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是许多教育者关心的问题,对此应采取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青年创新能力培养苏颂兴 1 . ( 1 )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社会因素分析刘庆发 1 . ( 5)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与对策马抗美 ,翟立原 1 . ( 8)当代中国青少年吸毒问题研究周振想 1 . ( 1 2 )大学生前导教育初探李宝国 1 . ( 1 9)自省慎独与当代青年道德人格培育杨芷英 1 . ( 2 2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韩宪洲 ,张文杰 2 . ( 1 )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陈永弟 2 . ( 5)试析当代青年价值观念变化对其政治倾向形成的影响戈 玲 2 . ( 1 0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青年干部“三观”的影响陈立思 2 . ( 1 6)大学生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
创新素质是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创新素质,就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敢于向未知挑战的探索精神,对客观真理的不懈追求,对新生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和特殊判断力,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和运动的规律,创造性地从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加强青少年创新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是一个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其中,教育是贯穿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中心环节。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集中接受教育的时候,青少年创新素质高低,直接取决于他们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接受教育。面…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创新潜力,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因此。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指出:“要注重从青少年人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事象,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民俗文化具有培养青少年民族自豪感、提升青少年的知识素养、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形成青少年健康生态观以及养成文明习惯等功能。在阐发民俗文化教育意义时,应结合学科教学,开发民俗文化课程,特别是要合理设置民俗文化综合实践课。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文化场所,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性校园文化更是有利于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加强研究性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当今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和使命。学校应从校园的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两方面加强研究性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不仅挑战着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了造成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书法具有德、智、美的全面教育功能,通过书法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锻炼集中注意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和气质,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应着眼于促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应着眼于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创新潜力,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因此,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指出“: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一、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我国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学生听…  相似文献   

10.
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改革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面,优化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其次,培养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再次,培养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智能和创造能力;最后,要在高校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