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搭售传统上属于"本身违法"行为。虽然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搭售有了合同搭售、捆绑折扣和技术性搭售之分,搭售违法判断标准也日趋复杂,但合同搭售"本身违法"仍是美国、欧盟普遍接受的标准,而在欧盟,捆绑折扣、技术性搭售也被视为"准本身违法"。我国搭售规制立法采用单一的"合理标准",导致反垄断执法机构未能像其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等国外同行那样对微软、谷歌等软件巨头的捆绑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建议以公平价值为首要价值,将消费者需求作为独立产品判断标准,对搭售违法判断标准予以完善,规定合同搭售、技术性搭售构成"准本身违法",对捆绑折扣,则根据成本价格比对其进行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剑 《河北法学》2008,26(6):95-101
德先诉索尼案被认为是国内第一起以非法垄断为案由的案件,具有理论探讨的重要意义,此案在实体认定上并不能笼统地认为索尼公司实施了非法的搭售。因为索尼公司在数码相机的设备市场上并不具备市场支配地位,同时在产品的销售中不具备搭售的"单一产品"构成要件,因此在销售设备时不成立数码产品和电池的非法搭售。但是,由于设备市场和售后市场的关联性,设备市场的竞争在售后市场是专有市场时无法影响厂商对于售后产品的定价,从而构成对索尼产品的售后市场的垄断地位,并在售后市场上构成搭售。同时,在数码相机市场快速发展,设备产品未来销售的贴现价值偏小的激励下,厂商有足够的动力对售后产品制定高价格,扭曲竞争。因此,在这一意义上,索尼公司的行为构成反垄断法意义上的非法搭售。  相似文献   

3.
从微软案再议不当搭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近日颇具影响的微软搭售案件为出发点,分析搭售这一商业现象所引发的法律问题。本文除了探讨搭售行为的特点及利弊之外,还对妨碍市场竟争自由的不当搭售行为之非法性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4.
张二翠 《法制与社会》2010,(33):122-122
芝加哥学派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搭售在质量保证、产品风险分担等方面的合理性,但并未动摇传统的搭售理论。本文指出搭售可能限制竞争市场的公平交易,逃避价格管制,所以仍有规避的必要,但可在适用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对搭售行为的豁免情形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搭售行为具有促进市场竞争的效应,但该行为也具有反竞争的作用。本文试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搭售行为的规制。  相似文献   

6.
王婧 《法制与经济》2009,(18):93-93,95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搭售行为具有促进市场竞争的效应,但该行为也具有反竞争的作用。本文试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分析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搭售行为的规制。  相似文献   

7.
搭售是现代企业营销的重要策略之一,因其效力涉及反垄断法中限制竞争协议和市场优势地位滥用两大领域,往往成为各国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由于很多情况下搭售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一面,因此规制的标准在理论和司法实务上争议很多。本文分析了搭售行为的内涵和构成要件,并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对其反竞争效果和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搭售的违法确认准则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为在《反垄断法》中规制搭售行为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提供依据,并从我国的现实出发提出了有关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反垄断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搭售的角度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规制进行探讨。文中先对搭售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知识产权领域的特殊性分析了违法搭售的四个构成要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搭售品与被搭售品是独立的产品、强迫消费者购买、损害市场竞争。接着分析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对搭售的相关规定,指出了前者的不足,对后者做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全文围绕着搭售,间接论述了反垄断法领域对滥用知识产权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郭德忠 《河北法学》2007,25(9):93-98
搭售的构成条件有:两样独立的东西被捆绑在一起;搭售方具有相当的市场支配力;有相当的贸易受到了影响;存在强迫因素;这种安排不具有商业方面的合理性.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搭售可分为内向型搭售(tie in)与外向型搭售(tie out);设备 售后服务型搭售;专利 商标型搭售;方法专利 材料型搭售.搭售的法律规制,在美国有专利权滥用原则、《谢尔曼法》、《克莱顿法》、美国1995年《知识产权许可反托拉斯指南》;欧共体2004年《关于对技术转让协议适用欧共体条约第81条的指南(2004/C 101/02)》分析了搭售的限制性效果、提高效率的效果和促进竞争的效果.专利许可中可被允许的搭售包括保证专利的正常性能、保护商标、封锁专利、只能用于方法专利的非专利产品等情形.  相似文献   

10.
特许经营作为现代营销方式之一,特许人为了保护其多年经营所创造的知识产权,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常凭借其"天然生成"的经济和资源的优势而在特许经营中制订限制竞争条款。然而,这些条款是否违反竞争法理论及具体法律规定已成为各国反垄断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在对搭售这种特许经营中常见的限制竞争行为法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特许经营搭售行为反垄断豁免立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搭售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搭售行为是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搭售行为构成要件、确认及其法律责任的分析,提出在我国通过立法规范搭售行为的建议。从而实现企业在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规模经济,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从而促进我国的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于支配企业从事的搭售行为,反垄断法上长期采用本身违法规则,同时通过“独立产品”要件的适用来融入效率的考察,即,如果两种产品的组合能够产生效率,则构成一种“新产品”,不符合搭售的“独立产品”要件,因而不适用本身违法规则。这一方法虽然对本身违法规则进行了修正,但仍无法对搭售的效率与反竞争效果进行充分的权衡,因而美国、欧盟均开始转向采用合理规则,将搭售行为的认定与其违法性评价两个步骤区分开来,而把分析的重心从搭售行为的认定转向对其市场效果的分析。这对我国《反垄断法》第17条(5)的适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奇虎诉腾讯一案是我国反垄断的典型案件。一审法院对焦点问题的论述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商品市场的界定标准不清晰,对相关地域市场的界定过大,计算市场份额的方法不恰当,同时对被告是否搭售的认定也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4.
搭售法律问题研究——兼评美国微软公司的搭售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并非所有的搭售行为都是违法的 ,一次搭售安排是否合法取决于许多因素。为此 ,作者首先分析了搭售的类型及所涉商品范围 ,然后对搭售的先决条件、违法性判断基准及豁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关于微软公司的搭售行为 ,作者认为是违法的。至于是否因此而应受到制裁 ,则不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专利搭售行为具有提高效率的正面效应与排除、限制竞争的负面效应,因此需要对其反竞争性进行再判断.反垄断法规制专利搭售行为具有加大规制力度、扩展规制范围、提升规制利益的多方面优势.在反垄断法规制专利搭售行为的立法与司法经验方面,美国转变适用合理原则,欧盟注重考虑市场支配地位的决定作用.我国专利搭售反垄断法规制的立法与执法需要重点考虑四方面的问题:同等对待非专利搭售案件与专利搭售案件、坚持合理原则的基本分析方法、强化指南的可操作性、协调反垄断法与专利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搭售是一种多见的日常经济行为,多用于市场竞争领域,在经济学论述中比较多用,应用中多见于营销领域,由于其同时具有的正负双面效应而被各国法律在不同程度的范围内加以规制.随着反垄断法的出台,我国对搭售行为的规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问题的解决,我们也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占有市场支配地位的软件企业通过软件搭售的方式,将其支配地位延伸至邻近软件市场,在很多国家都是违反反垄断法的。对软件搭售的救济,美国要求微软隐藏搭售软件的图标;欧盟要求微软提供删除多媒体播放器源代码的视窗版本,但仍允许可提供捆绑播放器的视窗版本;韩国采取了类似于欧盟却又有自身特点的救济方式;为解决微软在视窗操作系统搭售IE浏览器的问题,欧盟2009年迫使微软承诺在视窗操作系统中设置选择屏,以便用户自由选择浏览器。欧盟2009年的这种救济是迄今为止解决软件搭售问题最为彻底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MPEG LA下的H.264、DVB-T专利池为视角来探讨专利联盟中搭售行为的多种表现形式,并指出应该通过借鉴美国的合理原则来对该行为开展审查.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行业中,企业搭售行为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及隐蔽性,其兼具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通过分析“奇虎360”诉“腾讯”垄断案,指出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和创新保护需要新思路,引入类似于商业方法专利的短期保护,着重企业行为对创新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三点理由,均可以进一步完善。通过搭售传导市场支配地位需要特定的市场条件,并且要求搭售品与被搭售品之间在使用或功能方面具有必不可少的关联性,而本案中相关市场缺乏相应的市场条件,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也缺乏必要的关联性。果汁饮料市场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若对于以整体经济效益和消费者利益为关注焦点的反垄断执法而言,并非意味着当然违法。可口可乐的广告投入和品牌影响力,将导致果汁饮料市场的进入障碍提高,这应是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比较合适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