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底什么是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问题的提出,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多人却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统一是否牺牲了台湾人民的利益?不统不独是不是就维护了台湾人民的利益?到底怎样才能使台湾人民生活得更好、社会更加安定、经济更加繁荣,从而更好地保护台湾人民的利益? ……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几位生活在大陆的台湾人,倾听了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报刊、杂志不时发表有关当前台湾经济问题的评论性文章,这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当前台湾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台湾经济发展本身出了问题的一种反映。那么,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状况究竟如何?真的出了问题吗?如果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何表现?原因特别是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解读?进而,从理论层面看,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状况只是一个单纯的个案意义,还是有其一般的借鉴之处?显然,这些为社会各界相当关注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学界特别是台湾经济研究界必须直面与回答的问题。九州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由国家教育部人…  相似文献   

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启动,台湾再度面临被边缘化的巨大危机。相对于产业界与学术界均相当忧心这对台湾将产生严重的冲击,民进党当局对此却相当淡定,认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近数年来,随着台湾加工出口经济的发展,人们提出了愈来愈多的问题。例如,台湾社会经济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外国在台资本有些什么新的特点?台湾经济是不是象当局和西方某些报刊所吹嘘和渲染的那样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楷模”?以下试图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关于台湾社会经济的性质关于台湾社会经济的性质问题,包括台湾、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大体上有三种看法:(一) 殖民地性质的,(二) 资本主义性质的,(三) 带浓厚殖民地色彩的,  相似文献   

5.
周群  杨志雄 《台声》2006,(2):45-45
2005年11月25日,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莹华在?间举办的第九届东亚经济论坛上直言,台湾将不得不面对明显的贸易壁垒,面临投资转移和贸易转移双重危机。而最大危机,将是投资转移,台湾不仅难以吸引外资,大批台商还会担忧在台湾投资承担?视性关税影响,而加速投资大陆或东南亚地区。据悉,上世纪80年代直至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前,东南亚一直是台湾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自1996年起,受台湾政府限制两岸直接贸易等影响,同时大陆吸引力日显,台湾对外投资的一半投向了大陆。为消弭?轮东亚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台湾岛内企业加快…  相似文献   

6.
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简称三化)是俞国华组阁以来台湾所推行的基本经济政策,1985年还专门成立了为期六个月的“经济革新委员会”,就“三化”研拟各种方案。台湾当局为什么极力推行“三化”,它对经济转轨、工业升级有何作用,对台湾经济今后发展有什么影响?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当前台湾经济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刁明芳 《台声》2005,(9):30-30
大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在价值链最低的位置(指制作),需要向两端延伸(指研发和品牌),向台湾的研发、设计都很好,但是台湾方面要强起来,利用大陆市场,才会有更大的帮助。近来两岸气氛呈现的现象令很多商界人士感到鼓舞,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好,苏杭纺都蒙利,“全球将出现一个很强的经济体”。在这次采访中,他不止一次提及台湾宏基创办人施振荣的“微笑曲线”理论,亦可作为大陆经济发展的参考。记者:您怎么看台湾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吴敬琏:两岸问题这样拖下去,对台湾经济恐怕不好,台湾不要走到了边缘化,两岸关系如果处理好,…  相似文献   

8.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5,(1)
<正>旺报台湾《旺报》两岸关系前景"没那么糟"近期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一行再深入台湾基层参访,与民众对话后可以发现,台湾民心拥护两岸和平发展,并不受到朝野政党政治立场或政党轮替之影响,原因何在?首先,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贸易关系要持续发展,台湾要融入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基本上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共识,更是台湾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方向。再从现实国际政治环境来看,改善并强化与大陆的关系,仍然是台湾和国际经济政治接轨的必经途径,企业家前往大陆寻找商机,台湾青年前往大陆进修深造,仍然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民进党对此即使不同意、不满意,却提不出具体可行的对案,第三,如果  相似文献   

9.
民进党执政5年多来,虽然天天喊“爱台湾”,经常叫“拼经济”,可是台湾的经济却被搅得一无是处,年年是“一低二高”——经济成长率低和负债率、失业率高。其中负债率更如脱缰之马,年年飚升。这些年来台湾当局到底负了多少债?债务增长的原因何在?他们能够被还清吗?对此,笔者将略加介绍和分析。债务年年攀高据统计:从1953年至1988年的30多年中,台湾经济一直在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基础上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近10%;在1964年至1988年的24年中,除1982年,每年财政都有盈余。可是,自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台湾的财政状况却逐步发生变化。2000年初政党轮…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5,(1):74-75
台湾到底有多少客家人?分布在哪些地方,他们的地位怎样?祖籍地在哪里?其祖先是何时迁台的?现在台湾的客家人与原乡大陆的客家人有哪些异同点?这些可能都是海内外学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我1998 年 3 月台湾之行考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主要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几位青年研究人员编写的《今日台湾100问》,已于1988年5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汇集并解答了100多个人们普遍关心的今日台湾各方面问题,如:台湾经济是怎样“起飞”的?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何在?“美援”对台湾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台湾农村有没有地主?第一次“土改”后为什么又提出第二次“土改”?台湾为什么会有75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它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新台币升值的原因何在?为什么台湾当局既宣布解除“戒严令”,又提出“国安法”,二者有什么不同?国民党对大陆采取哪些政策?“台独”的主要论调是什么?在台湾有没有市场?台湾还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12.
台湾岛内朝野与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有共识,甚至立场与意见经常截然相反。不过,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相互依赖问题上却找到了新的共识,即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并主张鸡蛋不能放在中国大陆一个篮子里,要分散市场,要采取措施,防范台湾经济对大陆的过度依赖。这种思维对两岸经济关系与台湾经济发展有害无益不谈所谓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不是事实,就这种思维而言,也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复苏是台湾经济复苏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对于台湾经济复苏,必须考虑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一、台湾投资环境是否有所改善? 首先检视台湾投资环境是否有所改善?看看业者所疑虑的水电供应是否已无问题?核四的复建是否已在积极进行?南台湾的水源是否  相似文献   

14.
管中闵从一位不爱学习的差生蜕变成台湾计量经济学的权威,循着"学而优则仕"的定律,成为引领岛内经济的人物,出任"经建会"主委。他是如何实现人生转折的?他有着怎样的行事风格?对当前台湾的"闷"经济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外界颇为关注的。  相似文献   

15.
美台关系是台湾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也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因素之一。台湾何以能够长期维持与美国的关系?目前美台关系处于何种状况?这些都关系到中国的统一。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的分析。一、战略价值台湾的战略价值曾是维系美台关系的唯一重要因素,也是开启纷繁复杂的美台关系史的关键。40多年来,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经历了两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50年代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对蒋介石及国民党政权极端厌恶,然而不久后他却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接着,美国又向台湾派遣军事顾问团,提供大量军经援助,其原因就在于台湾对美国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根据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  相似文献   

16.
台湾经济“四化”问题与两岸经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初期,在全球化、区域化大发展背景下,在两岸经济合作日趋紧密而政治对立不见缓和的矛盾纠结中,台湾对外经济层面凸现出"出口导向产品单一化"、"新产业空洞化"、"经济边缘化"、"发展战略泛政治化"等问题.文章对上述"四化"问题的现象和成因加以探讨,重点分析大陆经济成长对其产生的客观影响,进而阐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对解决台湾经济"四化"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下半期台湾海关税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十九世纪下半期台湾贸易的发展及台湾社会经济的变化,中外学者,尤其是台湾学者研究的颇多,但是,与这时期台湾贸易及社会经济变化密切相关的关税问题,迄今却无专文论述。本文试图根据海关报告、档案资料等对这一时期台湾海关的税收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来名 《统一论坛》2002,(3):30-31
台湾对祖国大陆的研究从两岸关系对峙以来就存在了,当时进行“大陆研究”的都是“情治人员”,其工作秘密,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反共。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及1988年开放祖国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文教、体育、经贸等的互动频繁,双边经济关系成长极为迅速,对大陆问题的了解与研究成为台湾各界讨论与关注的焦点。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出现了研究祖国大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至今方兴未艾。纵观台湾这些大陆研究机构,大  相似文献   

19.
战后台湾的政治体制是怎样建立的呢?至今这个问题还有许多没有弄清楚的地方.虽然台湾对50年代前后建立的各种制度作了些修改,但对今天的台湾政治仍然有很大的制约.而对这一时期的实证研究却只有几篇代表中国国民党正统史的论文,尤其是对国民党统治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可以说,这些论文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强大的国民党体制建立的过程,而对其“党治”内容没有作什么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统一大业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本条件,是全世界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中国的最终统一势在必行,是时代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目前,中国大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反观台湾经济,却因台湾当局意识形态挂帅,人为阻碍两岸交流,致使经济下滑,不断被边缘化。我们清醒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