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首倡人本主义是我国法治的创新,但是在具体法律规范中演绎人本主义思想时存在缺陷和漏洞。它对保护人身权利是不够的,也与保护人身权利的精神不相符合,这主要体现在该法的第21条。同样这一问题也存在于保护财产权方面,比如该法的第11条、第89条和第102条。另外,该法还存在表达人本主义法律思想的逻辑不统一问题。条件成熟情况下,应对《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表达人本主义思想存在缺陷的条款进行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1987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但是,在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订过程中,仍然没有正视其本身的自足性,使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逻辑上欠严密;同时,由于该法没有紧跟“法典化”这一时代发展趋势,没有满足公安法制的统一性要求;在立法过程中,对治安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社会危害后果,没有很好地把握,导致治安处罚的配置不平衡和治安处罚辅助性措施不力。  相似文献   

3.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新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程序性规定中并未涉及律师介入问题。笔者认为,律师在治安处罚案件,尤其是涉及治安拘留处罚案件中介入,对于保障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公安机关正确行使行政权力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确确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名称,对正确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准确查处治安管理违法行为,正确实施治安处罚,保证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治安处罚法实践的行政解释中,存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定性不准,行为名称表述不准,概括、使用不当等问题,扩大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外延,违背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立法本意。正确认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名称必须坚持依法确定、客观准确、简洁概括、明确清楚、约定成俗等原则,准确命名,确保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5.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刑法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衔接与融合,探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刑法基础:治安处罚体系的构建与刑罚模式的借鉴;治安管理处罚范围与犯罪行为的对接;复杂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裁量处罚与罪数形态理论的移植。旨在提出具有实用性的执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治安管理处罚裁量简称量罚,是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关键环节。遵循量罚的基本规则,是正确适当量罚的法律保障。新出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对基本量罚规则作了进一步规定,主要体现在治安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治安调解代替治安处罚、数过并罚、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以及特殊群体不执行行政拘留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治安管理处罚法》辅一出台,就以其相对于《治安管理处罚条列》的无比优越性而受到普遍关注和赞誉。但其仍有不少缺陷,治安处罚法变处罚手段没收为强制手段收缴就存在很大问题,其变更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备受质疑。收缴替代没收既不利于对人权的保护,又违背保持法的稳定性、统一性和严肃性要求,且是下位法对上位法的檀改,是对合法性的不法或伤害。  相似文献   

8.
《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违法行为整治、警察权力规范等方面初步显示出其法制效力。但与此同时,也显现出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治安处罚、民警执法、传唤未成年人证人和通知家属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待《公安管理处罚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实施以来,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新问题,诸如治安处罚、传唤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法无明文规定、没有上位法根据、举重以明轻、人权保护和尊重行为地国法律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域外效力的主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域外效力会导致相关刑事案件侦破困难、规避《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多发、同样的违法行为不能同样对待和对违法行为地扩大解释牵强等问题。《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衔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双重优先性、尊重受害人意志和对"举重以明轻"的正确理解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应该有域外效力的根据。通过增加规避《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是治安违法行为、司法解释明确、实现《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全面衔接和公安部解释等途径,可以具体实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域外效力。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7.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吉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