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学理论》2015,(31)
梁漱溟作为中国现代的第一个儒家,他说过:中国文化的复兴就在于世界未来文化的发展。以孔家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便是他所说的文化。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梁漱溟的儒学复兴观以及现在社会的实际需要,探讨传统儒学复兴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其现实可能性和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马列主义文化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核心是发展和人的真正平等,儒家文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经典,追求的是秩序与和谐,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体系在近代中国产生了交汇并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融合。通过学习借鉴马列主义的优秀思想,积极挖掘儒学的有益资源,在马列主义和儒学的交汇中发现两者在哲学一元论,精英主义政治观念,人道主义思想体系上产生的契合之处,这些契合点为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研究两者的文化契合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对正在走向复兴的当代儒学,马克思主义只有走与儒学融通的道路才能最终保证自身作为中国文化主体的合法性。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具有相互融通的理论品质,表现为二者具有共同的实践品质、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共同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通进程必须由马克思主义主动开启,必须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世界,必须重新确立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回溯孔子儒学的文化宗旨并以之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必须把儒学引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4.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文化行为发生谈儒学的政治功用.依照文化行为产生的背后推动力,设计出"文化行为发生的层次结构",并由此推论儒学属于"文化自觉"行为.进一步对儒学在政治目标理念的确立、政治系统设计和政治生态位方面进行文化行为意义上的分析和诠释,并与现代国家管理和政治行为进行比较,以此证明儒学的政治功用及对现代社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机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系统考察和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五大机制,即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机制,排斥异端邪说的强抑制机制,以注经为主线的损益机制,以吏为师的政治教化机制,以儒家为中心的儒道佛互补机制。本文认为,正是凭借着这套政治社会化机制,它得以传播、弥散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连绵不息地传延下去,逐渐凝结、沉积为稳定、持久、牢固的民族政治思维和政治心理,成为人们共同遵行的政治规范、价值观念和政治生活准则。其影响至今仍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6.
儒学神化是中国思想史上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它吸收百家之长,又引领百家社会思潮,成就了自身统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当前中国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竞相争鸣,儒学神化的成功及其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对中国共产党引领多元思潮具在引领策略和引领途径上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学既重人文,又尊理性,是倡行人文理性的政治哲学。儒学的这种品格是其思想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已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而今,正确看待这一传统,发掘、借鉴儒学独特而有价值的文化内涵、道德伦理,有助于造就推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1,(8):46-46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在7月25日《北京日报扩理论周刊”发表文章指出,儒学在现代中国焕发生机,除了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成就所带来的全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之外,政治文化变革,特别是以执政党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变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3)
1980年代以来汉语学界关于新加坡儒学与孔教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该国19、20世纪之交和1980年代两次儒学复兴运动内在理路的梳理和历史经验的抽绎。二是对儒家文化与新加坡现代化关系的探讨,文化论者着眼于从儒家文化中发掘那些支撑该国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质素,制度论者则认为新加坡现代化的动力乃是先进的社会制度,而非儒家传统文化。三是对儒家文化与新加坡治国之道关系的省思,学界有将该国结合东方儒教传统和西方自由主义的执政之道称作"儒教自由主义"。四是对新加坡儒教发展脉络及模式的梳理,有学者认为该国孔教从未获得过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民间信仰中的孔子及其儒教早已完成了走下圣坛、迈入神坛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闫周秦 《学理论》2009,(5):40-41
儒学是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它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是任何外来思想都不可代替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能回避其与儒学的关系问题。但是,儒学的主体思想毕竟已经不和现代社会相适应,因此,儒学又必须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基础上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核心,因此,儒学现代化就是儒学的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在中国文化中生根,儒学也必须马克思主义化才能获得它的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