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历来以对外贸易发达和华侨众多著称。此两者,至今仍是广州的显著特点,也是发展广州外向型经济,建设现代化广州的两大优势。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华侨与近代广州对外贸易的关系,揭示华侨在促进广州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月20日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华侨研究所联合举办旅游管理研讨会。应邀参加研讨会的有香港金陵酒店企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黄锡焕先生等四位行家,以及广东省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广州分社,广州华侨大厦、广州华侨酒店等单位的经理级干部。会上介绍了东南亚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3.
关于华侨华人文化的专题研讨活动,在国外开展得不多,在国内更是罕见。今次广州华侨文化基金会与几个单位邀集大家开会进行专题研讨,这是很有意义的。我过去着重研究华侨华人经济,较少接触华人文化方面的研究,这里仅就自己对华侨华人文化的几点粗浅看法罗列出来,以便抛砖引玉。一、华侨文化与华人文化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即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但扎根于神州大地,也远播世界各地。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由于中国人口的大量向外迁移,中华传统文化也被带到世界各地。从早期的中国移民…  相似文献   

4.
清一口通商时期,暹罗潮州籍华侨积极参与暹罗对广州和潮州的直接贸易,并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暹罗潮州华侨通过潮州“中转”,参与暹罗对广东以外沿海各省的贸易活动,这种贸易表面上为“合法”的国内贸易,其实质是“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5.
陶铸作为党和政府的一位重要领导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期主持中南局和广东省的工作。陶铸十分重视华侨高等教育,曾亲自担任“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和在广州重建后的暨南大学首任校长,为暨南大学的重建与发展,为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暨南大学建校八十周年大庆之际,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东南亚研究所于9月17、18日联合举办了“战后华人社会变迁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该两所和广东华侨史学会、广州华侨史学会、广州华侨研究会、中山大学、华南师大等单位的有关研究人员六十多人,收到论文和论文摘要二十三篇。这次会议的特点是:时间短、规模小、信息量大、学  相似文献   

7.
<正>尊敬的各位学界前辈、同行:1927年暨南大学成立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这是国内首个专门从事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机构。为纪念暨南大学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成立90周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将于2017年7月在广州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现将具体活动内容通知如下:一、举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90周年纪念国际研讨会暨第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华侨数量不断增长,华侨回国探亲及回国投资活动日趋频繁,华侨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凸显。我国现行的华侨权益保护制度已不能满足华侨权益保护的需要,其原因在于华侨权益保护制度的法治化不足,主要表现为该项制度法理价值的茫然性和法制定位的欠缺性。基于此,应在把握华侨权益保护制度法律属性的基础上,进行该制度的法典化改造,从而实现华侨权益保护制度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团结华侨、取得华侨的政治支援上,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还是有一系列相关引进侨资的思想与实践。华侨的直接投资为中共政权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国共在引进侨资时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建国前中共引进侨资的思想与实践,为建国初期甚至改革开放时期的引进侨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余年来,大陆史学界对华侨与抗日战争关系的研究硕果累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华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和特点,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主要贡献,抗战期间有关各方的侨务政策,战时华侨领袖和著名人物以及华侨与太平洋战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华侨社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台湾居民大量地移民美国,形成别具特色的台籍华侨社会。台籍华侨社会的形成是国际人口迁移中“推拉效应”的体现。台籍华侨社会与传统的华侨社会在语言、生活方式、社区结构和社团组织等方面有所不同,台侨聚集的新社区也不再是传统的华埠。台侨社会带有台湾本土社会的若干生活方式,而受过高等教育、家人的团聚、职业分布的多样化等是台侨社会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朱鹏  陈奕平 《东南亚研究》2013,(2):89-92,99
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实施后,暨南大学紧抓机遇,牵头组建了华侨华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以华侨华人在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重大战略性需求为导向,以涉侨研究与运用的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选取了六大重点发展方向,在华侨华人研究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回国定居是华侨的基本权利,保障华侨回国定居权的实现是国家的法律义务。但由于长期受权力本位观念的影响,侨务政策僵化,侨务立法数量不足而且位阶偏低,我国华侨回国定居权保障制度存在政策与法律相互矛盾、法律规定模糊不清、申请条件严苛、权利救济不力等问题。笔者建议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坚持平等保护与适当照顾原则,制定华侨权益保护法,重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全面放宽华侨回国定居申请条件,完善难侨回国定居制度,发挥侨联在华侨权利救济方面的作用,实现对华侨回国定居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4.
我国3000多万侨胞,约90%聚居在东南亚地区。值广州深入改革开放之际,如何发挥东南亚侨胞众多的优势,吸收更多的东南亚华侨华人资本,已成为值得侨务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州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调查温北炎<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眷权益保护法>公布实施已有四年多,广东省也制定了相应实施办法。在落实(权益保护法>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阻力。为进一步落实好<权益保护法>,广州华侨研究会召开研讨会,研...  相似文献   

16.
华侨国内权益保护立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公民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越来越健全。适时赋予华侨完全的国内公民待遇,逐步淡化乃至适时取消对其的适当照顾,增加有关公民权益保障一般法中的涉侨内容,是保护华侨国内权益的有效方法。学界通说的制订特别法保护华侨国内权益,因其立法和执法成本巨大,并非保护华侨权益的最佳选择。保护华侨国内权益的立法模式由特别法转向一般法,以及由此引起的侨务工作的调整,是一个需要引起华侨工作者高度重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容,现阶段则是如何在中国崛起的时空背景下发挥华侨华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作用。要贯彻该理念则须首先厘清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之间的关联。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聚焦于具体操作层面上,缺少对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内在逻辑的分析。据此,本文从概念、方法及理论等三个方面来论证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的合理性及其隐藏的误区,从而为我国外交及侨务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程希 《东南亚研究》2005,18(1):73-78
本文指出了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对于华侨华人研究日趋关注的现象,认为这主要是由持不同立场的学者对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认识引起的.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华侨华人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认为对于华侨华人"特殊性"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华侨华人作为移民群体所具有的个案意义,从而引发对移民所具有的"普遍性"的思考,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消除关于华侨华人研究的政治敏感性,并拓宽华侨华人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随着非洲华侨华人在数量与规模上的不断增长和扩大,同时由于语言、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华侨华人在非洲面临很多困境与问题。据此,本文基于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以博茨瓦纳的华侨华人为例,探讨华侨华人在非洲所遭遇的困境与挑战,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进而展望未来的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吴健一 《东南亚研究》2002,(4):73-75,80
日本华侨社会是有悠久的历史。在日本华侨社会中,华侨学校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日本华侨社会的变化,华侨学校也有许多变迁,现仅存5所学校。其原因是日本政府所采取的外侨政策和第二代、三代华侨的增加造成了华侨意识的变化,华侨学校的学生渐渐地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华侨学校既有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又有教学华文的作用。21世纪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华侨一定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华侨学校也有培养中日友好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