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蒋正治  贾三强 《求索》2012,(6):54-56
老庄美学思想是我国古典美学领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代表,对后世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是受老庄美学思想影响的典型,他文学创作中恬淡自然的美学心态,归真反朴的美学情怀,奇伟瑰怪的美学艺术以及空灵浪漫的美学文质,都烙着老庄美学思想的印痕。研究贾平凹文学创作对老庄美学思想的接受,对于更好地了解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心态与历程,剖析其文学作品,解读其文学作品的深刻寓意与内涵,全面把握与评价其创作的风格与特色,探求我国当代文学特质有着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德庆 《理论月刊》2008,(5):138-142
"儒学"作为汉学的重要部分一直涵养着日本文化,对日本的国体制度、政治变革、思想意识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个作用已形成社会的潜流、形成某种思想定势,换言之,通过1400年来的日本对儒学的吸收与变貌,已成为带有某种规律性的文化模式.本文通过对古代宪法·近代敕语中的考察,分析日本文化模式中的这些特质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派哲学,是一种人生的导航。儒学教人积极入世,老庄诱人避居山野,儒家劝人遁入空门。作为儒学断代称谓的理学构成之一———陆九渊所创立的心学,在当时国家积贫积弱,强敌环伺的严峻形势下,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激发人的自我意识感和历史使命感,启迪人们以...  相似文献   

4.
姜朝晖 《前沿》2002,(1):29-32
一个时期以来 ,现代新儒学在文化学讨论中成为热点 ,现代新儒学的兴起是冷战后世界新格局与东亚崛起的文化反映 ,现代新儒学热中存在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已经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影响 ,因而现代新儒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无”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美学的智慧,这种智慧的源起隐含着原始的巫文化和诗性文化智慧,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的阶段,禅宗哲学的阶段,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学阶段。“无”的哲学美学智慧,就老庄哲学而言,其主要意义在于它破除了只知“有”而不知“无”的思维,形成一种超越的智慧,并奠定了意境理论的哲学基础;就禅宗而言,则在于它导致中国心性美学传统的强化,使意境理论和中国艺术美学思维走向成熟;就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学而言,则在于它使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理论得以形成和实现。“无”的哲学美学智慧与西方现代美学还有许多相通之处,重视这种智慧,对现代人美学智慧的生成,亦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李白与老庄,笔者细读《李太白全集》,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李白很少将老庄作宗教神来崇拜,很少将老庄著作作道教经典来研读并用之于修炼。在李白的心目中,老庄是思想家、哲学家。李白从老庄那里吸取了哪些思想养分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一、积极理智的用世之心李白...  相似文献   

7.
高汝东 《人民论坛》2010,(7):234-235
在以经治国的汉代,救灾问题也带有儒学色彩。天命主义禳弭论、积贮备荒说等构成了以儒学为精髓的救灾思想理论体系。以经治国的大背景和董仲舒的灾异理论促成了儒学同救灾思想的结缘,这使儒学为救灾思想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其自身思想内涵也得到极大丰富。  相似文献   

8.
儒商与西方商人管理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雨欣 《前沿》2004,(11):78-80
儒学对我国以及东亚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 ,它对我们的管理思想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儒商与西方商人在管理思想上的差异 ,及其各自的利弊来论证儒学并非作古之物 ,它还是具有现代价值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在以经治国的汉代,救灾问题也带有儒学色彩。天命主义禳弭论、积贮备荒说等构成了以儒学为精髓的救灾思想理论体系。以经治国的大背景和董仲舒的灾异理论促成了儒学同救灾思想的结缘,这使儒学为救灾思想奠定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其自身思想内涵也得到极大丰富。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朱舜水带着明亡的遗恨东渡日本,开始他后半生的讲学生涯,在清政权的统治范围之外,以保持言说的自由和民族的精神。他的忠君爱国思想和高尚严峻的人格曾一度感化日本知识界,激励并影响着后世进步青年从事反抗异族侵略、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爱国活动。他孤忠大节的人格正是明清之际“天崩地解”时期下士大夫儒学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自从汉武帝将儒学定为一尊后,它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在诸子思想中,儒学之所以能成为统治思想,是因为它迎合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逝去,儒学理所当然地退出了指导思想的舞台;在现今的时势下,要想返本开新,重新恢复儒学的思想指导地位,已无可能和必要.当然,儒学所提倡的一些伦理道德方面的思想主张和原则,在现今的生活中仍可发挥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经学与史学的关系,缕述了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贯彻的过程,分别对汉唐、宋明和清代三个时期史学在实践儒学思想上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史学对儒学思想贯彻的意义在于维护大一统思想和正统观念,避免国家的分裂和政权的随意纂夺,维护国家的稳定,也指出其缺点是过于遵从儒学的排斥妇女和少数民族的观念,并使史学失去了某种程度上的学术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中日儒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很早已前就有了文化交流,中国的儒学也大量为日本所接受。因此,我国学术界有人便认为日本之所以能迅速腾飞,主要是儒学起了作用;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也必须重振儒学。究竟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对中日儒学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儒学在台湾,长期以来一直走着一条十分独特的发展之路,尤其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儒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官方哲学思想而为当局统治的政治合法性提供传统文化的基础,还是作为为了实现现代发展而走融会中西思想之道路的新儒家思想,都越来越深入地融进台湾的现实社会发展进程。在这样一种进程中,儒学思想一方面对台湾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实实在在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儒学自身的思想体系与基本范畴也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台湾的儒学研究只能将之放在客观真实的台湾政治社会及思想文化发展的具体环境进行思考与分析。同时,也由于台湾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而提供了一个儒学区域发展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古代教育根源于中国,而且儒学在中日两国的古代教育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中日两国在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学习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古代教育的巨大差异.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古代教育,可以看出日本古代教育的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刘剑锋 《创造》2019,(7):77-79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创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日本是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国家,与中国、朝鲜及越南和后来的新加坡统称为儒学文化圈,对传播和发展儒家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为东方文化圈的核心国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然在老庄思想体系中指自然而然,自己如此。现代汉语里它作自然界解,自然界在老庄著作中却常以山水、山林指涉。老庄是非常崇尚自然界的,自然界成为他们体道、悟道和言道的载体,也是自然之道的表现实体。老庄的自然观及其对自然界的观照因与艺术的审美特征的相似性,于不知不觉中对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正荣 《人民论坛》2010,(7):242-243
老庄"大美",实质上是指形上之"道",或由形上之"道"显现出来的"本源之美"。在老庄美学体系中,个体需要特定的生命超越,才可以感通"大美"的存在。依据老庄"道在一切中",以及"道器关系"的思想,这种感通发生的同时,亦即"大美"以一定的形象形之于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季乃礼 《求索》2008,(11):106-108
有关儒学的正统化,学术界基本认为是在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之时。但儒学的正统化与儒学的独尊概念并不一样,儒学的独尊是和罢黜百家分不开的,而儒学的正统化并不排斥其他诸家。儒学的正统化的标志是儒学的主要治国之策被统治者采用。儒学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孝治”,“孝治”之策首次被统治者采纳是在汉惠帝四年,亦即儒学正统化的时期。儒学正统化为儒学独尊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儒学的独尊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老庄"大美",实质上是指形上之"道",或由形上之"道"显现出来的"本源之美"。在老庄美学体系中,个体需要特定的生命超越,才可以感通"大美"的存在。依据老庄"道在一切中",以及"道器关系"的思想,这种感通发生的同时,亦即"大美"以一定的形象形之于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