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31日下午,刘洪厅长率“八一”慰问团到广州市军休所慰问军休干部,召开了慰问大会并送上慰问金,上门看望了军休干部,并与他们亲切座谈,详细了解军休干部生活、医疗等情况,参观了军休所。  相似文献   

2.
万勇 《中国民政》2013,527(2):56-56
湖北省襄阳市军休一所着力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和组织军休干部为社会服务的“双项服务”,大力提高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树立军休干部的良好形象。一.立足“三个坚持”,满足军休干部“三大需求”。一是坚持尊重为先,满足军休干部在政治上的需求。做好军休干部服务工作,首先必须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满足军休干部在政治上的需求。实行学习引导,一方面定期组织军休干部开展政治学习,过好组织生活,  相似文献   

3.
朱宝华 《中国民政》2011,(10):56-57
创建“和谐军休家园”是民政部关于军休工作的目标要求,是新时期做好军休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军休所把创建“和谐军休家园”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主线,以军休干部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不断探索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倾心竭力地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和谐军休家园”,赢得了军休干部的称赞和好评。市军休所先后获得国家级“安置服务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和谐军休家园”先进单位:省级“民政基层示范窗口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为十堰市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湖北省的军休工作被誉为全国军休系统的一面旗帜。探寻其成功之经验,在于他们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导,以此推动服务管理工作的落实,为军休干部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休养环境。引导军休干部实现思想转变,增强其“家”的归属感 军休干部大部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很多人下来以后产生了失落感和不适感,老年疾病也逐年增多。针对他们的心理、生理特征,省各级军作部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营区到社区、从军官到百姓”的思想转变,把军休所当作人生最后的驿站、最后的“家”。 1.动之以情.引导军休…  相似文献   

5.
李琨 《中国民政》2013,(8):52-52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将做好军休干部最关心的医疗保障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工作内容,狠抓服务管理,使军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广大军休干部们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苗家 《中国民政》2013,(8):27-28
威海市军休中心成立于2007年3月,目前已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78名,全部分散居住,最远距离市区50多公里.近年来,威海市以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军休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军休工作改革创新模式.工作中坚持"从感情上贴近,从服务上入手,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的思路,在实施人性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化社区化管理基础上,运用信息科技化手段,先后研发和建立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信息系统、军休干部医疗费用查询专线、军休干部信息网站三大平台,构建起与军休干部直接交流的立体空间,推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军休干部幸福生活指数.  相似文献   

7.
正在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简称军休干部)休养所工作以来,笔者深感军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安置好他们的军休生活,确保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无所忧,不仅关系到军队建设,而且也影响到社会稳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军休干部是中国老龄人口中的一支特殊群体,他们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可在离开部队转入地方休养问题上,他们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思想波动,出现各  相似文献   

8.
孙海 《中国民政》2007,(9):43-43
青岛市民政局在践行"亲民躬政,播撒爱心"的过程中,把如何发挥军休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提出了开展军休干部"融入社区,奉献杜会"主题实践活动。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军休队伍建设,推进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军休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  相似文献   

9.
坐落在青岛东部城区的青岛市军休五中心,是一个有着1158名军休干部的"大家庭"。近年来,中心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以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让军休干部感受到尊崇、体味到情暖、触摸到幸福,打造出和谐军休家园。中心先后2次获得"全国军休系统先进单位",获得"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富有活力的服务队伍"让军队离退休干部这一社会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09,(10):F0003-F0003
青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八服务管理中心,以落实军休干部待遇、维护军休干部利益.构建和谐家园为目标,开展“情融军休”服务品牌的创建,着力改善服务手段,使军休干部快乐休养、军休中心平安和谐。中心荣获首批全国“和谐军休家园”称号。  相似文献   

11.
姚君 《广东民政》2011,(8):37-38
荔湾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现有5个军休所。近年来,由于军休干部接收安置由原来的批次接收向现行的年度接收转变,接收的军休干部逐年增加,加大了军休安置工作的难度。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军休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做好军休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黄龙 《广东民政》2010,(1):61-62
为广泛听取军休干部对军休所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意见会更贴近实际、体现民意。白云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领导班子与全体军休干部分三批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会上,就军休所的建设与服务管理、转变工作作风等问题。老干部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军休干部居住越来越趋于分散的新情况,如何适应军休工作社会化的新要求?辽宁省锦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服务管理中心张继文认为,要根据军休干部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通过"四进社区"活动,推进军休工作社会化。一是服务进社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民政》2010,(5):40-41
广州市荔湾区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852人,其中70岁以上的362人。近年来,全区军休安置工作以军休干部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大力实施军休所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努力构建“和谐军休家园”,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跃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正在军休系统热烈开展的创建和谐军休活动,标志着黑龙江省军休工作深化改革迈上又一个新台阶。从1985年开始大批接收安置军休干部至今,黑龙江省的军休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已经具有完善的工作体系,成熟的保障体系,成型的政策体系。他们以创新精神研究解决在改革开放中军休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军休工作的新方法,改变服务保障方式,拓展服务工作领域,创新服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实践,得到民政部的高度重视。2003年8月,民政部在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座谈会。黑龙江省在会上作典型发言。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开始从探索阶段向整体推进。在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深化改革中,如何把党和政府对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进一步落到实处?如何使军休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如何把军休工作和军休干部休养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黑龙江省以建设和谐军休为动力,以"打造休养环境、创新文化环境、融入改革环境"为抓手的探索实践,为新形势下军休工作的创新发展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办以全心全意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宗旨,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把军休工作做好做实。截止日前,全区已接收安置军休干部12300多人,无军籍职工近8000人,并连续三年年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000人左右,激增的移交人数,给安置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区军休办始终坚持以情铺路,用心做事,以爱感人,确保接收安置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陈惠杰 《中国民政》2013,527(2):53-53
军休干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为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人民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广大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北京市西城区从服务制度、军休文化和基础建设三方面人手,大力提高服务管理质量,构建和谐军休家园。  相似文献   

18.
工作动态     
北京市举行庆"八一"军休干部代表座谈会7月25日,移交北京市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代表欢聚一堂,同庆建军八十周年,共话和谐军休生活。全国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副局长董华中,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林祥海和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聂志达等有关领导出席座谈会。会上,首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首都十大公德人物陈荣超等5位军休干部代表发言,回顾了他们在部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09,(12):44-44
湖北省红安县军休所张红华认为,做好军休服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具体而言.一是深入军休干部家中,提供上门服务。每位军休干部家中的状况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徐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四休养所现有工作人员18人.军休干部245人。该所在军休干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5个服务站,不断满足他们的服务需求。并实行了“四个下沉”,服务管理的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