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早春二月,古城西安市中心一座古老、富丽的楼堂里,坐满了“宋徽宗时期的文士名流”,一个个好奇地望着大厅门口,等待“本朝”有名的才女出席词会。有人见她迟迟未到,揣测她是“不敢来了”。  相似文献   

2.
红色玫瑰 《各界》2013,(7):14-18
“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朗里格朗里朗里格朗……”相信很多人听过这首歌,可有多少人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关露,一个被历史尘封的名字。在关露身上,才女、汉奸、特工,三个身份纠缠了她一生。  相似文献   

3.
“有关部门”在哪里●北京姚玉成一位农家女在城里购买了化肥,到家经人鉴别后认定是假肥,于是跑到城里,上访了几个有关部门。没想到,这位农家女每到一个单位都得到了同样的答复:“找有关部门去。”于是,她不得不在城里东跑西颠地找,最终也没有找到这个能断事的“有...  相似文献   

4.
薛涛是位才女,不仅能诗,还擅书画、通声律,有诗五百多首,今传仅八十八首。她的诗在  相似文献   

5.
于丹 《党政论坛》2014,(2):18-19
岁末是一个盘点的时候,人到岁末心情就特别复杂。每一个年头都有一些人远离,让我们思虑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到底会起着怎么样的支撑作用。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了一则消息,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把她独生女钱瑗以及她先生钱锺书的版税,加上她自己所有的版税,都集结在一起,去清华大学捐了一个基金,这个基金不是鼓励那些学习冒失、出国留学的孩子,而是鼓励广大孩子去读书,叫“好读书奖学金”。清华大学的领导让她跟大家讲讲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2,(2)
没有电视,不就变得两耳闭塞了吗?这是头发花白的谭英女士在华普超市航天桥店告诉记者的一句话。 谭英女士今年60来岁,退休在家。记者先和她聊起白天都怎么打发,谭英女士说,早上打打太极拳锻炼身体,吃了早饭,歇息歇息,10点半就开始看“健康之路”,然后是“生活”。接下来有法律方面的节目,谈起这些节目,谭英女士如数家珍,上午有“法制进行时”,中午有“法制门诊”、“今日说法”。她说,她很喜欢看电视,跟生活关系密切的,尤其是有关法律和健康医疗的节目,她几乎从不落下。 谭女士说,没退休的时候,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报纸,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电视。如今年纪大了退休  相似文献   

7.
闵泽平 《各界》2010,(3):65-68
传说中,才女似乎像花儿一样多,像花儿一样灿烂,但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实力而非漫天的绯闻,能与一流男性作家分庭抗礼的,在过去那个时代却只有李清照。李清照还没有成为历史人物的时候,大家不太看好她,宋朝人也不因她而自豪,只是不以为然地说在本朝妇人中,  相似文献   

8.
“端木伯伯”的由来 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母亲回家,很高兴的样子:“我在淮海路遇到几十年前苏州乐益女中的老同学端木露茜,现改名端木新民,是她先认出臻‘是许宪民吧?”“她是储安平的结发妻子,有四个孩子,后因性格不合而离婚.她现在的先生孙西岩是上海水产学院气象学教授,她家就在陕南邨,离此很近(我们住茂名南路),我已去她家小坐了片刻,你们以后也可常去她家,你们要叫她端木伯伯.她是苏州才女,早年留学英国,是一个人物,以后再详讲.”  相似文献   

9.
崔增印 《各界》2010,(10):18-21
表姐傅冬菊在世的时候,我和她多次谈到她在北平和谈过程中的活动,并跟她再三声称:关于涉及到党内机秘的事,咱们不谈;她说:“过去的事已经成了历史,也没什么保密的了。”  相似文献   

10.
打扮得漂漂亮亮跟歌星差不多的安徽临时工阿萍忽然不见了。 住在北京常有来往的她堂兄、亲妹子都不知道她上哪里去了。她的同乡姑姑、小姊妹也不知道。去她当过保姆的主人家,她当过临时服务员的东家家里,打听了,都没有。信也没有,这是他们料得到的,因为她不会写信。 后来他们到她经常在那里等雇主的“人市”(指许多找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1.
杨银禄 《各界》2010,(11):10-15
江青与李讷 李讷1940年8月3日生于延安(为江青所生)。江青不止一次跟工作人员说:“共产党员只有工作、工作,不应该生孩子,生孩子是党外人士的事。我生下李讷就是一个失误。我怀她的时候就不想要她,可是主席喜欢小孩子,我也只好生下她了。”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3,(18):20-21
中国有一句话:子不嫌母丑。从这个角度来看,民族主义者(或所谓的“爱国主义者”)似乎都是例外,因为他一般不愿接受一个长相并不佳的母亲。他必须得相信自己的“亡母”是绝世佳人(如:日俄战争的胜利等),而将来自己也会娶一个跟她一样美丽的姑娘(如:“美丽的日本”等)。只是现在自己仍没出息,如此下去既对不起美丽的母亲,又娶不到未来的老婆,所以一定要振奋精神,自强不息。就像这样,  相似文献   

13.
王鹤 《各界》2014,(4):91-94
陷入愁城恨海 石评梅(1902—1928年)个子不高,面色黑里透红,是太阳晒过的健康,跟她当体育教师有关。这形象,似乎跟人们对这位女作家的想象略有出入。她20岁刚出头、还在大学念书时,已在报刊发表诗文,后来更涉笔小说、话剧等,年纪轻轻就名满京华,前期的文字很是风愁雨露,似乎她也该是一副纤弱清冷的模样?  相似文献   

14.
王孝武 《侨园》2014,(2):8-8
面对被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李某某案,北京某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竞如是说:“李某某案中,法律被人利用,那个女孩本可以随时走掉,但是她最终还是跟这几个人在一起。而案发后.她应立刻举报这个案件,可她是在所谓的谈判不成的情况下,才举报了这几个人。她没有遵守职业道德,但她利用了法律的漏洞。”  相似文献   

15.
木牌·藤椅     
宏图 《瞭望》1994,(15)
抗日战争胜利后,萧乾先生回到了祖国。据林杉《一代才女林徽因》记,“当萧乾来到清华园林微因的寓所时,老远就望见她的宅前竖了块一人高的木牌,上面写着:这里有位病人,遵医嘱需要静养,过往行人请勿喧哗。”见面后,林告知萧:“那块牌子是总务处写的。”  相似文献   

16.
戴先任 《党政论坛》2014,(21):63-63
“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一个普通女子这辈子能上法庭.第一次出庭我腿都是软的。拿到一审判决书我很想哭,明明我是受害者,为什么还判我输?”现年34岁的四川女工黄娟在东莞进行了其人生的首次法律维权,请不起律师的她独自经历十个月的诉讼过程,也使她由茫然变得坚强、她说她很可能输了官司,但希望她这种法律维权方式能多少起些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许宏 《党政论坛》2011,(6):56-56
“硅谷”这个名字大约在1971年开始为公众所知。“硅谷”这个词指代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一片地区,靠近旧金山海湾,聚集了各种跟计算机有关的公司。“硅”是制造计算机芯厂的主要元素,广泛存在于地壳的石头当中。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一位被誉为"钢琴才女"的阿姨火了。她漂泊海外30多年,当过保姆和清洁工,却能弹奏出令音乐家惊叹的钢琴曲;她衣着朴素,手指粗糙,却凭一曲巴赫红透巴黎,并获得法国骑士勋章!百度百科介绍她是"一位目前不为人知的神秘而有实力的中国钢琴家"。朱晓玫到底是何方神圣?她有着怎样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19.
柳萌 《民主》2011,(7):50-50
一位朋友的女儿,有次跟我聊天儿.不知怎么说到茶叶了,她不无感慨地说:“我老爸在位那会儿,别人送的茶叶,每年都喝不完;这会儿他退休了,就很少有人送了,有时还得自己买。”这位朋友原来是位编辑,在一家大报编文艺副刊.对于某些作者来说,他掌握的这块地盘,可就非同小可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被誉为中国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短暂的一生,留下了百万字的作品,独具风格、清新素朴、悲愁婉约、真实纯美,享誉中外文坛。但情感的路上,一生困顿,一生孤寂,她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她在旧时代努力争取女性的权利,争取独立的人格,维护女性的自尊,累累还是为情所伤。一生身心无所栖息,“从异乡又奔向异乡”,停不住地流浪。解读萧红的三段感情,会更懂得,她悲愁的命运,不仅仅是华年早逝,“更大的悲剧是,她一生都没有找到真正懂她的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