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口村位于辽宁省宽甸县长甸镇境内的鸭绿江边,对岸是朝鲜的青城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河口村是志愿军赴朝参战的重要通道.这里曾有五座通往朝鲜的桥梁,保障人员及作战物资运往朝鲜.  相似文献   

2.
由沈阳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画册《胜利通途》,是一本战地速写集,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当年在战地以日记和速写形式对那场战争的真实记述。该画集重点反映的,是作者所在的志愿军工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负担战斗工程保障任务的战斗场景,以及志愿军与朝鲜军民的亲密友谊。这些来自火热战斗生活一幅幅速写,真切感人。从架设赴朝第一座鸭绿江浮桥,保证了首批入朝部队跨江作战并取得首战告捷开篇,到为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急造军路,  相似文献   

3.
程娟 《党史博览》2013,(10):46-50
从1950年10月19日至1952年11月6日。吴信泉率领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在朝鲜经历了750多个日日夜夜,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到“三八线”以南的汉城,经历了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作战。与兄弟部队一起打败了“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共歼敌6万多人。吴信泉“能打仗、会打仗、智勇双全”,是一位名副其实、无坚不摧、无敌不克的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4.
王凡 《党史博览》2001,(4):10-17
毛泽东说:我们没有空军对付头上的敌机 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国就纠集了一些仆从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在中国的东邻朝鲜燃起战火,并将之迅速蔓延至鸭绿江边.为了保卫新生的共和国,也是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中共中央决定派遣志愿军赴朝作战.  相似文献   

5.
正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派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志愿军实行"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战略方针,连续发起5次进攻战役,改变了单纯防御作战的被动局面。然而大规模的兵团运动战给后勤保障带来极大困难。战争中的美军拥有制空权,飞机的狂轰滥炸使运过鸭绿江的粮食仅有40%能到部队手里,运过去数十吨苹果,炕道里的战士仅仅见到一个。正值冬季尤其是不能生火做饭,一旦冒出炊烟就会招来美国飞机的轰炸,在这种情况下后勤保障成了志愿军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1951年,我们高唱着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奔向了烈火硝烟的朝鲜战场。经过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到达了朝鲜谷山郡上村洞——志愿军三兵团司令部的驻地。  相似文献   

7.
江和平 《党史博览》2023,(11):35-39
<正>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事家、享誉世界的政治家。他在志愿军司令部鲜为人知的故事告诉人们,他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元帅,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打了10个月的仗,美国还不知道我彭德怀在朝鲜呢”彭德怀的一贯指挥风格是战斗一打响,就亲自到前线去。抗美援朝之初,毛泽东为了志司的安全,主张志司驻地设在鸭绿江北岸的中国境内,但彭德怀坚持要设在朝鲜前线。彭德怀认为在朝鲜境内便于协调中朝军队、统一指挥作战,便于亲自同前线指挥员通电话,直接了解战况、下达命令。  相似文献   

8.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9月,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军队在仁川登陆,随后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严重地威胁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无苏联参战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派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疯狂的进攻,志愿军入朝后于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组织了第一次战役,并取得了首战的胜利。此次战役共毙敌15000多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了清川江边,初步稳定了朝鲜的战局。此次战役是志愿军出国第一次作战,也  相似文献   

9.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带领十几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悄悄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与世界上装备最为现代化的美军进行了一场不对称战争。其中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典型战例。我志愿军和美国、李承晚军队双方动用的兵力之多,持续时间之久,  相似文献   

10.
博览之窗     
《志愿军战歌》诞生的经过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当年无数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就是唱着这首威武豪迈的军歌,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投身到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中去的。那么这首战歌又是怎样诞生的呢? 1950年10月,新华社特派记者陈伯坚随同志愿军进行采访。当时部队正在丹东做赴朝作  相似文献   

11.
母子情深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70周年。只要一提到“志愿军”3个字,我就会想到我的三叔李兰金,想到1951年2月18号下午两点,三叔随64军进入朝鲜时,政治部摄影员黎明拍下的那张指战员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照片,因为,那张照片里有我三叔李兰金的身影,他就是那天下午随军过江的!同时,我也会想到另一位战斗英雄邓仕均,他也是1951年2月入朝的志愿军。  相似文献   

12.
1950年10月,美军仁川登陆后长驱直入,兵锋直指中朝边界,叫嚣着要在感恩节以前饮马鸭绿江,企图一举占领朝鲜全境. 先期秘密入朝的我志愿军第39军奉命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决心在云山地区歼灭南朝鲜第1师的两个团.但此时却并未掌握美军骑1师的第8骑兵团将在10月31日到达云山地区和南朝鲜第1师进行换防的情报.39军于10月28日隐蔽进入云山地区,并相机攻占了有利地形.  相似文献   

13.
陆安 《广东党史》2000,(5):46-47
在朝鲜地图上,有一条非常醒目的北纬38度线,把朝鲜半岛拦腰切断,北部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是大韩民国。“三八线”成了朝鲜国土分裂的象征和民族痛苦的创伤,“三八线’也是世人瞩目的焦点。小时候,“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麻扶摇、周巍峙创作的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其雄壮的旋律和高昂的精神,不论是听是唱,总是令我激动和振奋。这首歌常常使我神思遐想,志愿军浴血奋战过的朝鲜,究竟是怎样的河山?志愿军最后胜利的…  相似文献   

14.
<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由志愿军战士在出征时创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贯穿着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几十年光阴,至今仍不时回响在我们耳畔。这首脍炙人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强国之音”,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志愿军将士奋勇杀敌,打退侵略者,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五、英雄儿女 (一)“人民英雄坦克”215号 1953年的夏季进攻战役,是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参加正面防御的志愿军4个坦克团和人民军2个坦克团投入了反击作战。其中,志愿军坦克4团配属23军进攻石岘洞北山的美军第7师第17团,战斗历时12昼夜,出动坦克25辆次,作战 11次。我坦克部队利用白天阴雨,敌机无法出动的有利时机,大胆伴随步兵插进敌纵深,不断以火力围歼美军,支援步兵。共击毁、击伤敌坦克18辆,摧毁火炮 11门、地堡 67个。坦克的出击有力地配合步兵,击退…  相似文献   

16.
正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卫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反抗美国侵略,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发起的一次反击作战。此役,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连续作战12个昼夜,将敌人从鸭绿江边驱逐至清川江以南,粉碎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感恩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称第一次战役为"遭遇与反突击战役",西方军事学者称之为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遭遇战。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49年5月12日参军的,第二年随部队入朝作战.那时,我是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一九师政治部《火星报》的一名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8.
1950年10月25日被确定为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但实际上志愿军入朝时间要更早一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志愿军在这_天打响了入朝作战的第一枪,而领兵挂帅的正是第40军军长温玉成。他是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曾任骑兵团政治委员、旅长、师长、军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相似文献   

19.
赵祎楠 《世纪风采》2010,(10):23-29
在决定抗美援朝前后,中共领导人就苏联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作战之事,与苏共领导人进行了反复交涉。苏共中央最终决定派空军入朝作战,并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后进行了多次作战以帮助朝鲜抵御美军的入侵。其中,中美两军首次交手的战役就是云山战役。云山战役的作战过程可分为战前准备、主要战场、侧面战场,这场战役可以充分展现出志愿军在不同作战状态下的作战特点,体现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并非如传统观念中的人海战术那样死板,而是采取了相当多高明的战术和各种配合才击退美军并在朝鲜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