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年伊始,岁律更新。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我们迎来新的一年。2021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我们党将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刚刚过去的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六个坚持”。其中,“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方法观点之一,是对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回答好人民之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通过树牢根基、守住民心、凝聚民力站稳人民立场;通过深入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关注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把握好人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发展的美好愿望;通过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凝聚人民力量;通过提升执政能力、注重调查研究、健全服务体系来不断造福人民,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3.
法律至上原则不仅是西方现代法治国家,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根本特征。这已是学界的共识,然而法律至上原则应准确全面地理解。法律至上是法治之下的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原则是法治时代的产物。基于此,笔者认为,法律至上原则应有两层基本要义:第一,法律至上首先是法律所代表的人民的共同利益与意志至上,换言之,人民权利至上,作为个体的公民神圣,是法律至上原则的内在品质要件;第二,至上其次是具象的法律规则至上,换言之,规则至上或说严格规则主义是法律至上的外在形式要件。  相似文献   

4.
人民至上理念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生成逻辑上讲,人民至上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传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践行了党的根本宗旨。从科学内涵上讲,人民至上理念包含生命至上、需要至上、地位至上、利益至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新时代,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在理论上,人民至上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升华;在实践上,人民至上理念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提供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坚持人民至上思想,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主旋律与最强音。坚持人民至上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得到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构建了坚持人民至上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法律至上是法律发展史上一个比较古老的问题,但在现实中的认识并不统一.坚持法律至上,与区别"法治"与"人治",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22年新年前夂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贺词中,“人民”二字一以贯之,鲜明醒目,充分彰显了大国领袖坚持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让我们倍感温暖、豪情满怀,更加懂得了“人民至上”的真诗,“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习近平主席首先向人民点赞我们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紧紧依靠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懈奋斗,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8.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总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提炼与总结。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理论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地位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根本保证、尊重人民主体为其提供基本依靠、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为其提供根本方法。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人民至上,要从“全体性”上下功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全面性”上下功夫,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全方位”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关于宪法至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至上是权利文化的产物 ,是法治文明的首要标志 ,它由形式上的宪法至上 (制度宣言 )和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至上 (国民的宪法至上意识 )所组成。中国社会宪法至上的关键在于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至上。针对中国民众传统的权力中心思想 ,实现中国社会实质的宪法至上在于培育中国人的权利精神和中国社会的权利文化。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首要精神和要求是法律至上,文章从法律至上与司法独立、司法公正间关系来探讨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认为司法独立是法律至上在体制上的要求和体现,法律至上下的司法公正就是司法依法、司法合法。  相似文献   

11.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且能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快速推向前进的"最重要经验"。现阶段,切实做到"人民至上",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二为"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脱贫攻坚工作尤为艰巨,各民主党派自开展对口帮扶以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如何在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将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统筹结合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探讨后疫情时期,民主党派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打好脱贫攻坚的硬仗。  相似文献   

13.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是国有企业新时代践行"坚持人民至上"的更直观表述和实现方式.文章对国有企业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时代价值进行了论述,分析归纳了当前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存在的六种认识误区与五种实践偏差,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围绕当前国有企业如何坚持和丰富完善"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实践思路.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国有企业"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方针,更好地把国企"软实力"变成发展的"硬支撑",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自由产物,“人民至上”理念是制度的价值根基,为制度的选择、设计和安排奠定合法性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坚持并鲜明体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人民性价值实现的刚性保障,二者互嵌,协同发展。“人民至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以贯之的价值属性、贯穿始终的价值原则和完善发展的价值源泉,有着发挥制度强大优势的价值动力、促进制度优势转化的价值指引、更加坚定制度自信的价值自觉、推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价值目标的行动导向的实践价值,对发展和完备我国制度、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深刻认识邪教对群众文化、政治文化、网络文化、传统文化的侵蚀,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构建防范邪教、崇尚科学、面向未来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体系,建立以人民至上为主旋律的防范邪教的思想文化引领和教育机制,把党的领导优势、宣传教育优势、群众创作优势、文化引领优势、依法治理优势集成统筹起来,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揭发、防范、打击邪教的整体合力,铲除邪教滋生的“土壤”,构建起全民防范邪教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的实施状况及评析我国某些学者所尊崇的构建代议机关至上的宪政体制,阐述我国应当确立宪法至上统领全局,人民代表大会在同级其他国家机关至上的宪政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一国要实现真正的法治 ,首先必须实现真正的宪治。而宪治必然要求宪法权威的树立 ,以形成宪法至上的法治模式。几乎有宪法之国均规定宪法至上的地位 ,但真正实现宪法至上的却寥寥无几。宪法学的核心范畴是权力和权利及其相互关系。控制权力、保障权利是宪法内容的核心所在。本文试从控制权力、保障权利等方面来对宪法至上作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代法治是法律的统治,法律具有制约政府权力和保障人民权利的权威,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于至上的统治地位。法律的民主性、科学性、权力制约性、价值崇高性和强制性等特性,它应当得到普遍的尊重与服从,具有至上的权威。法治的实质是使国家权力法律化,政府只能有宪法规定的权力,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人治的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权威高于法律权威,不存在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宪法至上是人民主权的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实现宪法至上,要培养公民的宪法至上观念,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建立宪法诉讼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王权在传统中国有其特定的渊源并沿着具体的发展脉络逐步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王权至上并不意味着王权不受任何约束,它仍然受到制度、思想、乡土社会等不同层次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又与儒家的存在及儒学体现的精神力量联系在一起,这正是传统中国政治文明的独到之处。但王权至上在传统中国大一统政治中却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基础并没有受到撼动,王权在大多数时候和大部分领域拥有绝对权威,王权至上仍是传统中国政治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