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欢龙 《党课》2007,(1):106-107
当今的歌曲写作,大都是先有歌词后有旋律的。先有旋律后填歌词的情况比较少。不过,这后一种方法也曾写出过一些好歌。比如:《长江之歌》、《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以厦词作家阎肃依照小提琴协奏曲《梁褂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化蝶》等。近几年,不少歌词作家为一些流行的民乐曲填写了歌词,如此一来,我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花好月圆》、《步步高》、《彩云追月》等,当初只能作为乐曲欣赏,如今也可以作为歌曲演唱了,甚至二胡曲《江河水》也配上歌词,成为一首如泣如诉的悲歌。  相似文献   

2.
我们景仰的文学巨匠巴金先生,走完了他101年的人生历程。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卓有影响的文学大师,巴金先生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为后人树立了杰出的典范。巴金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了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为祖国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人生历程。他以充满进步思想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等长篇作品,《英雄的故事》等多部短篇小说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几十年…  相似文献   

3.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彩色故事片《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乐于为孩子们写歌的他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4.
《长征》《惊涛骇浪》《大决战》《我的法兰西岁月》……这些红色影片都是出自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翟俊杰之手,广电部原部长丁峤称他为“影坛虎将”。与他导演严肃的主旋律影片不同,生活中的翟俊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当他讲述入党历程时,语气轻柔而坚定,记者从中感受到他对党、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5.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歌声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半世纪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响遍了中华大地。她寄寓着每个炎黄子孙对于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她唱出了走向明天的中国人民的共同的心声。 《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出生在无锡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已81岁高龄。在他勤奋创作的3000多首歌曲中,他把自己对党和祖国、人民的爱,化为一个个音符,谱写出一首首时代的颂歌。他曾说过:“《歌唱祖国》这支歌,是从我的心底里呼喊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为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奋斗;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生为争取中华民族的自由、幸福和富强而斗争.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他对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做了许多重要论述,使之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考察邓小平一生的爱国主义实践和研究《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一、爱国主义与追求祖国繁荣富强相联系在经济上改变祖国贫穷落后  相似文献   

7.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墓群中,有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著名战地摄影记者——雷烨。他以照相机为武器,在枪林弹雨中拍摄下《行进在祖国的边城》、《战斗在喜峰口》、《塞外宿营》、《日寇烧杀  相似文献   

8.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歌声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半个世纪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响遍了中国大地,她寄寓着每个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她唱出了走向明天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出身于无锡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年81岁。在他勤奋创作的三千多首歌曲中,他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为一个个音符,谱写了一首首时代的颂歌。当他和夫人王惠芬回到故乡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歌唱祖国》这支歌,是从我的心底里呼…  相似文献   

9.
1956年,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两周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尽管片子已经拍出来了,但导演沙蒙心里却并不感到轻松,因为这部影片的插曲还没个着落。情急之下,他与林彬、曹辛合几个同事费了好几个晚上写了一首《我的祖国》,找到了曾创作歌剧《白毛女》的作曲家刘炽说:“这是我们为影片《上甘岭》写的歌词,请你务必尽快为它谱好的曲子,这部片子就等它呢。”刘炽接过歌词,轻声念了起来:“祖国啊,我的母亲,我的女儿,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不行,不行,…  相似文献   

10.
羊鸣──“小羊咩咩叫”,“声音”不怎么响,可他的曲作品却享誉全国:歌剧《江姐》、《忆娘》;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我幸福,我生在中国》、《让军旗告诉国旗》、《为人民服务》、《兵哥哥》……在近50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始终置身于火热的生活当中,反映时代,歌颂战士,表达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陈虹──虽然是位不为人熟知的词作者,但十几年的辛勤耕耘,收获也颇丰:音乐剧《西施》、《新白蛇传》;电视剧《霜月红似二月花》、《红否出墙记》、《小镇风流》的主题歌和插曲;歌曲《英雄》和《手拉手,祖国更美丽》曾获1997年…  相似文献   

11.
<正>1950年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俱兴。此刻,在大洋彼岸的一个25岁的青年科学家在纽约《留美学生通讯》上发表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同学们:是我们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工作的时候了。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人民政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  相似文献   

12.
1956年9月至12月期间,缅甸华侨第七届观光团回到了久已思念的祖国。在北京,观光团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行率队人、著名侨领黄绰卿先生,在大江南北,足迹所到之处看到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心情非常激动。回到缅甸后,他把这种难以抑制的情感,写进了计30余万宇的《祖国壮游》和《壮游漫记》连载文章中,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情向往和前所未有的自豪。1960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特意接见了黄绰卿与华侨代表们。  相似文献   

13.
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曾被誉为“词坛泰斗”,他所创作的许多歌词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难忘今宵》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他1927年生于山东济宁县的一户农家,  相似文献   

14.
正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彩色故事片《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乐于为孩子们写歌。7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颐和园的蓝天碧波、绿树红墙格外明媚。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  相似文献   

15.
陈振先同志是我们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他1936年入党,后参加抗日游击队,在福清、长乐、平潭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秋,他在沙县省立福州高级中学从事爱国民主运动。他组织了20多人的读书会,介绍大家阅读《辩证法全程》、《形式逻辑》、《政治经济学大纲》、《哲学笔记》、《大众哲学》以及苏联文学名著等,每星期日上午交流读书心得、讨论问题,结识和团结了一批进步青年。我们就是在他的影响下,从破纸堆里走出来,走上革命道路的。1943年春,日寇铁蹄践踏祖国东南各省,而省  相似文献   

16.
张小芳 《党史纵横》2014,(11):61-62
正《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著名的歌颂祖国的歌曲,在海外华人华侨中有很大的影响。在这首歌曲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嫂夫人饭香里诞生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词曲作者张藜、秦咏诚都是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辽宁省大连人,他们也都是东北鲁艺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秦咏诚师从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劫夫,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作曲家。著名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作曲就是秦咏城。《我为祖国献石油》鼓励了新中国几代石油工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应全国工商联合会的邀请,作为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常务会董的张明敏来北京访问。尽管这些年来他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内地之间,但兴致丝毫不减。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日益临近,他希望借助自己的影响力,为两地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贡献一点力量。这次来访,他特意带上一张新制作的专辑《我们青年人》,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晚八点半》节目,介绍给全国的听众。  相似文献   

18.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歌声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响遍了中华大地。她寄寓着每个炎黄子孙对于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唱出了走向明天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事,出生在无锡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年周岁。13年前,他从天津市音乐协会离休后,曾患过脑血栓病,身体恢复健康后,尽管右手麻木,书写困难,仍未中断歌曲创作。在他勤奋创作的30O0多首歌曲作品中,他把自己对党和祖国、人民的爱,化为一个个…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英国培格曼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邓小平这样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真挚之爱。这朴实无华的言语,概括了他一生奋斗的缘由和目标。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爱国为出发点,与祖国共荣辱、共曲折、共辉煌,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邓小乎寻找救国之路的力量源泉。青年时代的邓小平,以爱国为出发点,开始寻找救国救民之路,萌生了“初步的爱国思想”。1919年秋,邓小平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使他有了朴素的…  相似文献   

20.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每当《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声响起,人们的心就会被那火一般的战斗激情所感染,仿佛又回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自然也就会想起它的曲作者——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5年冼星海从巴黎回到祖国,他接过聂耳的旗帜,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抗战救亡歌咏运动之中。从1935年夏到1937年夏,他在上海期间写出了《救国军歌》、《热血》、《黄河之恋》、《青年进行曲》、《拉犁歌》、《流民三千万》、《茫茫的西伯利亚》、《夜半歌声》等著名歌曲,有力地鼓舞了中国抗日军民的士气。1937年8月—1938年10月,他在武汉、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