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汪洋湖,在对待子女问题上讲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在子女面前,要做他们的向导,不要做他们的拐棍。”这是汪洋湖为人父的准则,也是他当领导干部的原则。作为三个女儿的父亲,汪洋湖做子女的“向导”,就是要当好她们的引路人,要求女儿和他一样,终生勤奋、一心为民、清廉为官,靠本事吃饭、凭诚实做人,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他不做“拐棍”,就是不让她们仗着自己的官位捞好处、搞升迁;借着自己的权势使她们成为“新贵一族”。  相似文献   

2.
小舟 《廉政瞭望》2007,(11):28-29
他,是身家上亿的房地产老板。他说":别人要把我划到‘仇富’黑名单里一点都不冤。"他又说":别看我们这些人在外头人五人六地风光,但是在一些官员面前,装得像孙子一样。"  相似文献   

3.
显绩与潜绩     
在现有的条件下,一般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考察评价一个干部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衡量一个干部的基本标准,就是要看他到底为人民群众做了些什么事情。老百姓看一个干部的好坏就是看他为自己做了什么。一个称职的好干部,他肯定是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做事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唐朝的娄师德出名,是因为一句成语:唾面自干。这个事儿,说的是他做宰相之时,弟弟做了代州刺史。临别时,他对弟弟说:"你看,我们两个,一个做了宰相,一个又做州牧,明摆着是遭人嫉妒的事儿,你看你怎么做,才能周全呢?"弟弟说:"如果有人吐我一脸吐沫,我自己把它擦干就是。"娄师德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个,人家啐你,就是生你气了,你擦干,就是拧着他。记住,不能擦,等它自己干好了。"  相似文献   

5.
姚远 《党史纵览》2013,(7):35-37
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杰出军事家和博古通今的优秀诗人,他还十分喜爱下棋。陈毅下棋不是纯粹为了消遣,他认为:"棋盘就是战场,要认真作战。如果把这当儿戏,举棋不定,乱投子,那死了活该。人要看人品,下棋也要看棋品。"他不仅自己喜欢下棋,对中国围棋事业发展也是关怀备至。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陈毅就对围棋产生了兴趣。到了战争年代,带兵打仗的他也总是随身带着棋具,转战南北。尽管有时敌机在头上盘旋,附近有炸弹爆炸,他仍然仪态从容,继续对局。他常从对  相似文献   

6.
正在还未成为"王阳明"时,王守仁并不让人看好。他成天不是气父亲就是气先生,时不时冒出一些荒唐言行,只让人觉得这孩子能顺利参加科举,谋个一官半职,平稳度过此生就是祖上积德了。所以一开始,当他口口声声嚷着自己要"做圣贤"时,没人把他当回事,谁也想不到这个时常把人气得跳脚的顽劣孩子,还真在走了几十年的"弯路"后,终归于圣贤,也成为了后人眼中的圣贤。  相似文献   

7.
《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未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忍。刚好道旁有颗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之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说:“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许衡不为一梨玷污清白,着实令人钦佩。更值得效法的是,他能在诱惑面前心中有“主”,牢牢把握住自己,做清白人,做忠实人。时下,对人诱惑最大的,莫过于金钱。而在金钱诱惑面前怎样做到两袖清风,不做金钱的俘虏,关键是要像许衡那样把握住自己。今天在被金钱俘…  相似文献   

8.
谎言三叶草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在我心灵深处,生长着一棵"谎言三叶草"。当它的每一片叶子都被  相似文献   

9.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看了《党建》杂志开展的“三问”讨论,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共产党员。老人叫王遐方,是总参兵种部北京第八干休所离休干部。他12岁参军,15岁入党。王老说,当时,介绍人和我谈,你入党就是党的人了,要做英勇作战的模范,要做努力学习的模范,要做团结同志的模范,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要做群众工作的模范,用这五个模范来规范自己。这五个模范,我记了一辈子,也努力做了一辈子。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王老曾先后参加了大小56次战役,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他却因为一…  相似文献   

10.
陈建国 《江淮》2011,(4):51
古语云:"仓廩实而知礼节。"然而,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张家港的成功经验看,也可把这句话说成是"知礼节而仓廩实"。这两种说法,正体现了物质文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同志生前曾对自己作了三个包含哲理的比喻:第一,他说:“自己是一块破布,党要我做抹布擦桌子,我就去擦桌子,这也是一种需要嘛。”第二,他说:“演戏时元帅、大官上场,有四个拿小旗的分站两边,这叫跑龙套,我一辈子就是做这个的,不要小看跑龙套,跑龙套也要认真,不然也会搞成一边一个,一边仨哟!”第三,他说:“中央的工作就像一支大乐队,有司鼓、有司锣、有司钹、有司弦。我呢,就是那个敲边鼓的。”这些生动的比喻,充分体现了董老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2.
N年前在非洲的时侯,一天我带着儿子到中国同事家串门.告别的时侯,刚能识几个字的儿子看见我这位朋友家门扇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带钥匙、关煤气,切记!!!"儿子不解地问:"这是谁写的?"我答:"就是这位叔叔啊!"儿子又问:"那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给他自己看的啦!"儿子还是不明白:"他自己都知道,还用给自己写吗?"这当然是孩子的逻辑,大人事情多.  相似文献   

13.
梁新 《学习月刊》2013,(10):1-1
近日,一位领导说:"相对于‘实’而言,虚就是信念空虚、能力虚华、工作虚浮、为民虚假、做人虚伪。针对这五‘虚’,我们提倡五‘实’。就是对信仰要忠实,对工作要扎实,对同志要诚实,对群众要朴实,对自己要老实。"也就是"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对信仰忠实的人。信仰就是旗帜,信仰就是方向,信仰就是精神,信仰就是力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信仰。有信仰,才有理想、才有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一生倡导党员干部要做实事求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老实人,反对"老实人不聪明""老实人吃亏"的说法。他认为,老实人忠诚党和人民的主要表现,就是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他说:"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他将个人主义者、宗派主义者归为不老实之列,断言不老实"总有一天要吃亏"。他指出,个人主  相似文献   

15.
<正>开国总理周恩来十分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因为他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他在南开学校读书时,经常要读《镜子诗》:"面必净,发必理……"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要经常会见国内外友人、同志。他认为,在这些会见中,如果自己不刮胡子便与客人见面,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剃须、理发成了他每天都要做的事,由此也留下了许  相似文献   

16.
读家秘籍     
《廉政瞭望》2013,(16):67-67
这个世界可以真诚地告诉你一些东西的人真的不多了。这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写的真诚之书。在这个强调规则的年代.“做你自己”这话对我而言真的很少听过,当我面对选择时,很少有父母会郑重其事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要做你自己。相反,他们给我的建议多是如何处好人际关系,说话不要太直等等,很少会问你觉得怎么样。要做你自己,比较难。这本书里难能可贵地用作者自己的事情真诚地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例如,作者并非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对的,高中的时候,他想辍学去做摄影.他的妈妈利用了非常巧妙的方法帮他做了正确选择,没有伤害到他的自尊。  相似文献   

17.
干部考核不仅看实绩,更要看操行.衡量干部好坏的标尺不仅看干部作为"单位人"的政绩,也要看干部作为"社会人"的德绩.交通违章、邻里纠纷等这些"小事"都可能被记录在案,影响干部的选拨任用.为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滦县已有2000多名副股级以上干部都拥有了自己的"干部作风档案",档案中不仅只收录干部的正面信息,负面的信息也不会放过.  相似文献   

18.
"现在喂猪肯定是赚得到钱的,看你咋个喂,咋个算账……"在一个饲料销售门市前,一群人正围着一名黑瘦的年轻人,听他讲喂猪的事.这个年轻人就是何场乡大兴村的养猪能人高华斌,他靠养猪圆了自己的致富梦.  相似文献   

19.
“行动”与积极生活——解读阿伦特的《人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条件>是阿伦特继<极权主义的起源>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著作.阿伦特指出本书要探讨的主题就是--"想想我们正在做什么".全书以"劳动"、"工作"以及"行动"作为拥有生命的世人的三种基本条件,并对三者分别加以论述.但笔者以为,阿伦特在这本书里关注的焦点是"行动".因为它有一种开创新的活动的潜能,但是就是这样一种为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条件正在逐步地消逝.阿伦特就此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补救措施.本文作者在阐明阿伦特理论的同时,分析了阿伦特之所以十分强调"行动"的因由.  相似文献   

20.
唐剑锋 《党建》2015,(3):21
<正>有人说起腐败,义愤填膺,大骂腐败、痛骂贪官,可是,一旦轮到自己就是另一回事。前不久,我有事外出,顺便搭朋友的车,车子就停在路边。我们要走时,过来一个看车人,要收20块钱。我的朋友很有经验,给他10块钱,说不要发票。那个看车人什么也没说,很平静地就把钱揣到自己兜儿里。想来,"看车人"不是一回两回做这种事了。这10块钱十有八九装进了自己腰包。为什么"看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