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娜 《中国减灾》2010,(10):46-49
2010年9月1日,以国务院577号令公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了灾害救助工作多年来形成的工作原则、制度、方法,确立了灾害救助工作在国家应急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使灾害救助工作进入依法行政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徐娜 《中国减灾》2005,(3):10-11
2005年救灾救济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在灾害救助方面。一是以落实国家应急预案和《民政部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应急救助工作规程》、《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规程》以及《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救灾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起草《灾民生活救助条例》,规范救灾工作管理运行机制,保障救济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救灾工作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2,(5):16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提高应急救助能力为着力点,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坚持抓政策机制创建着力提高应急工作运行效率广东省创建一批救灾应急工作机制,解决灾害应急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应急体系各部门、各环节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2,(3):16-16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提高应急救助能力为着力点,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 坚持抓政策机制创建着力提高应急工作运行效率 广东省创建一批救灾应急工作机制,解决灾害应急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应急体系各部门、各环节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5.
<正>为健全完善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推进救灾救助和灾害防范救援一体化衔接,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修订了《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2023年2月8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现解读如下:一、《预案》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吉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吉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相似文献   

6.
俞远汉 《中国减灾》2012,(15):31-32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灾害多发易发省份,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2016年12月23日以省政府令形式颁布《陕西省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办法》紧扣《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主旨精神,并充分总结和吸收陕西省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做法,主要体现以下特点:一是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办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灾害多发易发省份,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民政厅党组持续推进《陕西省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立法工作。2016年年初成立了由分管厅领导任组长的《办法》起草组,制定方案,明确时限,确定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条例》为依据,结合陕西实际,总结经验做法,解决突出问题,细化操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救灾救济司按照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要求,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使救灾救济司与减灾中心的工作密切结合,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创新应急救助管理体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的完善,主要得益于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工作这个中心,我们不断健全工作体制,完善工作制度,从而推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全面创新。 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2005年初,国务院批准将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同时赋予其承担减灾和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的职能,国家的灾害应急救助协调机制得到全面加强。与此同时,国家减灾委员会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由18个院士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7月8日,国务院577号令公布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当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切实维护受灾人员的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法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是我国灾害管理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标志着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迈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新台阶。今年5月12日是第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  相似文献   

12.
夏维义 《中国减灾》2012,(19):52-53
救灾工作是民政部门救助困难群众的传统业务,为了开创新形势下救灾工作新局面,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全面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近几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在完善救灾应急管理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从八个方面做了一些摸索和探索。一、加强灾害应急预案体制建设。滁州  相似文献   

13.
<正>《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安徽省结合近年来《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根据本省实际,稳步推进救灾政策创制工作。经过前期调研、多部门论证、广泛征求意见,2014年9月,安徽省民政厅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草案)的请示》(以  相似文献   

14.
<正>经历12个年头,人们久盼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终于于2010年9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灾害救助条例,《条例》的出台是我国灾害管理的重大突破,是救灾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此,结束了我国救灾过程中无法可依的局面,中国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开始步入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04,(1):15-17
2003年8月18日,陕西省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陕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该预案从灾害预警、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责、灾害救助应急反应、备灾等多方面对救灾工作作了规定,对各地救灾预案的制订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粤应急规〔2023〕4号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应急管理局、财政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调动应急救援队伍的补偿机制,省应急管理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广东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补偿办法》,业经省司法厅审查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应急管理厅、省财政厅反映。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汛期,应急管理部组建由救灾、消防、安监、国家减灾中心等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构成的工作组开展灾害应急工作。来自各部门的成员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害救助工作。本文采访了来自不同部门的工作组成员,他们介绍了工作组工作内容与之前的不同,讲述了灾区的所见所闻和感受。7月以来,我国暴雨洪涝、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多发、突发连发,应急管理部针对江西、浙江、福建、四川、甘肃、内蒙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07,(1):F0003-F0003
2006年来,山东省的救灾工作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围绕应急救助机制,提高灾害应急响应和紧急救助能力,规范完善灾民救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推行灾民被助卡制度和社区减灾等方面创造了很多先进做法。2002年,民政部在东平县成功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山东省救灾工作迈上新台阶$山东省民政厅救灾济处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上海市民政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县根据《上海市民政局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抓紧制定本区县的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密切关注雨情、风情、强对流天气等各种灾害性气象信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核查灾情,协助开展救助工作,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救灾应急资金,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住处,受伤灾民及时得到治疗,妥善安置受灾群  相似文献   

20.
王华 《中国减灾》2005,(9):33-33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营造节约之风,构建节约型社会。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中,各级政府和民政等相关部门除了要努力提高灾害管理水平,也越来越需要注重应急救灾中的经济帐。救灾工作可以从七个方面“精打细算”。一、在救灾应急指挥方面,应急管理水平决定减轻灾害损失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