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诗品》上品曹植条昭示出了钟嵘丰富的诗学理论。钟氏认为曹植诗"源于《国风》"、"情兼怨雅"而"骨气奇高",正是其所推崇的充满"性情"而兼具"风力"之说;钟氏评价曹植诗如"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符合其自然"直寻"的诗学追求;钟氏认为曹诗如"女工之有黼黻"而颇具"滋味",符合其诗学理论的"诗之至"理想。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适逢《同舟共进》第300期。在汉语世界中,"三百"是很有文化意蕴的数字。相传孔子整理上古诗歌,删定"三百五篇",后世遂以"诗三百"或"三百篇"指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即汉儒奉为经典的《诗经》。后世编辑某一朝代诗歌选集,亦往往以"三百"命名,譬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自1988年创刊以来,《同舟共进》已出版300期,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里,曾描绘过这样一个浪漫的片段:唐明皇晚年思念杨贵妃,道士杨通幽为他造了一座通往月宫的仙桥,寻访离世多年的爱人。"(杨通幽)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一条雪链也似的银桥。踱上桥去,且是平稳好走,随走过处,桥便随灭。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  相似文献   

4.
陈春全 《传承》2008,(17):38-40
蜀绣较早记载出于汉赋家杨雄,其《蜀都赋》云:"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另作《绣补》诗。随着蜀地丝织业的发达,蜀绣有了雄厚的基础,所以到西汉末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声  相似文献   

5.
超越“实用”之思——孔子诗学思想之再释与重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子林 《思想战线》2011,37(2):78-85
刘若愚、李泽厚等学者认为孔子的诗学思想是"实用理论",这是囿于时代意识的成见。"《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孔子诗学思想中最系统、最集中、影响也最大的诗学命题,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意见是《诗》"可以兴",即审美的优先性。孔子的诗学思想是重视人格修养之人生实践的生命诗学,追求理想的人格精神和生命存在的完美境界,是其最高旨趣。这是一种"内在目的"论,而不是"外在目的"论。  相似文献   

6.
杨经建 《求索》2015,(1):143-147
曹禺早期曾受存在主义影响并创作了象征剧《雷雨》。《雷雨》的"存在"之"思(诗)"首先呈现为生命"苦闷的象征",作者从"情欲"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象征之艺)中蕴涵的"思"(生命之惑)。其次,《雷雨》在诗学层面建构了超现实的梦幻形态——"梦幻的象征",既表现了生命存在感与艺术创作观的内在统一性,又以有限的存在方式指向无限的存在意义。其三,作为"悲剧的象征",《雷雨》的悲剧性象征的能指层面由"周公馆"和"雷雨"组合为象征性时空秩序体,从中体察人类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生存性焦虑,将自我的存在体验上升为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文化     
《台声》2017,(1)
<正>1星云大师获2016两岸诗会"桂冠诗人特别奖"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6年12月18日,台湾高雄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因"直达心灵的现代禅诗创作",获得2016两岸诗会"桂冠诗人特别奖"。星云大师被誉为"深具人文情怀的现代禅诗大家",从20世纪南省台办主任刘耿在揭晓获奖者时说,鉴于星云大师的现代禅诗创  相似文献   

8.
曾小梦 《求索》2011,(8):254-256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其记载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下迄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五百多年历史。其中引《诗》37处(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引《诗》风尚、人们对《诗》的接受、阐释以及《诗》在当时的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的冬天相比现在应更为严寒和漫长。"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就表达了有些地方八月就开始下飞雪的信息,冬天开始得可真早;"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诗中描述了暴风雪的猛烈,估计比今年这场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更甚;"千山鸟飞绝,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6,(27)
正已经为祖国健康工作了60年的科学家滕吉文希望中国能够真正从一个科学大国发展成为一个科学强国,这就必须要实现从"1+Δ"到"0+1"的思维转变,对于"0+1",他如何解读?地球物理学家是做什么的?两弹一星功勋、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院士曾用白居易《长恨歌》里的一句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来比喻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阳岐村位于福州南台岛盖山镇,依山傍水,南临乌龙江,北傍高盖山。一条小河从村中缓缓流过,将阳岐村分为上阳岐和下阳岐。阳岐村口的鳌头山绿树成荫,小溪蜿蜒盘绕,松涛涌动。严复《怀阳岐》诗中对句赞美此山景色:鳌头山好浮佳气,岐角风微簇野航。古桥横卧河面,河两岸古榕参天,绿村成荫。走进村庄曲巷通幽石板路斑  相似文献   

12.
杨迅滋 《学习与实践》2012,(12):103-109
从已有的材料出发,本文对《关雎》的诗本义进行了全新释读,并且不赞同《关雎》系"男求女"内容模式的结论,认为该诗为"女求男"的内容模式。《关雎》不仅呈现了太姒"窈窕淑女"的风范,而且应是太姒本人写作了此诗。对《关雎》内容模式、《关雎》的作者、该诗的丰富内涵以及繁复修辞的重新揭示,将再次凸显《关雎》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4,(1)
正为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的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主席赞誉"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总理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来赞誉的叶剑英同志,华艺出版社联合广州叶剑英史料研究会、《广州叶剑英研究丛书》编委会,于2013年8月,第一次全面出版《叶剑英元帅诗词手迹》。《叶剑英元帅诗词手迹》共收录了叶剑英元帅诗178首、词16首,其中有叶帅亲笔手迹诗104首、词  相似文献   

14.
张海明  顾漩 《湖湘论坛》2014,(3):48-50,71
《二十四诗品》的《流动》一品,隐含着这样的前提:天地万物由"气"化生,流动不息、变化无穷;而诗歌同样由"气"化生,因此才有可能用诗去展现万象流动。而流动的根本在于"冥无",在创作中,诗人须超越具体万象,洞察宇宙根本,方能得万象流动之神韵。  相似文献   

15.
刘超 《同舟共进》2013,(7):54-58
与"五四",与罗家伦、杜威、毛泽东的关系在上世纪的中国,方东美堪称一位满身故事的奇人。他生在桐城世家,幼承庭训,3岁读《诗经》,12岁就读完了"十三经",从小深沐中国传统诗教的熏陶。1917年,方东美年十八,考入金陵大学哲学系。当时有位留英博士上课讲《诗经》。开  相似文献   

16.
<正>瘸腿诗俗称"十七字诗"、"无赖体",其句式是"五五五二"。这种诗前三句一般看似都很"正经",最后一句则突然转折,像相声里的抖包袱一样出人意料地抖出两个字来——诙谐、幽默、讽刺,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且耐人寻味。《古今诗话》中记载,某皇帝赐给大臣一栋豪宅,大臣觉得"皇封"的东西理应带些皇家瑞气,于是就上殿启奏皇帝,说他家的房梁上长出了一株灵  相似文献   

17.
<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首诗是我耳熟能详十分喜爱的,从十几岁一直到年近八十,仍是情爱不减。在我和好友心中这两首诗是唐诗中的"双子星座",魅力、价值等量齐观。好选家是诗苑的"伯乐",崔诗正是被《唐诗三百首》首选登上唐七律之首的位置。从最早出现对二诗的评论直到时下,对崔诗都是赞词,连  相似文献   

18.
王妍卓 《前沿》2015,(3):146-149
严羽的《沧浪诗话》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别样的诗学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其中的"以禅喻诗"之法和"诗法盛唐"的观点向来尤为学者关注,但也就此引发了诸多的阐释与误读,从而忽略了《沧浪诗话》本身的"体悟性"特点。本文拟就此出发,重新探讨《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及"诗法盛唐"。  相似文献   

19.
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里,曾描绘过这样一个浪漫的片段:唐明皇晚年思念杨贵妃,道士杨通幽为他造了一座通往月宫的仙桥,寻访离世多年的爱人。“(杨通幽)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一条雪链也似的银桥。踱上桥去,且是平稳好走,随走过处,桥便随灭。行数十里,到达一大城阙,横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几个大字……”一座堪比虹彩的大桥,沟通仙与人、虚与实、生与死、欢乐与悲伤、有限与无穷。  相似文献   

20.
督察队是保安行业的纪律监督部门,是保安公司领导了解队伍状况、发现基层问题的"眼睛",为公司领导处理问题、做出决策提供参谋和依据。保安督察包括保安服务过程中的督察和服务后的督察。保安督察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十查"。一查是否存在违反《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五条禁令》、《保安员奖惩条例》、《保安员警容风纪规定》、《保安员内务卫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的情况,以及押运、巡防、技防、培训、机关规定不落实现象,确保政令畅通。二查是否存在"你吹你的号,我有我的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了不算,定了不干"的作风,对公司文件和领导要求执行变形、走样现象,保障公司上下"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增强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