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盟特惠贸易安排是东南亚早期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从1977年的《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协定》开始,东盟各国围绕商品关税减让等主要方法,对增加东盟区内的贸易往来作出了持久的努力。本文回顾了东盟特惠关税安排的缘起与发展,分析了该项目所取得的成就与问题,并从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整个发展史的角度评价了东盟特惠贸易安排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东盟经济共同体": 必然性、可行性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东盟经济共同体"构想进行分析,认为首先应了解"东盟经济共同体"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必须的选择;而东盟合作机制的完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则为"东盟经济共同体"提供了可行基础.但同时,东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及贸易开放程度的差异、经济上较高的竞争性以及"东盟方式"也对其形成了一些挑战.因此,东盟最终会建成一个经济共同体,只是过程比较曲折.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东盟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重心从政治安全转向经济合作和地区治理。这一转型过程伴随着东盟合作习惯、合作机制和经济决策参与者的变化,这也成为影响东盟决策实践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从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执行和实践效果来看,东盟在经济一体化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东盟国家对东盟经济共同体的预期收益也持乐观态度。然而,在消除非关税障碍、技术工人自由流动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自由化等核心问题上,东盟经济共同体进展依然非常缓慢,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将很难实现。东盟已经开始着手制定东盟经济共同体2015后议程,为不能按期实现的目标提供补充方案。这事实上再次证明了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更多的是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很大程度上只是东盟高度经济一体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界主要以内部—外部力量互动论、国家—地区利益互动论来解释东盟演进的动力.本文基于东盟历史文本的解读,提出安全—发展目标互动论,探究话语认同与东盟演进的关系,加深对东盟未来的利益诉求、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的认识.冷战时期,东盟为了维护国家和地区的生存与自主,在安全目标上以东南亚中立化力求战略自主、避免外来干涉,在安全手段上侧重和平解决争端,强调加强安全能力建设、提升国家和地区抗御力,故而安全成为东盟演进的主要动力.冷战后,东盟顺应全球化和地区主义的趋势,把地区发展作为组织演进的中心和动力,在政治安全层面强调以发展安全为主,在经济层面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在社会文化层面致力于维护民族特色、塑造地区共识.话语认同对于东盟的地区合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从安全到发展,话语认同影响东盟演进的议程设置;从东盟到印太,话语认同影响东盟规范的扩展范围;从"选边站"到"东盟中心",话语认同影响东盟演进的路径选择.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话语认同在东盟未来发展进程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东盟经济日本首相铃木善幸选择了东盟五国作为首次出国访问的对象,这是破例的。通常,日本政界要人出国进行官方访问,首先到美国和西欧,尔后到东盟地区。这次日本重视  相似文献   

6.
解析东盟共同体建设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建设原则等作出了相关规定,从中可以看出东盟共同体建设独具特色,现有地区主义理论无法对此做出完满解释.东盟共同体建设之路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新型地区治理实验,它给地区一体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不再对东南亚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而是增加了以人权为借口和手段对东盟施加的压力。面对西方压力,东盟在不同阶段作出了不尽相同的反应。在东盟与西方博弈以及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人权逐渐演变为东盟的重要议题之一,已经并将继续对东盟的发展产生一些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盟方式"与东盟地区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寒溪 《当代亚太》2002,(12):47-51
东盟自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组织和决策方式,即"东盟方式"."东盟方式"有利于东盟国家的政治合作,是东盟一体化初期阶段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东盟方式"的制约下,东盟难以建立超国家权力机构,缺乏集体行动能力,因此不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使东盟难以在经济和安全领域进行危机管理.认识到这一点,东盟正在尝试采取有限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东盟与欧盟关系三十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在其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与欧洲联盟(欧盟)的联系与合作.2007年是东盟建立40周年和欧盟成立50周年,同时也是这两个区域合作组织正式建立关系30周年,回顾和展望东盟与欧盟之间关系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30年来,东盟与欧盟的关系虽然经历过诸多曲折,但基本上是处于不断调整和加强的状态.特别是随着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东盟与欧盟关系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正在步人一个新的阶段.本文拟回顾东盟与欧盟30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东盟与欧盟关系发展的特点,并对东盟与欧盟关系今后的发展前景做出一些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0.
东盟与美国的关系有政治安全、经济及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本文从经济,特别是贸易、投资关系的角度,分析东盟与美国经济关系的主要发展情况及现状,并从相互依存不对称性的角度讨论东盟与美国经济关系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问题是区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东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东盟必须认真考虑解决的问题.为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东盟建立了不少合作机制,签署了若干宣言、倡议和协定,并积极与域外国家和环境组织开展合作,然而治理成效还是有限.从东盟存在的环境问题、合作机制和面临的挑战来看,制约东盟环境治理成效的因素,既有东盟层面的,也有东盟成员国层面的.东盟的环境治理尚未摆脱以国家为核心的传统治理模式,区域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导致治理成效不佳.其中,"东盟方式"是最大的障碍,如何突破"不干涉成员国内政"这一原则的限制,将是东盟环境合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东盟治理能力的缺陷和缺乏有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区域意识淡薄、区域合作治理意志与决心不强、集体行动迟缓,说明东盟仍只是一个松散的国家集团.因此,如何协调政治—安全、经济、社会一文化三大支柱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东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东盟的经济发展和区域整合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07年,东盟国家经济保持了增长势头,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展望2008年,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将呈现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东盟,应对双方的经济合作拟订新的思路和框架,以推动双方经济的更大发展。技术合作与技术贸易,即是双方今后合作的重点,具体包括“三个层次”和“两个层面”。“三个层次”指的是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合作、中国与东盟组织的合作,以及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两个层面”指的是政府间合作与非政府间合作。  相似文献   

14.
ASEAN Coping Mechanisms to Manage the Rise of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i Wei Lim 《East Asia》2008,25(4):407-422
ASEAN has been proactive in reacting to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of the rise of China without being overly hostile, reactionary or protectionist against China in a conscious effort to co-prosper with China herself. At the same time, smaller ASEAN neighbours of China hope that China will continue to pursue a policy of good neighbourliness. With this background in mind, the thesis questions for the essay are: what are ASEAN’s coping mechanisms to manage the rise of China? How do these questions feature into the overall tussle of ideas between realists and non-realists?  相似文献   

15.
ASEAN Beyond 40     
The vitality of ASEAN derives from its core. Until the mid 1990s, Indonesia, Malaysia, Singapore and Thailand provided the dynamism of ASEAN and their national leaders the regional leadership so necessary for the Association??s existence. Entering its fifth decade, the Association seems posited at a ??mid-life crisis??. The ASEAN Charter has proposed bold ideas in community-building. Yet the ??loss?? of a strong leadership impetus has cast a shadow of uncertainty over the extent to which ASEAN may reduce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er and poorer nations of Southeast Asia. The extant two-tiered nature of ASEAN is problematic to its cohesion as each with its defining set of characteristics and views of regionalism. Can the more structured approach make up the leadership deficit and enable ASEAN to reconcile the division in its quest for regional unity? The prolonged Myanmar embarrassment seems to suggest an unconfident ??yes?? at best.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区形势:2007年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7年的东南亚地区形势,可以用如下三句话概括:经济差强人意,政治走向稳定,内外关系基本和谐.经济方面,东南亚10国已经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在印度和中国经济高速列车的带动下,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政治方面,东南亚各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两代人之间权力的过渡,新一代领导人正在成长,今后,将由这些新一代的领导人为东南亚掌舵;地区国际关系方面,东盟比较好地处理与协调内外关系,东盟的内部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在对外关系方面,东盟继续在各个大国之间寻求一种权力的平衡,继续谋求巩固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东盟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云华 《东南亚研究》2007,(4):12-17,70
东盟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它团结区域内外国家,为维护地区秩序、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及社会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东盟为区域内外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对话平台,促进区域内外国家减少误会和增进相互理解;东盟也是一种地区意识,它使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与宗教均相当多元化的地区出现了共同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旗帜下,东盟各国求同存异,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域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东盟是发展中国家团结的典范,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它以其成功的实践告诉人们,在全球化的时代,小国和弱国也应该有所作为,其根本出路就是团结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姚家庆 《东南亚研究》2012,(1):41-46,63
本文讨论了东莞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以及东莞地方政府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外交。文章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与外资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跨境合作模式,而这种合作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则在于地方政府经济外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启动后,韩国震动很大,也积极推进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该计划将对促进韩国经济发展,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维护地区稳定有深远的意义.虽然目前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农业问题,但韩国走自由贸易的决心已定,与东盟签定自由贸易协定只是个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东南亚各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展望2008年,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稳定因素,但是,总的而言,仍然是一个好年头.美国经济衰退给世界经济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东南亚经济蒙上一层阴影.然而,时过境迁,美国经济虽然是影响东南亚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已经不是唯一的因素,美国一打喷嚏,东南亚就感冒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东南亚政治在2008年基本能够保持稳定,马来西亚顺利举行大选;泰国前总理他信回国,新总理沙玛一再强调是他信的代言人,新政府执行了一条没有他信的他信政策.东盟通过了<东盟宪章>,它标志着这个地区性国际组织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东盟与各个大国的关系也比较顺利,日本在东南亚又有一些新的动作,福田首相继承其父亲老福田的路线,加强了东南亚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