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是地球上生存的最后一个人--这是很多科幻大片中常见的幻想.如果让我们来预测,地球上没有了人类会怎样,我们的预言是什么?好好地想一想,突然有一天,人类在地球上消失了,也许是因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瘟疫,也许是因为一种全新的变异病毒,总之,一夜之间,地球依然转动,人类却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
文玉 《中国减灾》2010,(5):52-53
你是地球上生存的最后一个人——这是很多科幻大片中常见的幻想。如果让我们来预测,地球上没有了人类会怎样,我们的预言是什么?好好地想一想,突然有一天,人类在地球上消失了,也许是因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瘟疫,也许是因为一种全新的变异病毒,总之,一夜之间,地球依然转动,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制高点上,鸟瞰人类的诺亚方舟——地球时,很难想像,如果有天地球上只剩下人这唯一的生物时,那么人类毁灭的进程还会远么?或许,这正是人类迈向新世纪辉煌中的阴影!  相似文献   

4.
地球作为生命系统,我们拥有了它给予人类的一切美好;作为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存在,我们又要承受地球自身演变加于人类的深重影响,包括悲剧性的影响。承受首先意味着我们无法控制灾害,既不可能阻止极度自然灾难的发生,也无法推迟它们的发生,一些自然灾难我们甚至无法做出科学的预测。这正是人类社会及其文明的根本处境,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3)
正"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考古学不仅是一门脚踏实地的学科,也是一门仰望星空、探索未来的学科。"我们虽然仅仅是地球表面上的过客,并被束缚在有限的空间,经过的时间也很短促,然而人类的思想,不但可以推测到人类目光所不能看到的世界,而且还可以追溯到人类出现以前无限时期内所发生的事情,对深海的秘密或地球的内部也都可以洞察无遗;  相似文献   

6.
文谨 《传承》2009,(23):44-47
昨天的战斗是围绕土地展开的,今天的战斗针对的是石油,未来的战争很可能将集中于水资源的争夺上。过去50年间,人类活动已经破坏了地球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2035年前后,我们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支撑人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电影《2012》?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对世界末日的无限遐想,也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遇到灭顶之灾该怎么办呢?真的会有人在地球上建造诺亚方舟吗?人类的文明如何保留与延续?现在,这些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科学家们正计划在月球上打造承载人类文明的"末日方舟"。  相似文献   

8.
声音     
《人民公安》2012,(18):4-4
"我曾非常希望,2019年7月20日我们能一起庆祝人类登月50周年,但遗憾的是,这不会如愿以偿。但每次当我仰望夜空中的月球时,我总能回忆起那独特的时刻——40多年前我和阿姆斯特朗曾站在月球上,欣赏我们美丽的地球。那一刻我们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人,但仍然感到与地球割舍不断的联系,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把这种理解带到了另一个星球。"  相似文献   

9.
太阳系的起源, 据说不下100亿年; 地球上生命的出现, 大约在60亿年前; 人类的历史煞是久远, 可以向上追溯200万年。 相比之下, 我们每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 简直是瞬间的一闪。 然而, 就在这一闪的瞬间, 我们却相识相知相伴, 真是有缘!  相似文献   

10.
宣勇 《中国减灾》2005,(11):28-30
人类历史与地球演变史相比而言是渺小的,而地震正是地球进化发展的一种表现方式,人类若想在地球上生存,必须面对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11.
保卫河流     
河流在,地球上的淡水就在循环之中。河流死了,留给生命的就是干涸,河流如血。第15个世界水日,我们凝视河流,就如凝视人类的命运。我们对河流的热爱,源于人类的血脉,地球上几乎每一个伟岸的民族,都有大河相伴,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地球上只要是被称之为“母亲河”的河流,都被索取得最为残酷,都被污染得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舒然 《时代主人》2007,(6):14-15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写景诗。它描绘了一幅天成野趣、天入合一的自然风光,那么美丽和谐,那么生机盎然!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蔚蓝色的地球是迄今所知太空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居住地和家园。地球科学(简称为地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认识地球,揭示其形成、组成、构造和演化,用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此,从广义上说,地球科学就是关于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科学。近代地球科学历经200多年的发展进程,从认识自然到利用自然,在寻求供给人们必需的水、土壤、矿产、能源及其他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方面,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学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太阳活动与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清 《中国减灾》1997,7(2):62-65
由于有了太阳才有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太阳给人类以生存的条件,塑造了自然界,同时它的活动也经常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最早研究开始于1801年,那时只是研究地球上旱涝灾害与太阳黑子多少的关系。著名天文学家Herschel1801年发现太阳上黑子少时地球上雨量少,地面干旱。50年后,不少人效仿他的研究,气象要素与太阳黑子11年周期的关系成了那时的研究主流。当时的研究除了气象灾害和农业收成与太阳黑子11年周期有明显关系外,还发现地磁要素的变化与太阳黑子11年周期变化同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通讯手…  相似文献   

15.
课例:镜头一:“G00dmorning,everyone。Wel-CometoClass1,Grade2,IamFangye.”镜头二:〖屏幕显示〗一个转动的地球,慢慢地由绿变黄,由生机变得苍老,并淌下一滴沉重而浑浊的眼泪。字幕:从地球的这滴眼泪,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略)主持人A:同学们讲得很好。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地球是人类的母亲,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主持人B: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现在的状况如何呢?荒漠化蔓延、沙尘暴肆虐、水源污染、野生生物资源减少以至灭绝……(随着主持人B的解说,屏幕上出现一副副画面:沙丘无…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年终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人物的例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当评选结果揭晓时,人们无不惊讶地发现:这年评选出的全球“头号新闻人物”并不是当代任何一位风云人物,而是人类所赖以栖息和生存的星球———地球;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彩色地球图片显赫地刊登在《时代》的封面上!这是为什么?《时代》周刊的评委们选择地球为世界风云人物的罕见之举出乎意料,但绝非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地球是迄今所知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能源、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是地球母亲给予人类的宝贵财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和文明分别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演化发展的最高级组织形式。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追求目标,是指导我们治国理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态文明,是我们当前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我是一名地质古生物学工作者,习惯于从地质时间和全球空间的角度认识现今的地球和生物界,分析地球生物和环境如何变成今天的模样,思考人类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将走向  相似文献   

18.
正海洋孕育了世间万物的生命,亦赋予人类无限的遐想;沧海桑田,不断更新着我们对海洋的认知,而不变的是敬畏与探索。滨海湿地作为重要湿地类型,既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环境效应,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具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滨海区域又往往是人类高强度经济活动区,人类为了获取  相似文献   

19.
“法轮功”邪教组织头目李洪志胡说什么地球要爆炸 ,并说历史上已爆炸过50多次或80多次 ,这完全属子虚乌有之谈!地球是一个高度稳定的体系 ,地球在历史上有过地壳的缓慢的变动 ,有火山的喷发 ,但它从来没有爆炸过。地球已经稳定地存在了约46亿年。但是的确需要回答一个问题 ,人类将能在地球上生活多长时间。人类将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 ,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的理论 ,太阳将持续而稳定…  相似文献   

20.
当第一粒火种在地球上诞生时,人类的脚步从蛮荒向现代迈进。 当我们睁开眼睛看到清晰的世界,通向未来的道路上洒满了阳光和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