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斯兰教是文莱的国教.二战后,文莱两任苏丹都致力于复兴伊斯兰教,从而对当代文莱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莱的立国哲学(国家意识形态)、政治制度都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文莱政府还倚重伊斯兰教来维护社会稳定.当代文莱政治发展具有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 相似文献
2.
印尼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冲突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后 ,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再次席卷穆斯林世界 ,伊斯兰势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成为 2 0世纪末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东渐影响着东南亚局势的发展。印尼作为世界最大穆斯林国家 ,在世纪末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 ,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总爆发。民族宗教冲突是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之一 ,而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冲突又是宗教冲突的焦点。探讨印尼宗教冲突的根源 ,有助于了解印尼局势的发展 ;解决印尼宗教冲突 ,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稳定 ,这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论丁加奴州的伊斯兰教刑事犯罪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斯兰教刑事犯罪法案是中世纪的一部伊斯兰教法律 ,其中里面的削足、砍手等酷刑使许多穆斯林不寒而栗。在 2 1世纪的今天 ,丁加奴州议会通过的这项法律不仅遭到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国阵的强烈反对 ,同时反对党联盟“替阵”也表示不满。即便如此 ,丁加奴州政府执意推行此项法律 ,其中含有其背后的政治动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南亚的伊斯兰教保守势力的抬头 ,从而不得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 ,由于此法案与联邦宪法有冲突之处 ,因此在马来西亚各种社会阶层的压力以及联邦政府的干预下 ,丁加奴州的此项法律将同 10年前的吉兰丹州的类似法律一样 ,也将面临束之高阁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李春霞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7,(1):78-89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使越南陷入冷战后的安全困境。如何维护越共政权的稳定、如何走出经济社会的恐慌,越南内部展开激烈的争论。国际局势的剧变与安全困境的威胁迫使越南认识到时代特点已从冲突向和平过渡.已从对抗转向对话合作。从世界观,到经济领域,再到外交政策,越南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确立其“增友减敌”、“开放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外交... 相似文献
5.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伊斯兰教在政治中的影响较小.这是由印尼社会的特点决定的.印尼是多元种族社会,主张融和的爪哇文化占主导地位,印尼穆斯林大都属名义穆斯林,加之威权政治下的弱政党制度,使得印尼人更拥护潘查希拉而不是伊斯兰教为立国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长期战争泥潭中解脱出来、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的越南,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为了尽快摆脱贫困,接纳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转移的夕阳产业.由于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结果造成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近年来越南的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仍将是越南政府的一项长期课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纺织服装业在越南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是越南三大出口创汇产品之一。然而,由于 缺乏原料、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越南纺织业的发展规模、生产能力、增长速度,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都受到很 大影响。入世后越南纺织业将面临更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9.
越南实行经济革新与开放已有20多年,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越南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国家,越南拥有的后发优势与制度优势,是很多东南亚国家所不具备的.笔者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越南完全有可能崛起成为东南亚的一颗经济增长新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越南当代文坛上新晋女作家阮氏秋惠、武氏好、依斑的一系列作品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的女性形象范式,但驰骋政界、商场的成功女性形象却鲜有出现.文学话语作为对意识形态话语的二度加工,自然会渗入更多的虚构和想象成分,但在越南女作家的文学文本中,虚构和想象成分被排除在外.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范式呈现的是女性对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默许和对自身传统角色的被迫认同,同时也揭露了蛰伏于常态(形象范式)下的不合理现象:越南妇女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与解放. 相似文献
11.
越南的投资环境与中国企业在越投资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南是近几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也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地,越南安全的投资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加上政府对投资所持的欢迎态度,使越南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理想投资地,近年来越南的对外投资呈现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作为越南的重要邻国,中国与越南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消费心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这为中越之间开展经贸活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目前中国在越南的投资还处在投资金额少、项目整体水平低的起步阶段,越南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投资机遇.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家,其政治发展与种族关系和伊斯兰教息息相关,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种族政治和宗教政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安瓦尔事件以及伊斯兰党的理念和实践研究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政治民主化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探讨伊斯兰教能否推动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论郑和与东南亚的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出身于穆斯林世家,他在国内从事多种伊斯兰教活动。关于郑和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一事,中国史籍上没有涉及,但海外却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和传说。本文联系当时东南亚的社会背景介绍了海外有关记载,并分析了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关于郑和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的研究很少的原因。作者认为,七下西洋期间,郑和在完成明廷使命之余,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是完全可能的。海外有关的记载和传说,固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线索, 有助于我们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全面情况,尤其是他在15世纪东南亚伊斯兰教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事实确凿,这也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问题一直是现代菲律宾社会的热点,历史上的菲律宾也经受过伊斯兰教的重大影响。伊斯兰教传入菲律宾是它在东南亚迅猛的传播、扩张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传入菲律宾的过程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在全球视角中,菲律宾的伊斯兰化始于伊斯兰在全世界范围内东扩到达东南亚,一面是伊斯兰教东进,一面是西班牙西进、葡萄牙东进,在东南亚东端的菲律宾相遇碰撞。所以菲律宾的伊斯兰化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及其与基督教世界的争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督教世界绕过半个地球来到远东与伊斯兰世界再次发生文明冲突的碰撞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Mariya Y. Omelicheva 《Central Asian Survey》2011,30(2):243-256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nature of Islam in Kazakhstan and its role in contemporary Kazakh society and politics. It highlights the unique place of Islam in the social and individual experiences of Kazakhs who see Islamic religion as a ‘way of life’, and illuminates several interrelated qualities of the Kazakh religion, such as a strong association of religious identity with ethnic identity of Kazakhs, interpenetration of religious canons with indigenous traditions and a growing tendency toward ‘individualization’ and ‘intimization’ of Islam. Another goal of the paper is to shed light on the worrisome process of the securitization of Islam. The latter phenomenon refers to a discursive practice of presenting Islam as a threat to Kazakhstan despite the prevalence of ‘moderate’ and apolitical manifestations of Islam in the republic. The study documents political interests surrounding securitization of Islam and the context which made the invocation of security in relation to Islam possible.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是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伊斯兰教对穆斯林占人口多数的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穆斯林人口占少数的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现代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认为由于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社会结构、国际环境不同,伊斯兰与现代化的关系是多样的,不仅中东和东南亚地区伊斯兰与现代化的关系有较大不同,而且东南亚国家间亦有较大差别,表现出伊斯兰与现代化关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18.
在印度尼西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伊斯兰教和民族主义是两面重要的旗帜,伊斯兰教集团和民族主义集团是两股重要的领导力量,双方在抵抗荷兰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上目标一致,相互合作;但在领导权和立国理念上意见相左,互有冲突和争论。最终民族主义占上风,建立了以“潘查希拉”为基础的共和国。本文主要探讨印尼独立时期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的关系,重点在于双方的争论和结果,并分析其根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