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新生力量,未成年人的命运关乎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因此,关注未成年人可以说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犯罪日渐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的不断健全,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胡俊文 《前沿》2007,(6):109-112
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和家庭的稳定,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尤其重要的是,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建设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为此,分析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立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则更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思考的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注目的热点问题。在中小城镇,由于诸多原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逐渐增多之势,且犯罪种类和手段繁多,犯罪性质出现暴力化倾向。笔者根据泌阳县公安局2000年以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案例,浅谈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以便对症下药、防范于未然。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犯罪指向方面,侵财…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是世界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他们的素质决定着社会未来的走势。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且呈现低龄化,90年代末期与80年代后期相比,犯罪年龄平均降低0.8岁,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外来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广州等南方沿海城市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外来青少年犯罪是不能忽视的。本文以外来青少年中的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外来未成年人与本地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同特点,揭示其犯罪原因的特殊性,并从社会控制和社会保障两方面提出预防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邢媛媛 《前沿》2014,(9):95-96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前最高院院长王胜俊认为,“少年法庭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复苏,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疏远,未成年人群体由于缺失家庭或学校的关爱,而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未成年犯罪正在引起社会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矫治以及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而少年法庭的建立则成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这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文立足于保障从分析未成年犯罪心理为切人点,对犯罪成因、犯罪心理以及现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少年犯罪情况现状,构建少年法庭审判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在经历了1995年、1996年两次低潮期后,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大事情。论文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入手,对青少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社区参与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若干法律界定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启江  李锡海 《求索》2010,(3):130-132
在现代社会,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被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法律条文以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与该领域的法律专家、同仁商榷,并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树华 《公安学刊》2000,12(3):15-19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界定的有两个方面问题 ,即青少年犯罪中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中“犯罪”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用语。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上限为18岁 ,下限为6岁开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了解未成年人权利是预防犯罪的基本前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是其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强化大众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家庭问题的社会干预和家长参与.  相似文献   

11.
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八九点钟的太阳……这都是我们用来形容孩子的。然而,近年来一个不得不为社会所承认的事实: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增多,一幕幕有关未成年人的暴力悲剧相继上演,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减少和遏制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青少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预防:一是家庭预防,二是学校预防,三是社会预防。预防青少年犯罪,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权益侵害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犯罪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案立案的比例一度上升,约为70%以上,未成年人已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这一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重新解读未成年人犯罪的“基因”,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现象频发。校园欺凌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破坏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我国反校园欺凌制度的现状,借鉴国外反校园欺凌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校园欺凌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国反校园欺凌制度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青少年的特殊、优先保护进行了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预防、  相似文献   

15.
正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当今世界各国的青少年犯罪变得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而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发展、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和互联网世界的急速变化,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与问题也居高不下。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社会的共同关注,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大》2013,(20):34-34
未成年人犯罪困扰全球各国及地区。面对日益呈现高发态势的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问题,各国及地区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制定多方面的法律制度加以解决。因此,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制度设计,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度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国际上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国际上有社会学者把它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同样令人忧虑。近些年来的犯罪情况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未成年人(18岁以下)犯罪在我国犯罪成员比例中占较大比重,且有犯罪年龄提前和犯罪数量继续增长的趋势。1988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比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有资料统计表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除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智能化等四大特点之外,其犯罪数量已呈上升之势。在经济空前发展,青少年学习、生活条件日趋优越的情况下,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反而会越来越多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调查,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成因,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1从调查情况看,笔者认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马慧 《前沿》2010,(9):67-70
未成年犯罪已成为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犯罪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团伙形式已然成为其突出特点,因此,对未成年犯罪的团伙现象进行深刻剖析,探寻其发生的根源,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其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充满各种矛盾性。从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上述特征出发来揭示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前人未曾触及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此类案件数量的激增、性质的恶劣,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法,各地方也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来加强普法教育。但目前,工作重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