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理论》2020,(7)
"成心"是《齐物论》中的重要概念,人的是非观念都从它生发出来,阻碍着人们体认大道。作为认识的前结构,"成心"与伽达默尔诠释学中"前见"有相似性。庄子主张开放心灵,泯灭"成心",齐是非以齐万物;而伽达默尔坚持保留"前见"来帮助理解,以"视域"融合沟通过去未来的认识。"前见"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概念,能够帮助理解庄子要超越的"成心"。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流派中,主要的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庄子作为老子的学生,继承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并进一步发挥了"无为"思想,提出了"以道观物"的认识论来认识世界,最终达到逍遥游境界。在当代,过快的发展进程激发了系列的社会问题。庄子作为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其思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辨析庄子的"以道观物"认识论中"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对解答当代存在的社会矛盾问题,有着重要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是非"问题是《庄子》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线索。人和人之间的是非无穷无尽。而是非的根源就在于"成心"。各人的是非标准不同,对是非的判定也就有所不同。在庄子看来,是与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立,他要做的就是要突破这样一个框架,将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的分裂消解掉。所以庄子主张忘却是与非的界线,破除是非,破除分别,将事物看成整体,不区分是与非,不执着于是,也不执着于非,达到因物自然、逍遥无待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6)
老子哲学中的"慈爱"思想和墨子哲学中的"兼爱"思想都被认为是"无差别之爱"。但是二者有着深层次的区别。笔者认为,老子的无差别之爱其实是齐"自我""非我"于"无我",建立在人的主体性的弱化、人完全遵从"道"的规律的基础上,而墨子的无差别之爱其实是将"非我"纳入"自我"之中,人的主体性由此凸显。二者的无差别之爱的深层次结构性区别在于他们各自的哲学中"人的主体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有"是从事中着了一份私意私见,心有阻滞,将自己与天地大道和自然万物变化相对立起来;"无"是从事中放下这份私意私见,心无凝滞,从而使自己与天地大道同一、与自然万物相化。从"有我"通向"无我",既保持自性本真又与时俱化,是贯穿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根内在主线。这种从"有我"通向"无我"的文化基因,后来被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发展为"反对本本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要突破"有我",通向"无我",其途径在于提高政治觉悟,做到"同而不染";夯实政治能力,做到"化而不滞";保持政治定力,做到"坚贞不摇"。  相似文献   

6.
<老子>书中蕴涵了和谐以及"无为"的思想,二者关系紧密."道"的目的是为生成一团和气,"无为"乃大道施为的方式.大道的和谐就要行"无为",也只有"无为"才可达到大道的和谐.<老子>思想源远流长,至今仍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从道德维度看,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大德"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友善",从道德维度分析,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守公德"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从道德维度看,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守私德"的道德要求。其中,"友善"既关乎"公德",也关乎"私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统一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也统一于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故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加强新时代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大家热烈讨论如何做好"一把手"。有一个干部发言说:"一把手要‘高大’,‘高’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大’就是胸怀大局、着眼大势……""你说的一点都不错,但我想补充一点意见。"听那位干部说完后,邓小平接过话头笑着说,"我个子很矮,所以总得从下面看问题。我觉得,领导干部不仅要‘高大’,还得要‘矮小’一点,‘矮’就是放下身段,从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小’就是小心谨慎点,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要多研究,要实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作为辩证法核心的"矛盾"观点?它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是否充分有效?矛盾的现象似乎很普遍,但细究起来,"矛盾"其实只是世界"分化整合""差异互动"这一更基本也更普遍的现象的一种状态,并且是人们把握差异性、多样性及其变化运动的一种思想方法。作为方法论,矛盾的观点强调从"对立""统一"这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看问题,它使人们比较容易从错综复杂、纷繁变幻  相似文献   

10.
德性是美好生活的内核,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质,和谐是美好生活的目标。具体说来,德性生活是美好生活的应然存在,德性涵养是美好生活的价值应然,道德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美好生活的终极关怀;从自由的"目的""权利""能力"三因子看,"类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条件,"社会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个性自由"是美好生活的内在根据;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的和谐是全面和谐、人本和谐、动态和谐,全面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必然追求,人本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审美需求,动态和谐是美好生活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1.
<正>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讲政治,就要明是非、知进退、有约束。在词源学的意义上,"约"本指将丝线缠绕起来的动作,"束"指缠好的丝线。可见,"约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束缚、限制,而是为了保护丝线不散掉。在许多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将提升国民素养作为解决国危时困的基础与前提已经成为共识,梁启超先生的"新民"论则是最具体系性的国民素养提升方案。他认为强国要从"新民"开始;"新民",即国民素质的培育要重视"内"部素养("私德"),更要重视"外"部素养(公德);公民素质培养应以"内"部素养("私德")为基础;"私德""公德"的内涵很清楚,"私德"的培养是我民族传统所长,方式方法无需外求,"公德"的培养是我民族传统所欠缺,应多学习西学所长。整体上看,梁启超的国民素质培养体系("新民"理论)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这是当时国家强盛目标对国民素质体系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从学术思想的层面、从历史纵深感的层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三个不同的视角。从"新法家"的视角看,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古代中国的法家、现代中国的新法家,都有内在的联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吸纳了法家与新法家的思想;从"新宪政"的视角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支撑一种新的中国式宪政;从"新中国"的视角看,"新中国"是一种文明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对"新中国"作为一种文明秩序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从"内卷"的文化样态来看,"内卷化"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表达了青年的社会心态;从"内卷"的外在表征来看,它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瓶颈",表现出外部的无意义突破和内部的消耗;从"内卷"的心理投射来看,它是当前社会中非良性的内部竞争,导致了社会的群体焦虑。究其本质,在非良性内部竞争背景下,人们对于"自我异化""自我剥削""自我压榨"的主动选择是导致"内卷化"的根本动力,温和反抗的"佛系青年"、标榜不做异化工具人的"反卷青年"和安于现状的"躺平青年"成为软性选择下的无奈之举。因此,应优化社会环境,理性对待内部竞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媒介素养,有效纾解"内卷化"社会现状,促进人的"自我异化"走向人的本位复归。  相似文献   

15.
汪勇  王敏 《理论探索》2020,(3):46-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大考验""四大风险""四风"问题等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客观存在,加之人民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监督、维权等意识日益增强及其需要不断提升,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必须坚守初心,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推进思想建党,扎实开展党性教育,坚定远大理想信念;推进制度治党,不断扎紧防止权力被滥用的"笼子";推进作风建设,大力整治"四风",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进反腐败斗争,切实采取措施,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6,(7)
正《求是》杂志第10期发表李军文章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什么,怎么做,中央的要求很明确。通过"两学"达到"一做",中间的桥梁是"修",即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觉悟。践行"君子之道",为政者一方面要加强自我修养、坚持严于律己,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另一方面要牢记"安人""安百姓"的目标和使命,想百姓所思所盼,使百姓安居乐业。修齐治平提出后,成为无数志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国人大授权33个试点地区暂时调整实施相关法律,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已进入制度构建阶段。"同权市场""借征入市""规划主导"和"地票交易"四种典型模式,在入市主体、政府职能、客体范围、城乡规划、土地用途、法律形式、收益分配及主导机制方面多有差异。从制度评价看,"同权市场"市场规律主导、外部成本过高,"借征入市"存在不合法的"合法性","规划主导"有违市场规律的"入市","地票交易"为依托征地的市场创新。全国统一立法应遵循正当利益、价值平衡、市场主导等原则,从现行法整体出发,构建市场主导的入市模式:以集体为主体,政府退出交易;通过地票实现"增减挂钩";保证集体、国有土地"经营性"的一致;采用出让、出租与抵押的交易形式;建立土地发展权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教学、科研与实践的一体化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基本诉求,由"问题导向""团队学习"和"资质胜任"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的"3B"模式为其一体化建设和实现提供了可能。从宏观架构看,"3B"模式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可将其熔铸成一个"一心三足"的有机整体,有助于发挥教学、科研、实践的协同育人功能;从微观实施看,"3B"视域下教学、科研与实践的一体化建设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和实施要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提升育人效果所做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5)
"言"与"意"的关系,即人的语言与语言所要表达的对象、意义之间的关系。秦汉之前,"言""意"主要是哲学及语言学的概念;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言"与"意"以不同的关系学说被引入到文学理论领域,成为重要的理论范畴,对其后的文艺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要想构建潇洒人生,就必须通过"名利关""、情欲关"和"生死关"三关,从价值观上来一个根本转变,回归道家的"身重于物"的生命观"、少私寡欲"的情欲观和"以死为乐"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