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亮  范睿 《学理论》2012,(4):104-105
传统民法理论中,债的相对性理论作为债权区别于物权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民法权利体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债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范式,然而,在债的相对性理论的支配下,民法理论长期否认债权的不可侵性,这就大大限制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发展。随着实践的需要,民法经历了对债权的不可侵性从否定到肯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债权相对性原则是古典契约法的基石,整个司法体系都在此基础上构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债的效力呈现扩张的趋势,债的相对性也得到了突破.从分析债权相对性的内涵入手,具体探究债权相对性的各种突破和扩张情形.新的社会公平正义标准的确立,建立第三入侵害债权制度巴经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也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法律中明文规定了合同效力的相对性,我国立法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形下才给予第三人打破合同相对性原则获得救济.并且第三人是否能获得救济却受到合同种类、构成要件与诉讼时效等实体法上以及管辖.当事人适格与否等程序法上的种种不利束缚.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这一合同法律制度是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罗马古代债的相对性规则呈现出封闭性与形式化的特点,到了共和时期末叶,对债的相对性规则有所沿革和发展.近代合同相对性对罗马法债的相对性的发展和继承的真正意义在于对自由这一制度价值的挖掘和发挥,更多地体现了对市民社会中私法主体意思自治及其私益处分自主权的保障.现代条件下合同效力扩张所透射出来的实践品质与罗马共和时期如出一辙.而现代合同效力扩张并不构成对合同相对性核心价值的根本否定,不会销蚀民法法权体系及相应的民事责任体系划分的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5.
合同相对性作为传统民法理论中关于合同制度的基础,对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将合同的效力局限于合同当事人双方,似乎已经不能更好地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出现,突破了合同相对性的框架,对于为保护市场的高速运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云君 《学理论》2012,(35):154-155
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理论问题,也是对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制度进行研究的前提问题。通过对海上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分析,阐释其相关五种法理依据,从而对该请求权的性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规模侵权事件的民事赔偿程序主要包括:政府先行垫付患者医疗费用,政府牵头确定民事赔偿方案,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启动破产程序,破产事宜及侵权债权的后续清偿。大规模侵权事件中未来侵权债权清偿面临的法律困境主要包括:非合意之债的性质强化了未来侵权债权人的弱势地位,立法缺失排除了侵权索赔的法律适用,公司终止后侵权民事责任只针对现时债权设立使未来债权侵权丧失了求偿依据。大规模侵权事件中针对未来侵权债权保护的法理依据是:公司法司法解释为未来侵权债权的保护预留了适用空间,确立未来侵权债权保护是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的必然延伸,美国继受人责任规则为未来侵权债权保护提供了裁判思路。完善大规模侵权事件中未来侵权债权保护的具体法律制度应做到:扩展责任主体以保护未来侵权债权,明确期限和范围以保护未来侵权债权,完善欺诈性财产转让制度以保护未来侵权债权。此外,在大规模侵权事件处理中,一方面政府应主动介入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另一方面应建立政府适时退出机制以便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袁钢赤 《学理论》2008,(20):75-77
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保护制度的日臻完善是推动我国物权制度走向成熟的题中之义。要建立完善的物权变动中的第三人保护制度,有必要对法学界关于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想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反思传统物权理论中各种单一的物权第三人保护方法的缺陷和不足,分析各种保护思路的利弊得失,并在全面预设其制度功能(即设计该制度的应然效果)的基础上确立对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给予区分保护的思路,期待引起中国物权立法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仅作了原则规定,实践中难以把握.为有效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应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列为广义当事人中,要真正消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诉讼地位上的尴尬处境,须尽快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论行政法律关系第三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行政法亦应关注公民权利这一角度出发,提出行政第三人的概念,并从时代背景、法学基础理论、行政法基础理论、民法保护的局限性四个方面入手,论证了我国行政第三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具体论述了行政第三人权利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除自始至终受强制保护的民事债外,民法上的债还包括自然债.自然债包含的给付不受强制执行,但义务人自愿给付后即可保有给付效果.自然债是一种特殊的法律义务,它折射出社会关系"入法"具有不同状态,反映道德与法律交织的特殊融合关系,具有独特的制度功能和民法意义.自然债在我国民法体系中仅存在零散规定,迫切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区格局的深刻演变,"恶债"理论再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要求适用"恶债"理论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形下,有必要对"恶债"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并结合我国对外贷款的实践,研究防范"恶债"风险的应对策略,以防止我国政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对外贷款面临"恶债"的风险,以保护我国的对外贷款权益。为此,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作好借款前的调查,确保不贷给"恶"政权;考察借款的合法性;关注借款目的,防止贷款用于战争、镇压和专制统治;引入第三方担保;尽量分散贷款。  相似文献   

13.
杨超 《学理论》2014,(2):170-171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其本质特性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在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公平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和社会履行义务的理论基础是权利在逻辑上和道德上对于义务的优先性。为保障公平而制定的各项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则既强调个体权利的优先性又强调对于权利的平等保护。这两点不仅不冲突而且被权利可欲性和可行性理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契合点就是差别的合理性,表明对于高等教育公平的追求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4.
金星  阮俊慧 《学理论》2012,(4):108-109
民事诉讼或执行过程中,法院查封的房屋往往是第三人从出卖人处买得,或已预告登记或实现占有。对上述各情形,绝对依据体现物权要件主义的《物权法》第九条及现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会导致对买受人的不公及造成社会不安定。鉴此,我们认为可以根据期待权理论,赋予买受人期待权具有对抗出卖人债权或物权的效力,从而达到维护房屋买受人合法权利、交易安全及社会稳定之目的,并且在理论上建立起更具中国特色的物权要件主义和期待权理论。  相似文献   

15.
王姗姗 《学理论》2012,(14):107-108
区分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物权变动效力区分原则以支配权与请求权的区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为理论基础,能有效保护第三人利益、非违约方利益及交易安全,有利于形成有机统一的民法财产法体系。对区分原则内涵、理论基础、实践意义的研究有利于物权变动效力区分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自然债的民法认可回溯要求为引发自然债的行为找寻栖身之地,传统民事法律行为理论难以说明该行为.需要对法律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可以在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类型之外提出"中间法律行为",表明该种行为既非完全强制也非无效行为.  相似文献   

17.
对于轻微的犯罪行为采用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来说明,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得到证明的,但是 判断标准应该如何来界定却是个难题。本文认为,判断行为是否具有可罚的违法性的标准应包括构成要件 阻却和违法性阻却两个方面。构成要件阻却包括质的相对性和量的轻微性,违法性阻却包括目的的正当性、 手段的相当性、法益的衡量、危害的轻微性、行为的必要性与紧急性。  相似文献   

18.
在非致命事故案件中,直接受害者以外的第三人单独就精神损害索赔面临诸多障碍。域外的示范性法律文件和司法改革已广泛认可对非致命事故中第三人的精神利益应予保护。生活安宁与乐趣的丧失构成对《侵权责任法》第22条保护的人格利益的侵犯。如果直接受害人在事故中严重受伤,其近亲属以及密切关系人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普特南提出了一系列的论证来反驳和批判他早期所坚持的"形而上学实在论",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就是"概念相对性"论证.根据普特南的观点,如果我们意识到概念相对性现象的存在,就必须拒绝形而上学实在论关于"世界"的设定,形而上学实在论与概念相对性现象是不相容的.可是,透过普特南对"概念相对性"的论证,我们发现,他的论证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因此普特南试图通过"概念相对性"来否定形而上学实在论并不成功.而形而上学实在论关于"世界"的设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厉艳红 《学理论》2012,(17):111-112
国内外债权出资问题一直颇有争议.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肯定债权是否可以出资.纵观各国立法与我国实务,应切实确定债权出资的合法地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债权出资体系,规避债权的不利因素,确保公司资本的真实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