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赵一飞因一时疏忽,帮忙代签了他人的邮件后却忘记将其交给收件人何小梅。如今邮件下落不明,何小梅告诉赵一飞,邮件内装的是一条价值1.7万元的项链。赵一飞一听便懵了,他仔细查看邮件回单,发现物品保价费是17元。赵一飞据此算出,丢失邮件内的物品价值1700元。他找到何小梅协商,愿照此金额赔偿。何小  相似文献   

2.
一根扁担,两个大包,一个在悬崖峭壁上攀登的汉子。17年如一日,跋涉在太行山深处,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17年来,800余双鞋子,全被山路磨穿;40吨重的邮件,全靠他肩背手提;48万公里邮路,他一步步丈量。他就是壶关县邮政局鹅屋乡乡邮投递员、中共党员赵月芳。  相似文献   

3.
垦文 《支部生活》2006,(5):22-22
杨开显是凤庆县大寺邮电所的乡邮员,他在山区乡邮投递岗位足足干了26个春秋。他常年累月地穿行于蜿蜒崎岖、云雾缭绕的山路上,累计行程50多万公里,他投递报刊530多万份、邮件22万多件,义务代收、代取邮件10.5万多件,从没有丢失、损毁过一份邮件、出过一次差错,赢得了山区人民的爱戴和赞誉,被誉为“铁脚杆、铁肩膀”、“活邮局”。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上老黄牛──记左权县模范乡邮员、优秀共产党员郭彦华齐海舜被左权人誉为"铁脚板老黄牛"的郭彦华,从1961年当乡邮员以来,身背三、四十斤重的邮件.在太行山上奔走。33年来,他累计行程27万多公里,等于绕地球徒步行走了7个整圈。老郭共投递报刊邮件1...  相似文献   

5.
17年来,有一半的夜晚她不能与家人共度,而是在不言不语的邮件、邮包陪伴下度过的;17年来,北京市民手上的海外特快专递有一半是她给翻译的地址:这些特快专递经过她的手就像安上了眼睛、插上了翅膀,直落“家”中;17年来,她批译的国际特快专递50多万件无一差错……  相似文献   

6.
<正>30年来,卢胜熙投递里程达数万公里,用责任、使命铺就了一条直抵人心的真情邮路。"每一封寄出的信件都代表着远方的期盼。"为此,关岭自治县邮政局邮递员卢胜熙在田间地头奔波了30年。他经手的邮件超过百万件,每一件都准确无误地送达收件人手中,实现100%的投递率。两代邮差一份情怀1985年,关岭自治县邮电局招  相似文献   

7.
冯富岭 《党建》2013,(2):45-47
这是一条艰难的邮路,落差达1000多米的山崖、河谷中,不期而至的山洪、野兽的威胁、长达四五个月的冰期,都从未停滞过他的脚步。15年来,他安全送达邮件百余万件,为村民取款、汇款60多万元,以一己之力为深山中的7000多村民架起了与外面世界沟通的桥梁。他就是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邮政支局双河邮政所48岁的邮递员张美冲。  相似文献   

8.
张乐 《党建文汇》2011,(3):18-18
“作战部队”、“希特勒万岁”等煽动性寿辞可不只在上世纪纳粹时期才会出现一德围媒体2月解密的6万封“新纳粹内部邮件”显示。德国两大极右政党在平日邮件交流中充斥着各种极端内容。  相似文献   

9.
后退两步     
亦夫 《共产党人》2007,(7):55-55
白天上班的时候,我和同事为了一件工作上的事情争论得不可开交。当时,我们谁也不让谁,最后两人闹得很不愉快。晚上回到家里,我还在生她的气。吃过晚饭,我照例打开电脑,进入我的邮箱打开邮件,看到同事给我发过来一封信。我有些奇怪,白天我才和她闹翻了,她晚上给我发邮件干什么?况且有什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13):111-112
【求助邮件】我是一名农村党员,《党课》是我最喜欢看的刊物,在“三T公司”栏目中我学到很多东西。今天发出这个邮件,是有事向你们求助:今年,我响应村党支部的号召,带头承包了村里废弃的池塘。经过改造后开始试验养殖河蟹,投入了不少钱。  相似文献   

11.
<正>一次,我在干部培训班讲课,学员们希望课后加强沟通交流。我说:"请你们把个人的邮箱地址告诉我,我好给你们发送相关材料。"一位干部说:"老师,不用那么费事,你发到公共邮箱就行了,大家都能看到,那不就省事了吗?"我说:"我不群发,我会给不同的同学发不同的邮件,还是分别来吧!"  相似文献   

12.
袁应 《当代党员》2012,(6):33-34
“这么快就传递过来了!”2011年的一天,英国女王大学重庆籍博士导师熊榆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里面有几十封未读邮件。这些邮件是熊榆回国做重庆两江新区留英博士创业基地项目交流时需要查询的文献资料。他没想到,通过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查询文献资料这么方便。  相似文献   

13.
<正>甘肃省嘉峪关市邮政局投递员陈某为逃避工作任务,竟将数千封邮件私藏在自己的出租屋内。日前,陈某因涉嫌私自开拆、隐藏、毁弃邮件、电报罪,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4.
汪韵 《当代贵州》2024,(20):48-49
<正>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分公司,有一位有名的普通人。说他有名,是因为他曾荣登“中国好人榜”,是全国邮政“五星投递员”、铜仁邮政先进生产(工作)者、“最美玉屏人”、全县首届劳动模范;说他普通,是因为他20多年来,恪尽职守地坚持在投递岗位上,累计行程30万公里,投递各类邮件370多万件,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他就是姚茂贤。  相似文献   

15.
夏军 《理论文萃》2009,(6):62-64
1993年8月,我在邮件中发现一封印有“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信,寄信人是钱学森。这是我收到钱先生的第一封信。因学术交流,常有一些学者或读者的来信,相互探讨一些问题。而钱学森,这位“中国航天之父”,会有信来,确实有些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16.
正【案情】张某是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2015年8月,他将价值6000万元的6份承兑汇票交由某快递公司寄往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处地点,邮寄费15元,未予保价,后该邮件丢失。邮件丢失后,银行方面多次派工作人员前往鄂尔多斯办理公示催告事宜,共产生利息损失、交通费、律师费等94万余元。对未保价汇票的赔偿,张某和快递公司存在分歧:张某  相似文献   

17.
"山路信使步匆匆,不顾腿病胃中空。负重日行数十里,疑难信件全投中。"这首诗是王自殿17年邮递工作的最佳写照。王自殿是北京市邮政总公司门头沟大台邮政所唯一的一名邮递员。17年来,他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双肩背负邮包徒步行走十多万公里,创下邮件投错率为"零"的纪录。  相似文献   

18.
如今,在福建,无论是在哪个县城,只要按几下电话按扭,你就能“越过”大洋、“跨过”山川,与亲人交谈了。用过之余,你有曾想过福建邮电业45年来所经历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建国初期,福建邮电十分落后。全省仅有144处自办邮电局所,靠6部烧木炭的汽车运送邮件。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3月的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新加坡的航空邮件,心里未免有些疑惑:我在工作上与新加坡没有任何联系,在那里更没有亲戚朋友,是谁给我来的信呢?拆开邮件一看,里面的东西还真不少——一张碟片,用汉、英两种语言写的一封信,还有一份待签的合同。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尊敬的×××先生,我们是新加坡雨林文化公司纪录片制作室。在我们新近制作的纪录片《味觉的节日》中,有两处出现了您清晰的正面镜头,时长共约  相似文献   

20.
王秀红是天津市邮政投递局大直沽分局的一名普通投递员。一辆自行车、一个邮件袋、一个小背兜儿、一个票据夹、一枚手戳、一支圆珠笔便是她的全部行头。10年来,王秀红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著,行程12万余公里,投送报纸80余万份、杂志5万余本、平信50余万件,从没出过一次差错,先后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全国邮政系统模范投递员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