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对外投资现状及特点殷存毅*台湾对外较大规模的投资始于80年代初期,它既是台湾经济转型的产物,又是台湾当局“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有着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意义,对台湾的经济发展及国际政治活动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台湾的企业规模及产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佳雁  张华 《台湾研究》2009,(2):27-31,4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拓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的数十年间.台湾当局的“侨务”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巩固与海外侨社的传统关系,争取侨心认同。积极服务于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逐步转向以“侨务”推动“外交”、以文化维系侨心的过程。2000年3月台湾实现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台湾当局推展“侨务”政策的政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台湾当局的“外交”政策,几经嬗变。近几年台湾当局把现阶段台湾的“外交”政策美其名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就是台湾当局为了强化台湾的“政治实体”地位,以最终达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目的,在发展对外经贸文化关系中,同各国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一直将参与国际组织作为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的重要途径,千方百计地谋求挤人政府间国际组织,并将“加入联合国”作为最终目标。民进党执政后,更将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实现“台独”目标的重要手段,变本加厉地推动“参与联合国”以及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利用已加人的国际组织大肆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本文试从国际组织法的角度,就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台湾在已加人的国际组织中的法律性质和地位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台湾当局陷入内外交困的一年。年内,祖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积极务实、灵活主动地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维开展全方位对外关系,不仅极大地缓和了两岸关系的紧张,而且有效地营造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国际大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寻求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各种“台独”分裂活动不仅在国际社会全面受挫,也受到岛内在野力量和广大民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与牵制,“台独外交”陷入更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台湾“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背景与前景曹小衡1995年1月台湾当局正式推出《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并在台湾“行政院”第2414次“院会”上通过。该计划是台湾近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发展长期计划,第一次较全面、较完整地从国际经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和规划...  相似文献   

7.
“修宪”与“宪改”:台湾半个多世纪的法制困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台湾当局在过去五十多年中所遭遇的最大的法制困境之一就是自我设计“代表全中国”的“宪法”及相关“政治体制”与实际上只能代表台湾地方的政治机构之间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台湾当局政治的多次重大危机。为解决这一危机,台湾当局进行了多次直接或间接的“修宪”活动。在蒋氏父子统治  相似文献   

8.
在民进党上台执政即将届满两周年之际,善于表演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如一年前一样照例上演了一场接受外国媒体专访,邀集岛内各媒体主管下乡参访的造势活动。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造势活动更“抢眼”、“更有创意”,不仅找到了较有影响的外国媒体做专访,而且在岛内名为“用心看台湾”的“公关”之旅,更是从最前沿的外岛到本岛;从台湾头跑  相似文献   

9.
泰国首都曼谷19日深夜发生军事政变,正陷入危局中的陈水扁立刻召见台湾当局“国防部长”李杰,商讨时局,以防兵变。就在“倒扁”“挺扁”冲突不断的敏感时刻,台“行政院”破天荒地举行国际记者会,尴尬的是,英国BBC记者劈头就问,台湾会不会像泰国一样上演军事政变?台湾“行政院”发言人郑文灿说,台湾军队“国家化”,必须超越党派,不能介入政治纷争。“陆委会主委”吴钊燮称,台湾发生政变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台独”路线.不仅在岛内进行一系列“去中国化”活动,而且在国际上为谋求所谓“台湾独立”的政治地位,大搞“烽火外交”、“冲撞外交”。一时间,台湾当局对外活动势头汹汹,不断冲撞一个中国国际框架,两岸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对此,大陆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有力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在国际上的冒险活动。总的来看.近年来台湾当局点火式“务实外交”势头受到重挫,声势大为下降。但是为求败部复活,台湾当局再度调整其活动策略,谋求稳住对外关系阵脚。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台湾研究》2011,(4):48-53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简称“东盟”)是当今国际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与海峡两岸均保持着密切的地缘政治与经济联系。由于地理位置毗邻、经济互补性较强等因素影响,东盟历来都是台湾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主要地区,也是台湾当局推行“以经促政”政策、加强“实质关系”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然而出于政治利益考虑,台湾当局经常以所谓“台湾安全”为由,推出各种紧缩性政策措施,企图阻碍两岸经贸关系向前发展。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时期,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一直采取各种名目的限制措施,其中对大陆经贸热进行过7次明显的“降温”行动。本文拟对台湾当局的这些“降温”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台湾当局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刘国奋1993年台湾当局开始推行它的亚太战略。该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表明其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政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一步。它企图通过其亚太战略促使台湾问题国际化,达到进一步确立其“独立政治实体地位”,使两岸分离合法化、...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台湾黑社会活动猖獗,对台湾经济发展与政治的正常运作造成不利影响,已经成为岛内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台湾当局为了制止黑社会组织的蔓延,通过完善反黑法令、打击取缔、综合治理、国际合作反黑等举措防治与打击黑社会犯罪,尽管取得一些成果,但仍无法根除黑社会势力。本文通过论述台湾当局防治与打击黑社会犯罪的政策措施,分析其效果,探究台湾当局难以根除黑社会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以秘密和公开的方式支持并武装台湾当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又大力支持台湾获取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甚至积极拉拢台湾当局合作发展TMD系统和技术,助长了其“武力拒统”的邪念。美国一方面在私下频繁派员与台湾军方进行接触商讨合作事宜;另一方面“回应台湾要求”,向其出售爱国者PAC-2系统、商议出售PAX-3系统,协助台湾提高自身导弹防御能力。同时,也以导弹军售为契机,在捞取政治上的好处之外,还竭力达到掌握、控制台湾军事高科技产业的目的。在美国帮助下,台湾以“强网”系统为核心的防空网建设有了很大加强,而在其防空网中,台军自制的天弓系列防空导弹则是“台独”当局挟以自重的重要“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业、传统产业与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南台湾经济结构与以闽南人、农民、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南台湾社会结构(南台湾以浊水溪为界,包括高雄市、台南市、屏东县、嘉义县、嘉义市、云林县),对南台湾“蓝弱绿强”政治结构与政治生态、对重大选举、对台湾当局的执政决策、对南台湾与大陆的互动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海峡两岸政治谈判问题的评析与思考余克礼*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突破海峡两岸政治僵局,郑重建议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举行谈判。这一建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因而得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18.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及两岸经贸关系前景评析刘映仙80年代后半期,随着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和政治关系趋于缓和,台湾当局开始调整其僵硬的大陆经贸政策,逐渐放宽了两岸经贸交流。进入90年代,台湾当局对大陆经贸政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整和“政策立法”。目前,...  相似文献   

20.
欧洲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关系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曾经是台湾当局进行“外交”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当局通过“议会访问”、举办“俱乐部”会议、打“人权牌”等手段全方位提升了双方的“实质关系”,台欧关系呈现出一种渐进调整、稳步提升的发展状态。但在陈水扁执政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