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各有关单位: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并认真加以落实。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分工(一)关于“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06,(4):16-16
政策背景:于去年岁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加大对农村财政投入提出5项明确指标: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相似文献   

3.
《思想工作》2007,(4):6-6
3917亿元政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农民:更有盼头【民生亮点】●“三高”: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均要高于上年。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6,(3)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中央“一号文件”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化农村改革等8个方面,提出32条支农、惠农的具体措施。文件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6,(3)
从1982年至今,有八个“中央一号文件”感动了亿万农民,尤其是2004年的“一号文件”下发,农业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九亿农民深深感到握着锄头的手更加有劲了! 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2006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而在22年前,也许很多人还记得,有一队农民抬着一块印有七个金光闪闪大字的匾额走过天安门广场,在场的人们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异口同声地呼喊着匾额上的内容:中央一号文件好! 这一天是1984年的国庆节,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个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中共中央”或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有几十个,这其中尚不包括国务院单发和以“两办”名义下发的其他文件。也就是说,中国农村改革26年间,这样的文件平均每年达两个以上。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财政厅等9部门关于建立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发放制度的通知》(鲁财预[2006]65号)要求,从2007年起建立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本通”发放制度,将各类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直接支付到每个农产在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合作银行开立的“一本通”账户。各项涉农补贴资金要全部实行专户管理,由财政部门统一在农村信用社开设涉农补贴专门账户,人民银行国库根据财政部门的拨付指令,将资金拨人涉农补贴资金专户,然后由农村信用社将资金逐一拨人农产“一本通”存折账户,发放到农民手中。其中,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仍按《关于采取“齐鲁惠农一本通”形式兑付大中型水库移民补助资金的通知》(鲁财企[2006]115号)规定办理,不再拨人农村信用社开设的专门账户,由人民银行国库直接拨人农产的“一本通”存折账户。纳入“一本通”制度管理的财政涉农资金包括:粮食直接补贴资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资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村干部报酬财政补助资金、分散供养农村五保户财政补助经费以及各级政府对农民的其他补贴资金等。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6,(4):30-31
2006年,省委1号文件全面部署“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安排200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这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对农民这个最大群体、农村这个最大社区的关注与关怀。学习、贯彻省委1号文件,要从以下方面重点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6,(3)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与以往“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有所不同:过去,多是着眼于某个领域,如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以此为抓手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更是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何处?对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能够发现一号文件有许多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罗继红 《桂海论丛》2008,24(3):39-42
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全国新农村建设全局,而且关系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局,是推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支持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善于做好“加减乘除”,合理安排和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充分提高其运行质量和效率,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好更多地照耀民族地区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坚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显得更为重要。1.坚持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就要在大力改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硬件和软环境上下功夫。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省、市财政和金融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城市也要从多方面予以辐射和支持。只有资金的投入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得以改善。新农村基础设施硬件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国家和省、市财政状况均刚刚好转,不能期盼国家把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全部包揽下来。除财政、金融部门支持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来调动社会各种资本共同参…  相似文献   

12.
“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不仅村庄建设需要钱,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都需要相当的资金作支撑。要按照“政府引领、农民主体、社会共建”的原则,广开财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责范围的事。要改变长期以来重城轻乡、重工轻农体制造成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发挥政府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大幅度提高财政资金用于…  相似文献   

13.
<正>中央“一号文件”启动新农村建设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7,(2):27-28
从2004年到2007年,中央连续发了四个“三农”一号文件。2004年一号文件主题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06年一号文件全面部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工作,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5.
李太淼 《重庆行政》2010,12(4):19-23
一、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并就此提出了“六个必须”。其中一个“必须”就是: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要以农民为主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6.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正是一个又一个乡镇机构的默默运转.才保证了我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型的新农村,怎样实现管理民主?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对乡镇机构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新一轮的换届选举在即,在新的起点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乡镇机构职能的重新定位或许是乡镇改革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2006年2月21日发布。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  相似文献   

1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支持。从全国来看,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不仅存贷比严重不合理,而且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都在“抽血”:一年全国农村资金流出几千亿,海南也毫不例外。广大农村地区所急需的涉农保险、担保、评级等中介机构也几乎空白,金融服务严重短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呼唤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金融改革和省委“4号文件”都有明确的金融改革政策。在一些政策新动向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是强调要“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安,天下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粳”问题,从1982年至今,8个中央“一号文件”都与“三农”问题有关。尤其是2006年1月2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势必惠及亿万农民。  相似文献   

20.
《湖北宣传》2007,(3):28-29
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应当客观认识农业农村的新情况,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因势利导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顺势而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新闻单位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准确阐释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大力宣传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入宣传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