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何忠国 《求知》2004,(6):6-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它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构成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杨荣荣 《学理论》2010,(29):106-107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使我们对其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新的理论和实践环境下对科学发展观的创造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完善升级后的新型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来看,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发展观,站在新的时代拐点,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深刻的辩证本性是其最根本的哲学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构成了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战略体系,它们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辩证要求,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发展观 ,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理性认识 ,也是对进入新世纪面临的各种挑战的积极应答。本文试图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根据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等方面 ,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从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一般理论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脉络;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对于正确认识和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寒春 《学理论》2011,(33):21-23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科学发展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是造福人民的发展观,表明我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诠释,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内涵。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内涵,对于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祥艳 《理论导刊》2007,23(12):7-9
科学发展观站在发展观的时代高度,是我党自主和自觉的发展理论,是我党发展观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理论指导方针,是蕴含着全面而理性的价值维度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又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积极长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发展理论体系,在解放思想、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方面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正因为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发展观,成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刍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渝生 《学理论》2008,(12):83-87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创造性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概括科学发展现的理论机制,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价值取向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底蕴。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而言,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而生成的科学发展观必然会展现出和谐发展的时代性意蕴。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上看,科学发展观即是和谐发展观,它不仅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其中更是凝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集中体现和贯穿了整体性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性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4.
李永洪  朱鹏 《学理论》2009,(18):28-29
邓小平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发展理论体系,在解放思想、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方面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正因为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发展观,成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杨俊 《理论探索》2007,2(3):53-55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包括全面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化和创新了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天和  苗地 《理论探讨》2007,3(5):131-133
发展观问题是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把发展观问题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两大创新理论。这就从理论上回答了为谁发展、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本质问题与核心问题。两大创新理论不仅提高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也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并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臧怡然 《学理论》2008,(14):86-88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发展、发展现内涵为基点,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哲学角度分析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它的提出,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是党关于发展思想的智慧和结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是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9.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上的理论创新,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本文从"主体"、"内容"和"进程"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以期对人们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唯物史观的哲学,是人学的哲学,是辩证法的哲学。本文从哲学发展观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解读了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想与辩证法思想,以期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