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自由主义是否到了穷途末路这个问题,我必须作出否定的回答。这其中的原因和保守主义没到穷途末路有些共同之处。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多少有些对立地永恒存在于我们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中,除非或者直到这个制度不知何故地毁于一旦,否则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自由主义和保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都与讨论者的意识形态有着微妙的关联,有的甚至于任意扭曲该理论本身。本文首先力图澄清经典自由主义的几个问题及其特定的历史条件,这是该理论的大致背景;接下来的探讨参照了该理论的背景和近代中国变革的“三个假设”,希望对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命运的解释更加严谨。  相似文献   

3.
任锋 《南风窗》2013,(13):86-88
单靠中国自由主义目前的力量,很难应对体制病灶与文明败坏这双重难题。在此困局下,自由主义要有文明自觉,要有重整和接引历史叙事传统的担当。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外来言说,要打破自身的边缘化、陌生化处境,必须尊重数千年积累演进的儒家文明,接引这一传统,而非试图颠覆取代之。20世纪的惨痛教训应该使我们具备这样的反思自觉。自由主义者需要反省外在游离的边缘人意识与知识分子意识,反省一味以批判、启蒙或解构为道德支点的秩序意向,回归儒家的士君子传统。赓续经史传统、自在于民俗民情之中,志于道而游于艺,养成君子人格,进而赢得尊严获得认可,这是自由主义者进入秩序扩展、实现自治治人的法门。  相似文献   

4.
根据自由主义的思维逻辑,政治共同体在向公民施加一种政治义务时也意味着向公民施加了一种善,而这明显地违背了国家中立性原则:即政治共同体不将任何一种善加诸于公民身上。所以,自由主义基于国家中立性原则否定了政治义务的正当性。当然,自由主义对政治义务的这种证伪逻辑还需要依靠一个前提预设,那就是政治义务是一种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拉美各国因推行新自由主义获得了迅速的经济增长,但收人不平等现象大量增加,民众受到的排斥日益增多,社会保障不断削减.巴西于2000年爆发金融危机,而阿根廷于2001年爆发了经济危机.那么,您是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地区的实践呢?  相似文献   

6.
略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自由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右翼意识形态 ,其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新自由主义有着众多派别 ,影响程度各异。“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的重要原则。近些年 ,新自由主义造成三类重灾区。我们应警惕某些经济学家企图用新自由主义误导我国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自由主义区别于自由主义的特征就是坚决拒绝劳动价值理论 ,用边际效用价值论来取代劳动价值论 ,把资本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今天所说的新自由主义是指与凯恩斯主义、弗赖堡学派完全对立的哈耶克主义以及里根—撒切尔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说 ,新保守主义也就是新自由主义 ,但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这两个概念还是有严格区别的 ,特别是在政治与社会文化领域。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与政治上的新保守主义合二为一 ,是当今西方国家中右政府或者中右政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自由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2006年第2期出版了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专刊,它的首篇文章是《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它就新自由主义的性质,新自由主义同全球化、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关系,新自由主义秩序的特点和矛盾,是否存在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可能性等问题与萨米尔·阿明、乔万尼·阿瑞吉  相似文献   

9.
随着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升级,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达到高潮。在反抗运动爆发之前的几年中,媒体和博客已经对此有所推测,某些评论家很快表态,认为新自由主义将在我们的努力下终结。然而,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终结之后的"后新自由主义"是否存在尚不清晰,因为其支持者仍继续将新自由主义看作一个单一的、静止的、未分化的终极状态。尽管我们渴求超越新自由主义的束缚,但是,如果我们确实希望摆脱它,就必须承认新自由主义具有顽固的延续性。事实上,我们应警惕新自由主义带来的持续不断的"波动"和危机。  相似文献   

10.
大卫·科茨《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本刊2003年第9期已译介)主要从经济方面考察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其实美国社会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的转变也应注意。 个人主义以及个人自由、公司自由优先于社区义务的思潮在里根上台前已经成气候了,里根上台  相似文献   

11.
从新自由主义的全面渗透看西欧政治思潮的基本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欧著名自由主义学者拉尔夫@达伦多夫最近在一篇回顾20世纪历史的文章中说,19世纪是自由主义的世纪,实际上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914年8月结束的.而20世纪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世纪.①但是,据我看来,在整个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影响最大的经济与政治学说还是自由主义(包括新、老自由主义).如果说,20世纪前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二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欧洲法西斯主义崛起以及此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显示了老自由主义学说导致的资本主义严重失控(所谓"曼彻斯特资本主义模式”)给20世纪人类生活带来的深重灾难,那么,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经济与政治生活的重建、社会福利国家的建设,战后的经济奇迹,则证明了以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所代表的改革后的新自由主义(被称作左翼新自由主义)创造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给一度严重失控的资本主义"戴上笼头”,在进行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之后为西欧世界带来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当下,国外学界和舆论界掀起了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讨论,不少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已经终结了.但是,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及其多样化的内涵和元素等已然表明,其当下发展状态并非走向终结,而是异变.异变的新自由主义并非"自我超越",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历史的复归".在可见的未来,新自由主义不仅不会终结,反而会朝向极化...  相似文献   

13.
"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的困局--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存在两个困局:第一,新自由主义的自由至上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一元化价值体系,与其所标榜的价值多元主义存在根本性的冲突;第二,新自由主义的价值普遍主义是虚伪的,新自由主义宣扬其价值体系"普遍性"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其追求特殊主义利益提供道德掩护.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两个困局,使其在世界范围内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宪政核心价值在于限制公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以宪法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宪政在制度安排上试图贯彻臻于美好的理念,但实际却面临诸多困境,譬如私有财产权与代议制民主的冲突,个人权利与国家公权力的冲突,民主与效率的冲突等。在个人与国家、自由与权威之间关系上,囿于两难选择及功利主义伦理基础,使宪政走入困境,并最终背离自由主义宪政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主义在俄国传播和付诸实践的道路十分曲折。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早期的自由主义萌芽,19世纪出现一些现代自由主义主张。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自由主义思潮在俄罗斯泛起,一度成为主流思潮,影响着俄罗斯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理解新自由主义,本文摘译了与新自由主义相关的关于自由主义的一组词条,这些词条均选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网站。  相似文献   

17.
在新自由主义确立全球霸权的进程中 ,拉美是最大的实验场。然而 2 0多年的实践却证明 ,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预期和实际成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随着近年来拉美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新自由主义的神话也不攻自破了。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在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中,从原来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理论,变成了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工具。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也有表现,主张土地私有化和国有资产私有化,片面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极力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些主张不切合中国实际,可能严重干扰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并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变色。我们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应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思想防线;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创新能力,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看待新自由主义,特别要认清其在中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公共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公共政策,而且是一种政治哲学.历史上自由主义存在各种形态.它们分别隶属于两大线索,即"英美传统"和"欧陆传统".当代新自由主义走强不是偶然的,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它还面临着当今各种意识形态的挑战.21世纪社会主义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全面战胜和超越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0.
霍布豪斯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社会自由主义思想主要涉及自由观、财产观和国家观等三个方面.霍布豪斯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个人自由与社会集体的善之间的有机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在国家观上表现出多元主义.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实质上是用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些内容来补充和改造自由主义,是与第二国际欧洲社会党内的修正主义、改良主义思潮,亦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所属各党的社会民主主义相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