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沈聪  郑建  丁莉莎 《前线》2016,(2):24-26
一元复始,岁序更新,2016年北京市人代会、政协会胜利召开.市长王安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北京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取得重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  相似文献   

2.
曾珺 《党史博览》2021,(9):10-11
毛泽东曾说,在北京待久了,脑子里就是空的;一出北京去,里面就有东西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几乎每年都要走出北京视察,上海、杭州、武汉、郑州、成都等地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其中,杭州是毛泽东最喜欢去的地方,被他称作"第二故乡",在他的一生中,他曾40多次来到这里,并留下了4首吟咏山水之作.  相似文献   

3.
李建平 《新视野》2008,(1):79-81
提起北京的天桥,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天桥市场、"天桥八怪".人们印象中的天桥是摆地摊的、耍中幡的、卖杂货的、卖小吃的,是一种热热闹闹的场面,很少有人把天桥与北京帝都文化联系在一起,甚至认为天桥文化就是北京的市井民俗文化.而实际上,天桥首先是一座桥,坐落在城市中轴线上,是皇帝祭天必经之桥,与北京帝都文化紧密相连,是北京城帝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次,才是天桥市场.天桥作为帝都文化的标志历经明清两朝,将近500年左右的时间,而在天桥东、西两侧形成热闹的大市场,是在清末到民国年间,距今有100年左右的时间.由此,我们在研究或宣传天桥的时候,不能只讲天桥的市井民俗文化,还要讲天桥与古代北京城鲜明的帝都文化.这种帝都文化更有利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展示.  相似文献   

4.
钱江 《党史博览》2002,(8):40-42
"从牛到爱"伴随一生 在北京中关村一处浅灰色的楼群中,坐落着有"中国居里夫妇"之称的钱三强、何泽慧教授的家.钱三强已于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逝世,但在何泽慧教授照料下,他的书房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仿佛每天早晨钱三强还要走来坐在桌前工作一样.  相似文献   

5.
赵长山 《前线》2010,(11):43-45
<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充分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对质量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翔宇 《党的文献》2002,(1):10-14
北京政府财政上之应付,统言之,一借债生涯耳.非借于外,即借于内,东拖西欠,一笔一笔向国民身上加增担负,非至破产之日,此举将永无止期.换言之,即抵押品典当都尽时也.缘今之执政者,既无生产之计划与能力,财源枯窘,用途无穷,武人之供应尤繁,稍不如意,便遭呵斥.  相似文献   

7.
刘登阁  周云芳 《前线》2014,(5):84-87
<正>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提出要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打造美丽北京,搞好首都生态文明和环境建设,不仅是发展所需、民意所在,也是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而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就要把生态北京建设提升为未来北京发展的最高战略,实现对科技北京、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三个北京"战略的涵盖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陶然亭位于北京市宣武区西南隅,旧北京的外城西、南下洼黑窑厂南的慈悲庵内,为我国的四大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北京的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得名的.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京都一胜.  相似文献   

9.
生民之殇,国家之痛.5月12日,一场灾难猝然来临,留下了近5万致残人士.或许是上苍不忍,3个多月后的9月6日,北京残奥会召开. 灾难与尊严从来都是人生的永恒主题,正如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在震后不久接受采访时所称:灾难并不是人生的结束,它是另一种全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陈剑 《前线》2009,(4):34-35
北京市委在奥运会结束后,适时提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新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财富,将北京建成中国的首善之区和创造力之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源头和组织基础,而北京则是中共早期组织骨干和干部的主要培养和输出之地。其培养和输出人数之多、分布范围之广,对中共建党发挥作用之大,都尤其显著。经初步考证,至中共一大召开前夕,各地中共早期组织中出自北京或与北京有密切关系的成员共有34人之多。他们或是各地中共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主要创建者,或是该组织的骨干与一般成员。北京之所以成为中共早期党员的重要来源地,是与当时北京所具有的独特政治地位、人文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梁衡 《当代贵州》2004,(5):34-35
与颐和园只一路之隔,还有一座园子,也极大,极美,且又极静.论风景,在北京西郊也是一个数得上的去处.她的正式名字叫中共中央党校,但这严肃的称谓并不能掩盖她美丽的容颜.我从心里叫她"马列公园".  相似文献   

13.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中央局、中央各部门、省、市、县、重要厂矿的负责干部,解放军的一些负责干部,共7113人.7000多人云集北京,创中国共产党问世以来所开会议之空前规模,于是,人们更习惯称之为“七千人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央提出了“书面报告”,并做了重要讲话.他的“书面报告”与讲话,在当时部分地打破一些思想禁锢,对统一全党的思想与行动,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伍建民 《前线》2014,(10):91-93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需要在深人把握内涵基础上,客观分析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张丹 《求实》2010,(Z2)
开封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北京、杭州、西安、南京、安阳、洛阳为中国的七大古城,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先后为战国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建都之地,素有"夷门自古帝五州"之称.  相似文献   

16.
"开放"一词在今天的中国使用频率很高,它浓缩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 20年前,当饱尝闭关锁国之苦的中华民族再次打开国门的时候,展现在眼前的已经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对中国人来说,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都是件稀罕事.在开放之初的1979年,当第一个《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在北京诞生的时候,当第一个经济特区在东南边陲小镇深圳破土动工的时候,人们多以疑惑的眼神关注着这些陌生而新鲜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正明成祖迁都北京,使元代一统南北的都城文化得以延续,一举奠定了明、清两代帝都的繁盛风貌。在北京建都史上,明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凭借"靖难之役"的成功,明成祖朱棣将都城北迁,彻底改变了北京在明代的历史走向。此后他又举全国之力营建北京城,使元代一统南北的都城文化得以延续,一举奠定了明、清两代帝都的繁盛风貌。  相似文献   

18.
朱祖希 《前线》2011,(3):61-63
侯仁之先生,对于北京人来说是相当熟悉的。之所以熟悉是基于他对北京的研究。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来说:“尽管历史地理学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在我这一生当中还是对北京的研究情有独钟,收获最丰。”北京是他心中的“圣城”,而且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的。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22,(2):39-41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熊熊圣火即将在北京点燃.中国人民将与世界人民一道共赴冰雪之约。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重要作用的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01年2月3日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的结束,一场触及县乡机关干部"饭碗"的机构改革行将开始,一向比较平静的县乡机关大院也开始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改革"革"到自己的头上了,何去何从,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在议论,在盘算,在猜测.浮想联翩,心态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