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面临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刑罚处罚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对未成年人应以教育、引导、改造为主,尽量少执行刑罚处罚。我国法律对未成人犯罪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以防为主,法制教育"的原则,在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方面坚持"从轻减轻处罚"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本文对未成年人跨年龄段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对未成年人不宜适用的刑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犯罪被害预防就是根据易被害人或称潜在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个性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应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监护人职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其自觉预防犯罪被害的意识和能力;消除和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  相似文献   

3.
犯罪被害预防就是根据易被害人或称潜在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个性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应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监护人职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其自觉预防犯罪被害的意识和能力;消除和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法律和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近年来有日趋严重的迹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方针,避免有前科的未成年人终身背负"犯罪者"的标签,为其实现再社会化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最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封存制度"的合法地位,这也为司法实践探索提供了有利的法律支撑。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封存制度的实践路径丰富了该制度的内涵,有利于较好地设计该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和对相关制度进行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更要坦然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社会与国家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需要法律层面来完善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更需要完善社会对策,需要净化整体社会环境,采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只有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少年司法制度与社区矫治相结合,构建预防未成年犯罪的综合体系,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犯罪易感质是社会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状态.在一定意义上,犯罪易感质的形成是决定一个常态的行为人衍变为反社会的犯罪人的关键.与普通未成年人相比,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易感质形成的可能性较大,而其特有的生活情境往往又促成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预防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易感质的形成,不仅在于控制犯罪行为,更根本的是提高未成年人适应社会的健康能力,这是预防犯罪过程中以人为本位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增长态势。究其原因,既有未成年人自身因素,也有未成年人次文化、家庭、社会等主客观因素。从社会与法律的角度关注他们的成长,已是刻不容缓的重任之一。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能把责任过多地推卸给家长、学校,相反,公共权力机关也就是政府部门应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刑法并没有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禁止适用附加刑,所以,在我国附加刑中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都可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人民法院在附加刑的适用上,必须对二者有所区别。即使都适用相同种类的附加刑,也要比照成年犯依法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真正做到依法处罚,罚当其罪并努力追求取得教育、感化、挽救的良好效果,力争实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年龄低龄化、作案人文化程度偏低等特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包括家庭关爱缺失;学校教育滞后;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这一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非民主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基本条件。因此 ,培养家庭民主 ,普遍建构民主的家庭环境就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家庭民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具有平等权利和共同承担义务的一种家庭人际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 ,它主要通过性别民主和代际民主表现出来。家庭民主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它能从根本上抑制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土壤 ,使青少年在民主和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养成无论面对何人、何事、何物都能以民主方式、民主作风泰然处之的良好心理品质 ,有效抑制和防止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从而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互动的。从社会学角度看,道德失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道德失范,建构适应时代的道德体系,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加强青少年道德情感,是社会各界值得警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综合症”,是个人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学校教育等相互交错的结果。在犯罪的青少年中真正有暴力倾向的很少,大多数都有心理问题,因而要用心量疏导的办法去解决,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失足青少年的管理和帮教工作,净化社会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网络,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加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原因,才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加强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问卷测量法对75名犯罪青少年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此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和犯罪青少年改造的策略,提出家庭要创立尊重、平等、信任的家庭环境;学校要科学、正确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全社会支持关注青少年教育,并重点提出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概括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和心理行为的特点,着重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分析了社会因素中的网络因素及家庭教育因素。通过预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家庭监护不到位、学校教育管理失当和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青少年犯罪人数上升。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完善教育体制,改善社会环境,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还很不够,其中潜在着许多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对头、专业人员训练有素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犯缓刑是针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刑罚制度,其符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缓刑的理论基础包括刑罚个别化、刑罚谦抑性和教育刑等原则,应当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对未成年犯缓刑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