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读书的乐趣     
涂阳斌 《学习月刊》2013,(7):13-13,52
淘书乐:乐胜故人重逢:乐胜铮友交心;乐胜把盏临风……此间之乐,与您分享。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乐趣     
涂阳斌 《学习月刊》2013,(4):13-13,52
淘书乐:乐胜故人重逢:乐胜铮友交心;乐胜把盏临风……此间之乐,与您分享。  相似文献   

3.
皇帝与状元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开篇引用的那首《水调歌头》,想必所有的三国迷耳熟能详。我十一岁时读这首词,内心便受到感染,产生难以排遣的惆怅。后来,当我第一次坐上渡船行驶在长江上,便禁不住吟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等到读到词的结尾"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时,少年的我,虽不大理  相似文献   

4.
谢强 《当代贵州》2014,(25):60-60
正"读书犹如掘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读书让人生际遇大不同。那么,应该读什么书?我认为,人一生至少要读"三本书"。第一本是教科书。童年到初中时期,由于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为补贴家用,一到假期,我便跟着哥哥们到城区建筑工地搬砖头,挑水泥,所得收入除部分交学费,大部分则用来购买辅导教材。  相似文献   

5.
陆蓉 《当代贵州》2014,(12):58-58
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夜深入静时父亲伏案在微弱的灯光下孜孜不倦读书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受父亲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严厉的教导,让我从小便养成与书为伴的习惯。从《三字经》到《我要读书》;从《烈火中永生》到《欧阳海之歌》;从《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唐诗宋词到毛泽东诗词……我就像鱼儿一样在书的海洋里吮吸着营养。10岁那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我失学了。一天早上,我倚着门框,看着昔日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阵阵酸楚,眼里滚动出泪水。这时,父亲用  相似文献   

6.
梅桂松 《党建》2014,(5):55-57
正谢春彦有幅《乐在书中》的漫画,极其巧妙地将一繁体"書"字,想象成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花木盆景。花盆中央,一位独辫长发女郎正斜躺着全神贯注、面带笑容地阅读;面前还有一摞书与一把茶壶。其环境之幽雅、情景之陶醉,直把读书之乐的无穷意味十分形象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如此"阅读",真"悦读"也。"悦读"  相似文献   

7.
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的劝勉,从"读书使人进步"的谆谆告诫到"读好书,好读书"的殷切期盼,让喜爱阅读的我感到人生美好的时光尽在读书当中,浸润在书香的芬芳中,梦想便扬帆起航.  相似文献   

8.
艾琳 《共产党人》2011,(5):55+50
<正>清晨,一上班,看到桌面上赫然摆放着一本新书。原来是周旋老师的新作——杂文集《见黑见白》。翻动着这本还散发着阵阵油墨香的新书,浏览着一个个吸人眼球的标题,从"‘差异’说差矣"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心中感慨颇多。作为一名党刊文化生活版面的编辑,每年经手的杂文不下百篇,但周旋老师的杂文却总能超凡脱俗,给我留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朝天宫的"鬼市",在淘书人圈中颇有名气。2005年秋天,山西平遥藏书家彭令在这里买了一本破烂的抄本《记事珠》。经过查证,彭令发现《记事珠》是清代学者钱泳的笔记本。在这本书的《海国记》条目中,有许多关于琉球风物的详细记载,书中还  相似文献   

10.
年初,到亲友家串门,见亲友手中正翻看一本杂志,见我进屋当即把书推到我手里,让我看看,并连说:“质量不错,蛮合口味.” 我平常不爱看书,经他极力推荐,盛情之下便接书随意翻阅起来,谁知看了几篇之后,一颗随意的心便被深深吸引了,欲罢不能,临走把他案上的其余几期也一并借到家中,《党史纵横》从那时便成了我下班饭后最好的读物.  相似文献   

11.
淘书乐     
喜欢读书,自然就乐于买书,工作之余常去逛书店。不知哪位有经验的先生,把买书说成“淘书”,真是绝妙极了。在偌大一个书店里,从鳞次栉比的书架上挑选要买的书,那种细致,那种审慎,那种耐心,那种专注,真像沙中淘金一样。一个“淘”字,把读者挑书的那份神情和乐趣说得活灵活现。逛书店要买什么书,多数情况下是茫无目的的。如果在层层叠叠拥挤一起的书中突然发现一本久所向往的书,那种惊喜绝不亚于经过千辛万苦从沙里淘出黄澄澄的金子来。  相似文献   

12.
梁衡 《当代贵州》2014,(5):64-64
正前段时间,到韶山参加一个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活动,意外地发现在离毛泽东故居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毛泽东图书馆。我很好奇,便进去一看。图书馆不大,实用面积只有680平米,也就是有钱人家的别墅这么大。这里只收三类书,一是毛泽东写的书,各种选集、文集、单行本;二是毛泽东看过和评点过的书;三是写毛泽东的书,即各种研究毛泽东的书。图书馆的功能以收藏、陈列为主,兼有一点借阅,游人可免费参观。  相似文献   

13.
信仰的温度     
正前几日,朋友推荐一本新书《信仰的底色——红色基因解码》。乍听之下,我提不起多大兴致。近年党史类普及性读物众多,虽不乏精品力作,但板着脸说话的也不少,读来实在令人疲惫。不过,朋友径直把书送到我手上,为不负盛意,当晚我便翻阅起来。初见之下,就被书帧设计而吸引。其书名与书腰题跋夺人眼球,仅以几行凝练的文字,便让人触摸到该书所要展示的核心价值——历史的厚度、信仰的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我则是好读书,不求解。比陶公的散淡更进一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把读书当作一种娱乐活动。立足点如此,便只求从书中找到轻松惬意娱目怡神的感觉,能  相似文献   

15.
几天前,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孩子只十岁出头,已是品学兼优。斗室之中,大人们叙谈,孩子在一旁静静地读书。我偶然一瞥,孩子捧读的竟是散文。好奇心驱使,便有了以下的对话:"这书好看吗?""不——好——看。"孩子拉长声音强调。  相似文献   

16.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17.
<正>书之于我,如师,如友,如侣,如灯。我之于书,如愚,如痴,如傻,如拙。以书为师,启智补拙。我喜欢书,因为我知道笨鸟必须先飞,唯有勤才能补拙。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一日不读书,心中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在这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在  相似文献   

18.
一2009年8月底,我从顶楼搬入5楼,得便让我把藏书好好整理了一番。签名本是我的"小宝贝",镇室之宝。清点签名本,约有1800多册左右。这些签名本,是我千方百计谋来的:一部分是师友友情寄送的;一部分是用自己的"小书"换来的;一部分是"厚着脸皮"讨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以权谋书"谋来的,比如,到全省各地调研,就谋得市志、县志、镇志近60部。在鹤峰,弄了一本顾彩的  相似文献   

19.
<正>"阿里木,我到阿拉尔了,你快来,咱们好好聊聊."今年年初,笔者来到一师阿拉尔市援疆,一到这里便想起了维吾尔族兄弟阿里木。当时,阿里木正在托喀依乡派出所值班,他办好请假手续便飞奔到阿拉尔。兄弟相见格外亲热,他抱着我说:"你从五千公里之外来到这里,我从乡里赶到这里仅15公  相似文献   

20.
严帆 《党史文苑》2000,(5):42-43
在我的书架上,珍藏着一册由张闻天夫人刘英大姐亲笔题词和印款的《张闻天庐山会议发言》一书,每当我阅读此书时,便会回忆起 10年前我发现和考证张闻天生前未能觅回、当年在瑞金苏区出版的《中国经济之性质问题的研究》一书的前后始末,以及与刘英大姐相识的情景来…… 库房里尘封多年的一册无"主"书   那是 1990年元月间,当时我在瑞金革命纪念馆工作,负责文物史料的编研。一天,我因工作需要进入馆内藏品库房查阅苏区有关文物,忽然被一册列为一般文物、残缺不全的书籍所吸引,这部只知是苏区出版物、用毛边土纸印刷的书籍是何人所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