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党干校的建设。在这方面,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为: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大规模地教育培训干部;以干部教育培训的规范化来全面提升干部的基本素质;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突出其在全党工作中的战略地位;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着力提高教育水平与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青团中央干校是蒋经国其成就功业的关键一站。蒋经国对三青团中央干校的经营,不仅形成了蒋经国嫡系的另一大派系——干校系,使他从偏于一隅的地方专员摇身一变成为中央大员,而且为他跨入军界创造了条件。干校系是蒋经国系的中坚力量,是后来台湾蒋经国政权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红梅  张龙秀 《党史文苑》2007,(4):35-36,45
三青团中央干校是蒋经国其成就功业的关键一站.蒋经国对三青团中央干校的经营,不仅形成了蒋经国嫡系的另一大派系--干校系,使他从偏于一隅的地方专员摇身一变成为中央大员,而且为他跨入军界创造了条件.干校系是蒋经国系的中坚力量,是后来台湾蒋经国政权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商汉 《党建文汇》2009,(4):40-40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时“改造”干部的场所。那么,“五七”干校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5.
谷峰 《党史文汇》2018,(3):46-48
正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途上,涌现出无数令人崇敬的革命前辈,他们当中既有久经沙场冲锋陷阵的钢铁战士,又有在隐蔽战线上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原山西省政法干校(现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校长赵铭,就曾是这样一位奋斗在隐蔽战线的红色特工。在八路军总部接受情报工作训练赵铭,山西介休人,1919年出生。1935年高小毕业后考入山西国民教导团,这是一所阎锡山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他当时只知道一心抗日救国。  相似文献   

6.
霞飞  小月 《党建文汇》2005,(8):47-47
对“五七”干校,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不陌生。它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改造”干部的场所。那么,“五七”干校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结束的呢?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福建省委先后举办了5期武夷干校,对加强基本地区斗争环境中福建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武夷干校的整风整训,福建的党组织有效清除了党内存在的党性不纯现象,为争取抗日反顽斗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思想上、组织上、干部上的准备。武夷干校的创办,为我们党在基本地区如何进行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战斗性,作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它在福建革命斗争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王永华 《世纪桥》2011,(4):44-50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中国的大地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全国各地开办了1600余所“五七”干校,用来安置下放劳动的几百万干部与知识分子。近年来,关于“五七”干校国内已出版了不少当事人的回忆录和一些研究性的论著,其中涉及柳河干校、成宁干校、沙洋干校的文章最多;而当年名噪一时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江西进贤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却较少被提及。笔者通过对原始档案、个人回忆录、口述资料及国家有关政策的梳理,试揭示中办“五七”干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全国各地兴办了1600余所"五七"干校,用来安置下放劳动的几百万干部与知识分子,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思想教育。1968年,黑龙江柳河干校命名为"五七"干校,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此命名的干校。此后大批"五七"干校在各地开办。"五七"干校由此也成为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适应新的革命形势尤其是全面抗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亟需大量知识青年充实革命队伍。为此,抵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新创办了一所革命大学——陕北公学。为了将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培养成为适应战时需要的革命青年,陕北公学在"造就抗日救国先锋"这一干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政治素养、实干能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集中短期锤炼。这种短促轮训性质的干部教育模式,不仅培养了大批抗日救国的先锋,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开辟和全面抗战的最终胜利准备了基干力量,而且造就了大批抗日救国的先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干部基础,还对此后我国高等教育和党的干部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 1939年初,中共北方分局于河北阜平县苍蝇沟召开重要会议,由彭真传达在延安举行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校长孙毅和晋察冀边区妇救会主任田秀涓到会。 正是在此次会议上,他们初次晤面。 作为军政干校一校之长的孙胡子,边区内外早已名声远扬。而此次会议之前,田秀涓也曾听别人说过孙毅,说他参加革命,英勇奋斗,有理论水平,工作有魄力,特别在培养干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之一,是1968年至1979年间在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的名义下创办的干部集中学习和劳动的场所.本文通过回顾广东创办"五七"干校这一特殊经历,思考其中问题,以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获得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东北解放战争大反攻的前夜,为了迎接全国的胜利,适应革命大发展对新闻干部的大量需求,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于1947年上半年作出决定:在东北解放区的后方齐齐哈尔市,创办一所培养新闻干部的学校,定名为西满新闻干部学校。解放战争中的西满地区是指中长铁路以西的广大地区。当时中共西满分局领导的地区,包括嫩江省(省会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省会北安)、辽吉省(省会白城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发出了全党新老干部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号召。这一号召关系全局,对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将会起到重大作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为什么现在又要强调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当前在有的干部中存在一种误解:以为现在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了。这种认识,在党、干校的一些学员中也有表现。有的不愿意来党、干校学习,强调工作忙,分不开身。当然有这方面的情况,但主要的还是觉得来党、干校是学理论的,学不学没多大关系。有的虽然来学习了,却对马列主义这一门主课不够重视,抱着应付态度。至于一些同志在工  相似文献   

15.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全国各地举办了1600余所“五七”干校,用来安置下放劳动的几百万千部与知识分子。近年来,关于“五七”干校国内已出版了不少当事人的回忆录和一些研究性的论著,其中涉及柳河干校、咸宁干校、沙洋干校的文章最多.  相似文献   

16.
法爱美 《实践》2021,(2):36-39,51
开辟内蒙古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共产党人早有的远谋,他们一面培养民族干部,一面积极地创建内蒙古地区的党组织。第一期党课《内蒙古革命火种在这里点燃》介绍了在北京蒙藏学校求学的一批内蒙古青年,在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培养下,日益进步并成长为内蒙古地区早期共产党员,为在内蒙古地区创建党组织奠定了干部和人才基础。本期党课,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内蒙古地区创建党组织、领导内蒙古地区开展民族解放运动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为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建立了无可比拟的功绩。这主要表现在:建党前后.为党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干部,并打下了最初的干部基础;在发动和领导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培养了干部;在血雨腥风的战争洗礼中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干部;在延安革命圣地培养造就了干部;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训练和派遣了干部;在建国后,为培养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黎军 《前线》1963,(12)
在一个人民公社的干部当中,曾经发生过一场大争论,争论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是真干部,还是假干部。干部确实有真假之分。革命的,是真干部,不革命或反革命的,是假干部,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们的这场争论,并不是敌我之间的政治问题,而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因为,他们都是要求做好工作的好干部。那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孔繁家 《党史博览》2011,(12):52-52
一 从1969年3月开始.先后有多家中直机关在河南省罗山县办“五七”干校,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全国总工会办的。当时,遭到迫害的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少敏被安排到罗山干校。县革委会接到通知后.非常重视.安排在县人武部腾出一幢平房给陈少敏及其随行人员居住。另外,从县人武部抽调盛玉山科长负责陈少敏的安置和保卫工作.从县革委会机关食堂抽调炊事班长陈超群给他们做饭。县革委会常务副主任孙广生分管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在全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培养和干部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在整风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了改革,涉及干部教育指导思想的改变、对干部教育中主观主义的批判、干部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这场"教育上的革命"提高了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为抗日战争和以后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