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聚焦云南     
《时代风采》2021,(1):42-43
云南4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605万人次2016年以来,云南省将就业补助资金的增量部分全部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并给予深度贫困地区和“直过民族”地区每县不低于200万元的专项补助。从2018年开始,确保分配给88个贫困县的就业补助资金连年递增,其中“三区三州”和27个深度贫困县的资金每年用于培训的增量不低于100万元。同时要求各县就业补助资金用于技能培训的比例不少于15%。2016年至2019年,全省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605.59万人次。  相似文献   

2.
张勇  阿曼 《时代风采》2021,(3):34-35
家,太冷了!一间间杈杈房漏风又漏雨。地,太瘦了!一片片荒坡收获玉米一箩筐。路,太远了!一条条回家山路攀爬一晌午。多年前,从滇西北到滇西南,千里边疆万道山,在云南直过民族地区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云南省88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颇族、怒族和傈僳族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3.
乌蒙大地,正开新局。云南昭通,位于乌蒙山腹地,所辖11个县(市、区)中曾有1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脱贫攻坚以来,当地因地制宜新建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近36万搬迁群众住进新居。一年多来,昭通在稳住就业、壮大产业等方面聚力施策,后续帮扶不停步,拓宽乡村振兴路,让搬迁群众有活干、致富有盼头,稳步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云南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去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莅临云南考察,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是云南发展的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云南省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何克服疫情影响,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摆在云南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道题,云南正在积极破解。连日来,云南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引导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确保贫困户稳收入促脱贫,脱贫户不因“疫”返贫,有效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11,(7):24-25
江苏省宜兴市现有企业6700家,职工总数32万人,201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00.68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最新排名中居第6位。近年来,为适应产业化集中布局和市场化联营的新特点,我们在推进企业工资协商的进程中,逐步形成行业工资协商的工作新优势。目前,全市已有电线电缆、陶瓷、机械、服装等33个行业近2560家私营企业参与行业定额工价协商。  相似文献   

7.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对1000万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8月在青海省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好,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后,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  相似文献   

8.
2020年12月2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树芬到云南省工青妇干部学校进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王树芬对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系统宣讲,她指出,‘十三五’辉煌成就奠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从国家层面,我们打赢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战,打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稳战,打好了全面脱贫攻坚战,打赢了重大风险防控战,打赢了维护香港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法律战,打赢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歼灭战;从云南层面我们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发展势头强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面跨越,“三大攻坚战”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效。  相似文献   

9.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部,人口193万,其中城镇人口78万,职工40万,有百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号称“百里矿山”、“煤电之城”,历史上曾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阜新是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然而,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阜新又因“煤”而衰,阜新工业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些煤矿相继破产。截至2001年底,全市下岗失业职工已达15.5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38.7%,城镇贫困人口(月人均收入低于156元)达18万之多。“九五”期间全市GDP仅增长了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针对阜新的困难,李岚清副…  相似文献   

10.
《工友》2006,(10):64-64
兴发集团地处长江三峡库区湖北省兴山县,是依托当地水能和矿产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集化工、水电、矿山于一体的大型磷化工企业集团,拥有1家上市公司和8家控股子公司,总资产32亿元,员工4000余人。2005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6.14亿元,同比增长33.23%;利润7163万元,同比增长10.09%;上缴税金10266万元,占当地财政收入的六成以上;创汇8093.29万美元,排名湖北省第4位、宜昌市第1位、全国同行业第1位。  相似文献   

11.
《时代风采》2011,(2):22-22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把整村推进扶贫作为减少贫困人口的有效举措。计划力争投入100亿元资金,实施对5万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到2015年使全省贫困人口再减少300万。  相似文献   

12.
聚焦云南     
<正>云南省10年脱贫近500万人自2000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行兴边富民行动以来,通过试点探索、全面推进和巩固提高3个阶段,在2005年制定《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08年起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先后在25个边境县市实施重大工程和惠民实事。10年来,我省共解决了近500万贫困人口问题,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全省贫困群众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静 《时代风采》2021,(3):25-25
2018年,云南“80后白发书记”李忠凯走红网络,所在的大姚县湾碧傣族傈僳族乡为各界关注。2020年,湾碧乡的贫困群众告别了世代都想摆脱的穷日子,全部实现“摘帽”。“‘摘帽’是我们的承诺,凝聚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湾碧乡副乡长廖向凯说,位于金沙江畔的湾碧乡是一个“少、小、边、穷、散”的少数民族乡,2013年的贫困发生率高达37.46%。在各方的努力下,如今脱贫愿景终于实现。傈僳族脱贫户虎勇祥对贫困有着特殊的记忆,他老家在巴拉村委会乜波罗三组,那里山高、坡陡,一家人在石缝里求生存。  相似文献   

14.
《时代风采》2010,(2):19-19
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于1月6曰正式公布最新一期的中国大学排名。在全国百强高校中,云南省有云南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入围。其中,云大位居第64名,昆工位居第100位。据介绍,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等均排在云大之后。而昆工则是百强排行榜中罕见的非“211工程”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是一切为政者的衣食父母。紧紧依靠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始终把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每一位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执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当前,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是“最广  相似文献   

16.
《时代风采》2014,(17):19-19
今年6月,第七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圆满落下帷幕,在这场通过绝活一较高低的竞赛中,作为云南代表团的优秀一员,来自世博旅游控股集团下属企业昆明饭店有限公司的名厨何志坚再创佳绩,凭借着一道“山珍云腿饼”勇获全国第6名。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云南选手参加这一全国餐饮行业盛会的记录,也成就了何志坚2014年云南赛区中西式面点状元的头衔。  相似文献   

17.
聚焦云南     
《时代风采》2020,(3):36-37
云南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免费体检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返岗就业,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对外出务工人资进行免费体检,采取统一的组织运输(包车、专列、包机)等方式,把外出务工人员安全、按时送到工作岗位。目前,共收到5省市379家用人单位、723个门类、10万余招聘岗位信息,已全部及时通过“就业彩云南”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公开发布。  相似文献   

18.
聚焦云南     
《时代风采》2010,(23):16-17
云南省10年脱贫近500万人 自2000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行兴边富民行动以来,通过试点探索、全面推进和巩固提高3个阶段,在2005年制定《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08年起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先后在25个边境县市实施重大工程和惠民实事。  相似文献   

19.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2020年11月14日,云南省扶贫办向新华社发布消息,怒族、傈僳族近日实现整族脱贫,至此,云南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实现整族脱贫。挥别千年贫困,奔向美好未来。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因族举措,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以来,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突出短板,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因之发生巨变,“直过民族”逐渐摆脱千年贫困,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不少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实现全部就业,我国也如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下存在着待业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据有关部门预测,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人员仍有近3,000万人,平均每年600万人。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劳动制度的改革和新技术的采用,国营企业富余一大批职工。据调查,全国工业企业在职“待业”大军约有1,500-2,000万人。据最近的抽样调查,上海市“隐性失业”人数占职工总数的14-25%,约为70-120万左右,这些富余人员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