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改革2007     
近年来,司法改革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法学界围绕着司法改革所进行的争论与设想不绝于耳,与此同时,司法改革也在司法实务界大张旗鼓地进行着。各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大胆的创新与尝试。面对这些各自为政式的改革措施,业界评价也是毁誉参半,有人称这些举措是有益的探索,为司法改革探索了道路;也有人对于那些超出法律规定范畴的改革颇有微词。令人眼前一亮的是,2007年国家立法机关、司法部门围绕着司法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不论是出台大量法律、法规,还是收回死刑复核棍不论是统一诉讼收费标准,还是改革审判委员会……细细品来,这些举措无一不指向一个共同的且标:司法改革已经从试验性的零敲碎打走向中央集中部署统一推进。  相似文献   

2.
王彦茹 《人大研究》2014,(11):41-4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司法改革指明了方向。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标志着我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试点实施阶段。中央  相似文献   

3.
应着力建设精英化的法律职业群体,改革当前以行政职级为准的管理模式,加强法官、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司法需求的增长和司法职业化建设的推进,司法公信力问题受到了学界、实务界乃至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有望成为下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抓手。毋庸置疑,司法公信力不仅得益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还需要高素质的法官、检察官群体来执行法律制度。易  相似文献   

4.
侦查权性质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刚 《公安研究》2007,157(11):63-68
侦查权究竟是行政权还是司法权,这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侦查权应该归入司法权范畴,惟其如此才能保证控制和预防犯罪这一刑事诉讼最高价值的实现,让刑事司法活动真正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5.
<正>左卫民《现实与理想:关于中国刑事诉讼的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观察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考察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思考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司法改革、法律移植等问题,发出了久违的批判之声。刑事司法交织着各种利益纠葛、价值冲突和意见交错,触摸着法治的最敏感神经。刑事立法如何用中国话语、中国经验解决中国问题,实现符合中国国情民意的良法之治,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面对公民个体权利主张的迫切,刑事司法改革无法回避社会关注,当然这种关注后面不仅有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的冲动,而且也有企图影响个案的动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哲学层面,司法改革方法论就是关于司法改革的总体方法和根本举措之理论或学问;这种理论或学问具有体系化之特质,并以解决问题为基本导向。基于其所要解决问题之特殊性,作为总系统的中国司法改革方法论又可以分解为实践主义、规范主义、科技主义和人民中心主义四个方法论子系统。其中,实践主义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是司法的中国化问题,本质上即司法的中国特色问题;规范主义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是司法的规范化问题,本质上即司法的法治建构问题;科技主义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是司法的现代化问题,本质上即科技在司法领域中的推广与适用问题;人民中心主义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是司法的人民性问题,本质上即人民当家做主之宪法原则在司法过程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问题一直备受理论界和司法界的高度关注。以"新社会防卫论"等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的模式、国际原则以及国外立法例,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体系,设置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机构,以期对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改革提供参考模式,甚为重要而必要。  相似文献   

8.
“司法”改革一直是岛内各界关注的问题,在岛内黑金泛滥、治安恶化的情况下,“司法”队伍身为反黑抗暴先锋和主力部队,其重要性尤其突出。但是,岛内“司法界”的种种黑幕和弊端,使民众对这支队伍不敢过分相信。去年岛内各界发动了“1019为司法复活而走”大游行,成立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今年5月,岛内检察官自发发起改革运动,要求司法独立,从体制内加以推动。检察官们的呼声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革之潮风起涌动5月16日,台湾“高检署”在新竹县举办“北部地区一、二审检察官业务会议”,刘惟宗等10位基层检察官为争取检方独立的…  相似文献   

9.
<正>司法攸关国家长治、社会秩序安定与人权保障,其重要性如当年伍廷芳指出的那样:"司法者,全国治体命脉所系,非从表面皮相者也。"司法既如此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变化,革故鼎新就势所必需。多年来社会各界倡言"司法改革",立法与司法机关也不断推动改革进程,每年"两会"许多代表和委员也都颇为关注司法改革,这些都无不源于对司法以及司法改革重要性的体察。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坛》2009,(5):36-36
张千帆在《南风窗》2009年第7期载文《回到司法改革的真问题》,司法改革10年不能说没有成就,但是改革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的归责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改革方向。一种归责方式,是将司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简单归咎于司法改革本身,主张法官“放下法槌、脱下法袍”,回到“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办案。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司法改革刚刚起步,然而伴随着以职业化为目标的这次改革所产生的问题却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司法脱离现实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不认真反思及时加以解决甚至可能影响改革的进程。不过这些问题归根是我们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它们的解决也必须在改革中进行,并最终落脚到我国司法改革道路的反思上。针对我国司法改革的未来目标,司法职业化和精英化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也已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落实。  相似文献   

12.
时政     
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表了《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司法改革问题发布白皮书,目的是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形象,表明中国致力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态度和决心,增进国内外对中国司法改革及法治建设的了解、认同与支持。《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全文约1.8万字。  相似文献   

13.
谢进杰 《人民论坛》2020,(3):107-109
基层司法贴近大众生活、植根社会实践,是洞悉社会治理与司法面貌的窗口。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司法改革存在人案矛盾、差异化难题、创新力不足、公信力不足等四大挑战。要围绕当前基层司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司法制度,推进改革成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政协公报》2015,(2):22-23
2014年10月2 3日,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司法体制改革作为依法治国重头戏,受到持续关注与讨论。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作为6个省市先行试点,已经陆续出台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广东佛山中院、深圳福田区人民法院、横琴法院等各地区法院也自告奋勇对司法改革进行探索。为了推进天津司法体制改革,进而推进我国司法体制发展和法治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5.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是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辟有法理学研究、刑法学研究、民商法学研究、诉讼法学研究、公共安全关注问题研究、职务犯罪研究、司法实践研究、警务建设与改革研究等栏目。全年4期,为季刊,每季首月出版,每期10元,全年订刊价格40元(含邮资),单位及个人均可通过邮局汇款订阅。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中国与司法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是大国崛起的深刻启示,也是对现实矛盾的积极应对。法治中国要求司法要实现公正性这一根本的价值属性,以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为此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强烈诉求。围绕司法公正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要让司法去地方化,让司法保持亲历性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等具体改革措施。但这只是基于目前情形下的改革,而不是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司法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司法回归到基本属性上来。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3,(12):40-41
陈光中、龙宗智在《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撰文《关于深化司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提出,一是深化司法改革必须遵循司法规律,即:严格适用法律,维护法制权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格遵守法定正当程序;司法的亲历性与判断性;维护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是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二是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相似文献   

18.
申伟 《理论月刊》2015,(1):90-94
司法是内嵌于一国的政治、社会诸系统之中的。司法在我国正在或者说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政治-社会议题之一,然而,关注不等于共识,相反,涉及司法的问题往往是争议极大的问题。理解我国司法系统的运作,把握司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其政治——社会语境。司法系统的运作过程,既是一个法律系统内的法律问题,同时也是法律系统与政治、社会诸系统之间关联互动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是衡量中国法治水平高低的关键维度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司法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法院改革应着重在五个方面进行突破:审判独立、严格司法、有效监督、提高素质、锐意创新。审判独立是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问题的焦点,严格司法是对具体司法行为的基本要求,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是解决司法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能更好地发挥法院的护航作用,加强实践和理论创新使法院能更好地适应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司法改革经验需要不断总结,并上升为司法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以"实践、实证、实验"为方法论特色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0.
王小梅 《人民论坛》2014,(12):214-216
广东作为中央确立的司法改革六大试点省市之一,成功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广东司法改革试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中国司法改革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中国司法改革亟待从在法治框架下贯彻党的领导、坚持法治化路径、构建司法分层制、摈弃对法官的行政化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