法医精神病鉴定本质,尊重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医学认定,正确使用法医精神病鉴定意见中的刑事责任能力判断,在正当程序中维护法医精神病鉴定的科学性。对于非制度问题需要正确的理论诠释,避免因实践难题与理论缺陷交织触发一些不具有实质意义的纷争和枉顾科学的呼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眼部损伤程度重新鉴定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为此类鉴定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2016~2019年受理的108例眼部损伤程度重新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鉴定时机的选择、鉴定材料的利用、检验方法的采用、损伤的论证、标准条款的理解等问题是重新鉴定与原鉴定意见不一致的常见原因。结论针对上述原因,应从科学把握鉴定时机、充分利用送检材料、提高鉴定人的专业技能以及建立统一判定标准等方面来实现眼部损伤程度鉴定的规范化、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鉴定制度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鉴定的定义、本质、体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阐述,对公安机关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公安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5]19号),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鉴定的有关概念与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鉴定科学体制与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筑法大鉴定理念文化,打造证据科学领域主力军——访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最近,记者采访了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所长常林教授。记者:常所长,首先祝贺贵所被遴选为首批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听说贵所有一段演变的历史,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提出又有不同的角度.从科学属性来分析,鉴定是以科学技术为生命,"终局鉴定"的提出是对其性质的模糊与误解;而从诉讼理念来审视,又亟需整合鉴定资源,构建"终局鉴定"来定纷止争.笔者以此角度阐述终局鉴定的特征以及构建的必要性,然后从鉴定专家的认证与出庭、鉴定实验室的评估与认可、司法鉴定程序与方法的标准化等方面对终局鉴定构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