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0年前,美国公民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永久改变了美国的一项司法制度。毁誉参半的米兰达案成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刑事裁决,并作为最高法院判决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你有权请律师在你受审时到场。如果你雇不起律师,法庭将为你指派一位。"这段台词就是全世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米兰达警告"。  相似文献   

2.
与罗马 -日耳曼法系相比 ,普通法系更注重程序公正。马菩诉俄亥俄州、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泰瑞诉俄亥俄州是 1 96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有关警察执法的三大案例 ,它们分别确立的排除规则、米兰达警告、滞留与搜拍的权限对美国警察执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进了美国警察制度的改革 ,有力地保障了公民的人权。  相似文献   

3.
可以说,不知道米兰达规则(Miranda Rule),就不知道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而米兰达规则又需从米兰达权利讲起。美国的米兰达权利(miranda rights)原本是一项美国刑事诉讼司法程序权利,后被上升为宪法层次所确认的正当程序中的当事人权利。米兰达权利是指在司法程序中,当事人享有两项权利:一是,当事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体现不得自证有罪原则;二是,当事人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米兰达权利的确立,源于1966年在美国刑诉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Miranda v.Arizona)。  相似文献   

4.
徐钝 《法制与经济》2008,(20):130-131
”米兰达规则”源于美国“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对美国的执法、司法影响很大;本文对其进行详细的利弊分析,并从程序文化传统、证据制度、高成本、司法实践等方面分析了其在中国可行性不强,当前我国可以借鉴其精神,规定“有限度的沉默权”,但全盘引进该规则,笔者认为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5.
我看沉默权     
一个美国警察对他要拘捕的犯罪嫌疑人说:“从现在起,你说的每句话都将被作为法庭上的证据,但是你有权保持沉默”。这句异国风格的套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米兰达警告的直观例子早就引起了中国百姓的惊奇,如今,它所体现的沉默权又引来了法学研究领域的热切关注。有入主张,中国应该建立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966年审理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Miranda v.Arizona)案件,形成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推动了沉默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一、"米兰达案"(Miranda v.Arizona)基本案情[1]1963年3月2日,墨西哥裔美籍亚利桑那州青年米兰达(Ernesto Miranda)强行将一名下班回家的18岁女孩劫持上车,并带到郊区强奸。警察依据报案线索找到车主霍夫曼,了解到与霍夫曼同住的米兰达曾有强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刑事诉讼法以其排除规则闻名于世,尤其与排除非法口供紧密相关的米兰达警告"不但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透过警匪片,米兰达警告成为风行全球的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1〕对许多国家的刑事司法产生了一定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继续向纵深发展。2010年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  相似文献   

8.
"米兰达规则"源于美国"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对美国的执法、司法影响很大;本文对其进行详细的利弊分析,并从程序文化传统、证据制度、高成本、司法实践等方面分析了其在中国可行性不强,当前我国可以借鉴其精神,规定"有限度的沉默权",但全盘引进该规则,笔者认为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9.
“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你有权请律师,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我们可以为你免费提供一位.你了解刚才宣读给你的这些权利了吗?了解了这些权利后,你是否愿意回答我的问话?”这段话就是几乎所有跟警察有关的美国影视作品中一定会出现的“米兰达警告”(Miranda Warning).“米兰达规则”自1966年诞生以来,它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司法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埃内斯托·米兰达在1963年犯下强奸案时,肯定不会想到自己会因此“名扬四海”,以至于现在人们对源于此案的“米兰达规则”仍津津乐道、争议纷纷.  相似文献   

10.
1966年,卢·巴特菲尔德在美国阿肯色州一家小型基督教学校“哈丁学院”读二年级时,他同宿舍的一位来自得克萨斯州、讲话轻声细语的同学宣布道:为了更好地追求政治上的事业,他决定转学至美国首都的乔治·华盛顿大学。“那么,你期望做多大的事情呢?”巴特菲尔德当时问。“尽我一切所能,”这位叫肯尼思·斯塔尔的同学回答。 事实证明,斯塔尔说话十分负责,他不折不扣地履行了当年的誓言,甚至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现年51岁的他正平静地站在美国总统椭圆办公室的门外,准备随时一脚踢破密不透风的大门,揭开其中的黑幕。作为负责调查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及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所涉嫌的违  相似文献   

11.
杨涛 《法庭内外》2007,(6):51-52
美国刑事诉讼法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关于沉默权的“米兰达规则”,可怜的米兰达由于他的强奸行为引发的故事几十年来为无数的法官、律师和学者一次次地提起,甚至飘洋过海到我们国家来了。而类似以人名命名的刑事诉讼规则在美国刑事诉讼法中比比皆是,如1965年确定重罪被告人有律师援助权的吉迪恩规则,  相似文献   

12.
继7月1日美国最高法院首位女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宣布退休后,7月13日,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年逾80岁的伦奎斯特再度因甲状腺癌引发高烧住院。他的高烧立刻引起了美国政坛的“高烧”,而这场“高烧”显然应该由总统布什来救场。因为按照美国宪法,任何一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程序得由总统启动,按照国会司法委员会的建议,总统提名大法官人选,然后交由参议院来确认。7月19日,布什宣布提名上诉法院法官、保守派人士约翰·罗伯茨为最高法院法官人选,接替此前提出辞呈的女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布什最终选择约翰·罗伯茨,一方面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3.
2017年4月10日,美国白宫玫瑰园,49岁的尼尔·戈萨奇宣誓就任美国历史上第101位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已故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至此,空缺近一年的大法官职位再次补齐,特朗普时代的“九人”诞生了. “九人”的叫法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翻译的一本人物传记.2010年,他翻译出版的美国《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杰弗里·图宾写的一本介绍1990 ~ 2007年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人事更替、判决内幕等故事的非虚构图书中文书名,将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称为“九人”.  相似文献   

14.
查尔斯·汤斯和阿瑟·肖洛一直被公认为激光器的“发明人”,他们由于发表了激光理论方面的创新文章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实际上“激光器”的最早发明人是美国的戈登·古尔德。早在195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当研究生的古尔德就提出了激光器的设想,并创造了“激光”(Laser)这个词,这都记录在他的笔记本上.但是他当时没有申请专利。后来,汤斯和肖洛公开发表了激光理论的论文,并申请了激光器专利。为了争夺激光器的专利权,古尔德进行了长达30年诉讼斗争。由于他的研究笔记本是保密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两年为期”的“严打”整治斗争中,厦门市公安局取得了良好的战绩。厦门市公安局挂牌督办案件177起,破135起。福建省公安厅挂牌督办案件8起,破7起。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1起,破1起。同时厦门市公安局还相继破获了同安“2002·03·12”4人被杀案和“2003·02·26”33万元抢夺案、湖里“2001·03·08”入室抢劫案、集美“2001·03·21”绑架学童案、湖里“2001·12·18”杀人碎尸案、开元“2001·05·25”涉恶伤害(致死)案和“2002·03·31”持枪杀人案等一批有影响的大案。  相似文献   

16.
亲情绑架     
1998年4月底,美国各大报刊杂志、电视广播铺天盖地相继暴炒的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上的大名人威廉·马丁却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大骗子,他的骗术比起托尼·柯蒂斯来说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位现年56岁、真名叫斯蒂芬·费根的,为了“亲情”,竟“绑架”女儿20载,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蒙骗良家妇女,结婚四次。他还靠高超的骗术,竟让人相信他是棕榈滩上的社会名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的族裔骚乱,让不少人担心美国日益明显的族群裂痕.此次骚乱始于当地时间2017年8月11日,起因是夏洛茨维尔市在2017年6月将“罗伯特·爱德华·李公园”重新命名为“解放公园”;目前,该市又决定将公园内的罗伯特·爱德华·李雕像移走.这引发了当地右翼团体和右翼支持者的不满.  相似文献   

18.
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之间的火拼,可以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血海深仇之争。这场爆炸性新闻的引线,是通用公司一位精明强干的干部与其恩人老板之间的关系的彻底破裂。 这个故事中的“坏蛋”,乃当代国际汽车业红星、现年52岁原籍西班牙巴士克的何塞·伊克纳乔·佩斯(戴阿丽奥托)。1993年春,正当通用汽车公司的头头约翰·斯密准备提升他为该公司总裁的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天津市各级刑侦部门认真贯彻市公安局总体部署,扎实工作,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的治安环境为己任,相继成功侦破了一批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有影响的大要案件 2000年,天津市公安局相继侦破了“02·12”东丽军粮城特大杀人案,“03·07”南开兴业里鞋城谢尚逸被绑架案,“03·07”静海蔡公庄特大抢劫杀人案,“04·16”汉沽出租汽车爆炸案,“06·16”和平、河东洗浴中心爆炸案,“10·26”红桥韩凤其杀人碎尸案,“11·18”宁河大北乡杀人、贩卖婴儿案,顶新集团被敲诈勒索案,“12·28”静海抢劫绑架案,静海“11·24”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案,南开“11·14”杀人、抢劫、盗窃系列案件,北辰“05·03”抢劫、轮奸案,“01·28”蒙古人朝克图日伤害案,“06·21”南大俄罗斯女留学生被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般认为,现代美国法庭科学的发展是以奥古斯特·沃尔默在洛杉矶建立美国第一个犯罪实验室为起点。1924年,卡尔文·戈达德及查尔斯·维特等人设立了司法弹道实验室,以后又成功地处理了1929年著名的“圣瓦伦丁日大屠杀”事件。1932年埃德加·胡佛创立了联邦调查局犯罪实验室,为美国许多现代法庭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联邦调查局的支持下,美国法庭科学院于1950年宣告成立;1956年该院创办了《法庭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