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瑞芹 《学理论》2010,(2):154-15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宗教升温"现象,这一现象在大学生中间也得到了反映,出现了宗教热。本文主要对当前大学生宗教了解情况、宗教行为及价值取向的分析,提出高校就宗教渗透的对策研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戴黎 《学理论》2013,(23):379-380
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中出现了"宗教升温"现象,一些大学生成为了宗教文化的追随者和信仰者。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毓楠  安俊学 《学理论》2012,(12):61-62
在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象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笔者设计了"沈阳地区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问卷",对沈阳地区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了解到了目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并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作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设有关宗教基本知识的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的建议,以期引起社会有关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崔丹  罗孝友  汪旭娟 《学理论》2012,(24):210-211
近年来,大学校园“宗教升温”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海南部分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海南省高职学生信教人数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佛教、道教在大学生中影响较大;多数学生拥护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但对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规了解不多;大学生了解宗教的途径多样化,但真正参加宗教活动的并不多.因此,要通过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帮扶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以使其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王璐 《学理论》2013,(24):383-384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特有的。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它就已经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当今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欲强、重视精神生活的群体,更加容易受到宗教传播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的我国大学校园,宗教信仰现象越来越呈现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受到的宗教影响越来越强烈。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为研究课题,试图探索针对这种宗教信仰现象,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涂意 《学理论》2012,(12):14-15
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宗教进行了批判,实际上是对宗教产生的世俗社会展开了批判,这种批判主要是基于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宗教世俗化现象明显,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存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接受和推崇,马克思的"宗教消亡论"也引起了争议。在我看来,马克思认为必将走向消亡的宗教主要是从宗教的政治功能和负面影响而言的,然而作为一种精神、意识和信仰存在的宗教并不会灭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论文调查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以及社会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8.
张梦娇 《学理论》2015,(4):163-164
"山寨现象"是一种模仿品牌符号及模仿实物的社会现象,它从IT行业入手,并以一种草根文化赖以生存的姿态在社会上迅速流行起来,而今它已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社会领域,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先进的、最前卫的、最活跃的人群,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山寨产品在大学中迅速走热,"山寨现象"在校园中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版本,并对大学生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就其山寨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持一种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山寨现象"。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他在早期比较倾向于宗教批判,但不是无分寸的盲目批判.后来,马克思更多是在中性甚至是一定的积极意义上讨论宗教,从而大体形成了一生比较完整的宗教思想,其中包括:关于宗教的根本属性--"掌握方式"说;关于宗教的存在形态--"文化传统"说;关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宗教的功能--"社会黏合剂"说和"人民鸦片"说;关于宗教政策--"个人权利"说、以及关于宗教的未来--"自然消亡"说.虽然这一思想不及他的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论述得丰富完整,但也显示了其独特的探索性和思想魅力.这与马克思特殊的宗教经历、时代处境与思想革命有直接关系,而且宗教观念对马克思的一生及学说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石金丽 《学理论》2012,(21):32-33
宗教是被人们长期关注的一种复杂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对它的认识和研究也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作为对宗教问题和宗教现象的真理性认识,其精髓就在于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唯物地、辩证地、历史地、科学地揭示了宗教的产生过程、内在逻辑及其发展规律,同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其历史起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宗教,其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其逻辑框架由哲学基础、核心理论和基本原则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大学生"逃课现象"屡禁不止.他们对学习的认识、态度及学习现状着实令人焦虑.大学生"选课现象"已不可避免地摆在高校各级管理者及任课老师面前.因此,开展对"逃课现象"的分析,分析大学生选课的原因,如何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使大学生主动回归课堂,提出一些矫治的方法,已成为高校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正确看待和处理宗教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宗教领域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通常表现为依附性、群众性和长期性.有鉴于此,正确处理这类矛盾应还原宗教信仰的本真面目,从源头上减少宗教问题;关注新形势下的宗教发展,维护信教群众合法权益;探索中国特色"相适应"模式,引导宗教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无厘头文化"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显现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流行有特定的地缘逻辑与深刻的时代原因.由"无厘头文化"而次生出来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外部原因,也有德育体系自身的问题.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应对方策,以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刘成 《学理论》2012,(35):61-62
大学生跨学科考证热作为新一代社会的产物,在高校中蔓延和升温,并不是偶然的,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社会现象,既要鼓励和支持自己的这种进取心,又要正确地认清考证的利弊,并树立正确的考证观、就业观和价值观。只要我们理性对待大学生"跨科考证"现象,大学生在学历之外再考一本或几本相关资格证书,既符合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
探讨高校大学生信仰问题一直以来是教育界所极力关注的,但许多文章就大学生信仰问题做了诸多讨论,却忽视了作为祖国未来主力军的大学生们必须掌握一定的宗教知识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就《圣经与西方宗教传统》通识课中对学生们的调查研究,探讨究竟学生们的宗教疑惑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范明水 《学理论》2014,(26):46-47
从马克思主义宗教的社会功能出发,阐述马克思的"宗教鸦片"论和恩格斯的"宗教外衣"论,既论证宗教的消极功能,也辨析了宗教的积极功能,对宗教的社会功能有正确认识和了解,发挥宗教的积极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社会和谐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相协调统一的观点和主张。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宗教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的关系,二是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包括两部分: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简称"适应论",二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相和谐,简称"和谐论"。其中,"适应论"是"和谐论"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陆铭  李贵文 《学理论》2013,(18):86-87
为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倾向情况,笔者在H省16所高校大学生当中,通过"对宗教信仰的态度""遇到困惑或迷茫时求助对象""对宗教信仰作用的认识"三个方面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H省高校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大学生存在一定比例。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防止宗教向校园渗透";"积极推动宣传教育,促使大学生科学、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宗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5)
当前沙雅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如果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就会为经济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然而沙雅县社会问题更多的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如何处理好日常宗教问题就摆在了基层干部的面前。基层干部有什么样的民族宗教观决定了其有什么样的宗教管理模式、解决宗教问题的方式、对待宗教的态度,这就突现了基层干部有什么样的民族宗教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