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越南经济表现亮眼,其经济外交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数据显示,越南经济外交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其领导人的高度赞许。对越南经济外交模式,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剖析。从内部来看,包括理念驱动、组织驱动和主体驱动诸方面,越南国内形成了对经济外交极其强劲的多元驱动。从外部来看,越南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互动过程中,既有面向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的主线,也有面向老挝、柬埔寨和古巴等特殊关系国家的辅线。越南在主线推行“以外交促经济”实现“主循环”,在辅线推行“以经济促外交”实现“次循环”,整体上逐渐形成了极具越南特色的“双循环”结构。越南经济外交模式虽具有特殊性,但对其他国家仍具积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投资越南的主要国家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非商业风险之一。本文对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的主要国家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越南投资可能面临的国家风险主要集中在政府违约、政府效率和官员腐败等问题上,越南的罢工问题、各种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等也会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同时,中越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也是影响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前景和安全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信任是影响社会行为体互动的重要变量,但现有国际关系领域的信任研究大多注重经验分析,一般的理论探讨也常常忽视国家间信任的生成问题。本文就现有研究的主要路径进行了梳理和评介,并尝试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角度建构一个国家间信任生成的研究框架。这一框架沿袭了进程建构主义的基本思路,主要观点为:嵌入在国际社会网络中的信任来源于国家间关系,以关系为本位的网络形塑了信任,信任反过来强化或削弱关系网络;在信任建构的进程中,信任规范得以产生、扩散和内化,进而影响国家的属性和行为;但由于关系网络本身是动态性的,特别是相互关系中存在不对称依赖,这使得信任具有社会资本的分配资源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越南社会民俗文化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明显受到中国民俗的影响;二是浓厚的越南民族特色的特征;三是多元文化的民间习俗。越南本土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改造与异化是造成其民俗社会特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6.
越南与大国关系的若干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革新开放以来 ,越南“从广交友少树敌”到“愿意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做朋友” ,努力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为其经济建设服务。其外交实践越来越灵活、务实 ,体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特征。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 ,越南重视与传统伙伴国的关系 ,与邻居国家的关系 ,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但从其近年的外交实践看 ,与大国的关系却一直是优先考虑的重点。可以说 ,越南外交的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与大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世纪之交 ,在国际、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变动的背景下 ,越南与大国关系非常活跃 ,取得了明显的新进展 ,在此过…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主要从农业、商业、矿业、建筑业、养蚕和剿丝业等几个方面分析阮氏政权时期华侨华人对越南经济发展的贡献.中国移民移居越南,是更大范围的传统农业文明内部的人口流动、资源开发和技术传承.他们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打破或超越传统的生产方式,创造出工业文明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成就. 相似文献
9.
越日战略伙伴关系有着较为深厚的基础。近年来,越日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高层保持频繁接触,经贸关系不断加强,防务合作日渐紧密,涉华岛礁争端上遥相呼应。越南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其发展对日关系的内部动因,越日关系发展背后的美国因素也日益凸显。越日关系的发展对东亚地缘政治、中国周边外交和中越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越南实行经济革新与开放已有20多年,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越南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国家,越南拥有的后发优势与制度优势,是很多东南亚国家所不具备的.笔者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越南完全有可能崛起成为东南亚的一颗经济增长新星.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Based on data from a Swiss survey study (N = 769),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individual‐level determinants of trust in political authorities from 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ndividuals with a low level of education who feel materially at risk and politically powerlessness expressed the lowest levels of political trust. This relationship was explained with differential endorsement of normative beliefs. A media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normative perceptions of Swiss society as being threatened by immorality and growing social inequalities accounted for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material risk on political distrust. The rejection of a duty‐based citizenship norm (voting), in turn, mediated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powerlessness on distrust. Political orientation was unrelated to political trust. These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cognitive underpinnings of political alienation and suggest that perceived lack of political agency and perceived risk of social declassification are key factors in understanding political distrust. 相似文献
12.
庇护主义在东南亚由来已久,传统的庇护主义渗入到威权体制的资本政治形态中,资本政治形态则赋予了庇护主义以新的内涵与发展.一方面这是由威权体制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基于资本政治的建设.不同威权体制下资本政治的庇护主义模式存在差异性,如泰国是一种兼具合作与掠夺的混合型模式,而菲律宾则是私利取向的掠夺型模式.威权体制与资本政治形态的变迁动摇了庇护主义的存在基础,庇护主义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威权体制的民主转型. 相似文献
13.
签署巴黎协定之后,北越并没有立即采用军事手段统一南方.虽然北越一直在向南越渗透人员和物资,但是在南越的蚕食行动面前,北越却保持了一种忍让的态度.考虑到当时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北越以往的进攻态势,它的这种行为是耐人寻味的.北越之所以会这样,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巴黎协定,二是为了避免美国的再度干涉,三是考虑到自身的实力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北越就要放弃统一越南的目标,正好相反,这只是为了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相当妥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播、维持和改变。一国政治文化主要依赖于内部诸条件的相互作用与耦合,但外部因素也是影响政治文化乃至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变量。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韩国社会经历过多次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规范的解体、分化与重组。韩国政治文化及其社会化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大,尤其是受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影响巨大。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三国对韩国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分析韩国政治社会化的历史与现实,将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发展中国家走向政治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migrants at the local level, focusing on two dimensions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political interest (attitudinal dimens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ehavioral dimension). Based on a representative survey among Italians, Kosovars, and Turks in the city of Zurich, we tested the thesis advanced by the social capital approach which posits a link between membership in voluntary associations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membership in voluntary associations favors the 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groups under investigation. Furthermore, we find an impact of both ethnic and cross‐ethnic membership. However, while the effect of associational involvement on the behavioral dimension of political integration is strong and consistent across national groups, the attitudinal dimension displays a weaker and differential impact.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lay a less important role, except for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on political interest, and also tend to have a differential impact on the three groups. 相似文献
16.
Markus Freitag Nicolas Grießhaber Richard Traunmüller 《Swiss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09,15(3):495-527
In der Tradition von Alexis de Tocqueville wird zivilgesellschaftlichen Vereinigungen eine essentielle Bedeutung in der zwischenmenschlichen Vertrauensbildung zugeschrieben. Ziel des vorliegenden Beitrages ist es, den Zusammenhang zwischen Vereinsengagement und generalisiertem Vertrauen differenzierter zu betrachten und empirisch für die Schweiz zu untersuchen. Dabei werden sowohl das Engagement in verschiedenen Organisationstypen (brückenbildende vs. abgrenzende und isolierte vs. verbundene) als auch die vereinstypusunabhängige Integration miteinander verglichen. Empirische Analysen auf Basis aktueller Daten des Schweizer Freiwilligen‐Monitors 2007 kommen dabei zu dem Schluss, dass entgegen weitverbreiteter Meinung die Vertrauensentwicklung in der Schweiz weniger vom Engagement in spezifischen Vereinen abhängt, sondern vielmehr dem Ausmass der persönlichen Integrationsbereitschaft geschuldet ist. Von entscheidender Bedeutung für die Vertrauensentwicklung ist also nicht die Qualität der hier untersuchten einzelnen Vereinigungen, sondern die Quantität des persönlichen Engagements. 相似文献
17.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政治信任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12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成立时的初衷尚有相当的距离,其中障碍之一是各合作方之间在政治上缺乏信任,而湄公河水资源开发有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是导致各方政治信任度不高的关键所在。目前,促进合作各方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真诚合作和高度重视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试论越南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其与越南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整理越南利用2010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之机,把南海问题进一步国际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越南2010年以来试图寻求外部支持的动向,论证其试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的策略.指出越南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举措是近期中越关系深层次矛盾处于微妙变动与复杂状态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原因.越南努力把南海问题国际化是与其长期以来推行的海洋经济战略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是俄国社会革命党领导阶层的重要组织部分,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革命事业,但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政治思维出现的偏差,他们片面而偏激地宣传政治恐怖主义.正是这种政治思维所导致的错误惯性断送了社会革命党的政治生命. 相似文献
20.
从政治整肃到行政规训:新经济政策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知识分子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月革命既是伟大的政治革命,同时也是深刻的思想革命以及更为艰巨的文化革命.新经济政策既是苏维埃政权在经济领域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其在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出于政权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考虑,苏维埃政权对部分反共反苏知识分子采取了政治整肃、司法镇压乃至驱逐出境的手段,这在当时曾在相当大的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遗留下了历史隐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