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事求是不可忘胡愈话说古代晋国有一位正卿名唤赵盾。这赵盾身居显位,封疆拓土,数败强秦,也是位赫赫人物。不料为政数年却因事得罪了晋灵公,这灵公原本也是个败国的暴君,全不把自个儿锦绣江山放在心上,必欲除去赵盾而后快。于是,召赵盾赴宴,“伏甲将攻盾”、不想...  相似文献   

2.
忠贞不二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12):45-45
春秋时期,晋国大王晋灵公是一个无道昏君,为修筑豪华宫殿,横征暴敛,而且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百姓苦不堪言。大臣赵盾担心灵公如此无道必会断送国家社稷,多次进谏,没想到灵公非但听不进去,却对赵盾十分嫉恨,便派刺客组麂去刺杀他。组麂一大早进了赵盾家,但见赵盾早已换好朝服闭目静坐在椅子上准备上朝。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赵衰、赵盾父子先后作为晋国的重臣,主持过晋国的国政,并且都对晋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大臣狐射姑评价其父子时说:“他们父子都是天上的太阳,不过一颗是冬天的太阳,一颗是夏天的太阳罢了。”原来,赵氏父子虽都忠诚为国,却因一善美言,一好  相似文献   

4.
吕春 《世纪风采》2009,(3):21-24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人军委常委。这在开国将帅中是仅有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5.
邸永君 《党建文汇》2005,(11):54-54
1952年冬,军队有关部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开始着手进行军队军衔制具体实行的方案策划工作,并很快提出了方案。这份关于军衔实施的方案是:军衔设六等十二级。“六等”,即:帅、将、校、尉、军士、兵。“十二级”,即:元帅分三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将官分四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分三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四级:上尉、一级中尉、  相似文献   

6.
老臣救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4):45-45
春秋晋国平公时。老臣祁奚是一位以正直无私闻名的人。当时范宣子在晋国权势显赫。大夫栾盈与范宣子争权,结果事败.奔逃楚国。范宣子认为大臣叔向也是栾盈的同党,就把叔向投入监牢。叔向是晋国的贤臣,为人称颂,这次蒙冤,很多人想救他。朋友们在探监时说:“现在只有大夫乐王鲋可以救你。他在国君面前的说的话没有不被采纳的。”叔向说:“《诗经》上有句话‘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坐监也是一种清闲的生活啊!可是真能救我的.只有祁奚大夫,乐王鲋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守住清贫     
《叔向贺贫》是封建社会里的“千古绝唱”,说的是晋国正卿韩宣子不贪不占,生活清贫,在与同僚的交往中,显得寒酸。时间长了,他心里头有些失衡。正好叔向登门造访,韩宣子便向他哭穷。出乎意料的是叔向居然对他的寒酸表示祝贺。韩宣子越发不解。叔向便向他讲述了前朝两个卿大夫的故事:栾武子乃晋国上卿,因为官清廉而美名远扬;郗昭子是晋国正卿,其家财抵得上半个晋国,其家臣有晋国军队的一半,但是其奢侈淫逸、横行霸道,结果横尸于朝廷台阶之上。由此看来,贵为卿大夫,应忧德之不修,而不应忧贫之不济。一席话,说得韩宣子折服。叔…  相似文献   

8.
刘岩 《党史文苑》2014,(3):52-53
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聂荣臻》,在第16集中段出现聂荣臻身着元帅礼服的镜头时有一句这样的旁白:“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剧中把原本是“国家”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误称为“军队”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这降低了我国元帅的地位,容易在社会上起到误导作用,应当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2,(11):12-15
2002年11月26日,是罗荣桓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罗荣桓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为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罗荣桓是从部队最基层干起的,与工农出身的战士同甘共苦,最终成为军内的“政治元帅”。罗荣桓与毛泽东有着很深的友情,毛泽东对他也非常器重。毛泽东一生中仅写过两首悼念亲人和战友的诗词,一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另一首就是《吊罗荣桓》。在诗的结句,毛泽东发出了“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慨叹,足见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信任。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里记载了两侧有关阿谀奉承、献媚取宠的故事,读后颇发人深思。一则说的是,楚国大将子反,平时嗜酒如命。在晋楚鄢陵之战中,他出任中军统帅,酣战之际,子反口渴求饮。侍从竖毂阳知道他贪杯,便乘机讨好他,奉上一大杯酒。子反见后,既高兴又担心“:嘻!退,酒也。”竖毂阳不但不替换,还替他掩饰道“:非酒也!”并连续奉杯,使子反喝得酩酊大醉。结果由于子反指挥失误,造成了楚师溃败,楚王被晋军射伤了眼睛。楚王怒斥子反“:忘楚之社稷而不怕吾之众。”随即将子反斩首示众。另一则说的是,春秋时代晋国大臣文子,游手好闲,嗜好声色玩物。其手下…  相似文献   

11.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从阴沟里放出的冷箭,射向共和国的元帅。 1968年9月18日,被隔离审查的贺龙元帅突然收到“专案组”的一封信,要他交代历史上的所谓“罪行”。这是贺龙身陷囹圄以来向他提的唯一重大“问题”:1933年蒋介石派熊贡卿到湘鄂西,与贺龙怎样谈判的?参加谈判的是哪些人?最后达成什么协议……贺龙一巴掌把信拍在桌子上,吼道:“撞他妈的鬼!人都给我枪毙了,栽脏!完全是栽赃!狗娘养的!”元帅不轻易骂娘,熊熊怒火直往脑门上冲,使他难以自已。  相似文献   

12.
哨兵挡驾 刘少奇不苟言笑,生活俭朴,律己严格。建国初期的那几年,刘少奇的知名度还没有军队元帅们高,因为他一直从事党内领导工作和白区地下党工作,军队里的人知道他的自然不多。1950年的一天,警卫们陪同住进中南海不久的刘少奇四处转转。那时,全国还有少数地区没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担忧变成了又一场“运动” 毛泽东认为,对任何事情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因此,当他一次次地感觉到许多人特别是军队领导人,对于“文化大革命”反对的不少,赞成的不多的时候,常常陷入忧虑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展了“大三线”建设。彭德怀元帅曾任“大三线”建设第三副主任。他深入群众、作风严谨、实事求是,深得“三线建设”职工的爱戴。彭德怀在职工们的印象中,是十分随和、平易近人的,但是有一件事情除外,那一次彭德怀拒绝了和同志们合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军事家”这一称号,对他而言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邓小平晚年曾多次强调,自己“是一个军人”、“真正的专业是打仗”o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并担任红7军、红8军总政委,后来又担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等职,在创建人民军队、指挥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授衔时,最初的方案中邓小平是元帅的人选之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对此,中共中央有如是评价:“邓小平同志的军事生涯,在他光辉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央军委主席,他为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6.
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过程.也是他和“中央文革”以及他在军队内的同伙诬陷、迫害党政军领导人的过程。由于贺龙一度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成了林彪篡夺最高权力的障碍,加上与林彪结怨在先,贺龙这位蒋介石出10万大洋没能买其首的中共领袖,便惨死在林彪反党集团之手。酿成千古奇冤。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贺龙与共和国元帅》披露了贺龙与林彪结怨的一些内情。  相似文献   

17.
《左传·宣公二年》记述了这样一段故事:说是晋灵公丧失了为君之道,向人民横征暴敛,还把宫殿建筑得雕梁画栋。他经常从台上用弹弓打人,以看人们的躲避取乐。某次,厨子炖熊掌没有炖熟,结果他把厨子剁成肉块放在畚箕中,然后派个妇女拿着这些肉块从朝上走过。为此,赵盾、士会等人多次谏诤,致使晋灵公心生怨恨。于是,晋灵公派大力士鉏麑去刺杀赵盾。第二天早晨,组麑走进赵盾家院里,赵盾已穿好朝服准备上朝,只因时间还早正偷空打盹!见此情形,组麑退回几步叹口气自语道:“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即杀)民  相似文献   

18.
朝鲜停战以后,1954年彭德怀同志回到北京,被党和国家任命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等职,并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党中央规定:当时军队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以空军和陆军的炮兵、装甲兵为重点”,“正规的全面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彭德怀元帅遵照党中央指示,日夜思虑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坚强巩固的国防,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他踏踏实实地做了大量工作,详细地视察了我国北起鸭绿江口,南至海南的“天涯海角”。在长达18000多公里的国防线上,几乎都布满了他闪光的足迹。他常说,我们这么一个大国,百多年来都是有边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聂荣臻》,在第16集中段出现聂荣臻身着元帅礼服的镜头时有一句这样的旁白:"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剧中把原本是"国家"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误称为"军队"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这降低了我国元帅的地位,容易在社会上起到误导作用,应当予以匡正。1955年朱德等十人的军衔是法定的"国家"元帅国授予朱德等十人  相似文献   

20.
程世刚 《党史博采》2006,(12):39-41
人各有名,名字不仅仅是标识一个人的“符号”,有些人的姓名也寓含着他(她)的抱负和志向,在新中国1955年授衔产生的十位元帅中,除聂荣臻外都有着非凡的改名经历。一、朱德:红色的品德朱德,1886年12月1日(农历十一月六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琳琅西麓李家湾一个佃农家庭。在他戎马生涯的一生中,曾用过好几个别名。朱德诞生时,母亲为图个好抚养,像他前面两个哥哥“阿牛”、“阿马”一样给他取乳名叫“狗儿”。偶尔,朱家也按川北习俗,分别称呼兄弟三人为“牛娃子”“、马娃子”和“狗娃子”。到了4岁,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