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基于691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五个层面表现出了不一致的现象,市民职业行为的转化程度较高,而市民生活方式和社会参与度较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有无专业技术、工作状况、非农工作时间、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和所属群体等因素与其市民化实现水平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关联性。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制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关政策提出了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建构是维护其合法利益、实现市民化、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由于缺乏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性,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率低、退保率高、保障效果差、统筹层次低。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维护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市民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市民化倾向。为提升我国城市化水平,满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他们的素质,培育他们的"新市民意识",为他们的市民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重庆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具有市民化的意愿,并通过关注政府政策、与城市居民交往、丰富业余生活和参与城市社区活动等方式融入城市生活.但重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总体上并不高,而户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职业技能和城市生活环境等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有所作为,积极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身在城市但尚未在城市扎根的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山东省在城镇入口快速增加的同时,仍然存在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不足、归属感不强以及城中村等诸多问题。在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民工群体构成已经发生改变的条件下,切实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势在必行。实际上,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合时宜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长期存续的不合理政策甚至排斥心理等都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广东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存在制度性障碍,身份认同、文化以及生活方式、自身素质等问题,农民工市民化面临重重困难。化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必须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管理和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今农民工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更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付出辛勤劳动,却无法享受与市民的同等待遇,在他们的生活中面临“公共性”的缺失问题。而且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的特殊性,使得这种“公共性”缺失问题更加明显。这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这种“公共性”的缺失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制度规定方面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各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是提升其个体素质、经济收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参与度既取决于政府的投入力度,又取决于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这种继续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度.科学实证的认知本群体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建立规范有效的培训模式对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竞争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顺利的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并彻底的实现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是衡量国家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推进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形势严峻,其特点表现为生存状态市民化程度低、自身素质市民化程度低和社会身份市民化认同率低。促进河南省农民工的市民化,应合理布局河南省城镇化建设,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吸纳能力;改革户籍制度,探索和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制度;提升农民工个人素质,完成农民工市民化的自我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进城农民工生活方式现代化问题是逐步实现城市化问题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农民工消费行为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把握农民工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进程。由于我国农民工消费的现代化转型只是一个开端,其追求高消费的心理冲动却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做保障,同时其群体内部消费水平两级分化,消费结构不合理,公共产品消费程度低。农民工就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工资标准偏低、社会保障不到位等原因,影响农民工消费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工现代消费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