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闳 《今日广西》2007,(1):64-66
围绕电影《无极》引发的“馒头”官司,著名文学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口角之争,无不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对决,一系列好大喜功的国产大片制造了一堆堆有形无形的“垃圾”,易中天说《三国》、于丹说《论语》,  相似文献   

2.
对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岳 《今日浙江》2006,(16):26-28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钱穆说:…  相似文献   

3.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相同的文化基因,给闽台文化交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依托先天优势,2014年以来,闽台在延伸文化产业链,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对接。 《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出版 2014年9月29日,在《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新书发布会上,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支平说他要“吐吐苦水”。  相似文献   

4.
“谀臣”、“佞人”考说吕效祖“谀”,《说文》释为“谄也”,是指用花言巧语巴结奉承有权有势的人,《盐铁论》说“富贵多谀言”大概也说的是这个意思。“佞”,《说文》释为“巧谄高才也”,比“谀”还附加了一个“高才”的本领。用现代语来说“谀臣”、“佞人”两者都...  相似文献   

5.
宗炳《画山水序》提出的“应目会心”说这一重要画论命题揭示了古代绘画创作的基本原理,不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应目会心”说的形成受《周易》“观物取象”说、“立象尽意”说及《乐记》“感物说”、“心本论”的影响,因而其思想渊源是儒家经学.“应目会心”说作为经典画论命题,对后世的绘画创作和理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毅 《传承》2007,(3):26
时下,当易中天、于丹走上电视荧屏,“炒”火《百家讲坛》之时,便有了“文化超男”、“文化超女”的“美誉”。也不知何人如此聪慧,竟给两位口才了得、思辩不俗又不失幽默的文化传播者起了个这么颇具讽喻意味的名字。从一项网络调查结果看,不少网友(其中不乏文化学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太喜欢易中天和于丹”,笔者自然也在此之列。  相似文献   

7.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4):62-62
国学泰斗季羡林的弟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谈“文化自尊”,“我们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文化,全世界没有人会尊重我们。”“中国的文化产值所占GDP比重只有2.5名.甚至不如公款吃喝占的比重高。”王岳川在题为《大国形象与文化创新》的讲座中说。“目前中国在经济上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文化上缺乏实力和自信。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全盘西化’的思想让中国文化迷失了方向。北京798的艺术全部是从美国批发来的。《百家讲坛》讲了10年,还没把古人的四书讲完。”  相似文献   

8.
“中西会通”与钱钟书的文化“打通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国人对中西学的主要态度是“中西会通”,“中体西用”、“西学中源”都是其变种。随着《管锥编》的问世,近10年来,钱钟书的文化“打通说”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钱氏“打通说”与近代“中西会通”思想的源流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拟对二者进行综合的考察,以期于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有所启示。一中西学术的会通思想起于明末,大体有两种形态:从一般意义上说,近代以来的重要社会思想家,其学说之创立,无不经东西文化之比较;狭义而言,举“会通”为旗  相似文献   

9.
1998年出版的那本名叫《交锋》的书,对1996年由宋强等五位青年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作了无情的批判、征讨和贬损。《交锋》的作者断言,《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规定:“只要是爱国者,就一定要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说‘不’,倘若你说了‘是’,那就有‘洋奴’之嫌。”于是得出了《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字里行间,全是对美国人的不信任”的论断。《交锋》的作者马立诚、凌志军是缺乏逻辑常识呢,还是不愿遵守逻辑规则呢?  相似文献   

10.
纵观历史与未来,当今之中国实现国家统一,乃是民族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惟有统一,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和文化力。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的统一精神蕴藏在深厚的文化力中。孔子《春秋》的“大一统”主张,苟子《王制》“天下为一”,吕不韦《吕氏春秋》“一则治,两则乱”等。近代康有为指出:“中国只可一统,万无分立之理,更无分为联邦之理也。”孙中山为国家的统一奋斗了一生,他说:“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  相似文献   

11.
论韩少功近作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伊始,韩少功的创作出现了一种令人惊异莫辨的嬗变,从《月兰》、《西望茅草地》、《风吹唢呐声》等沉稳厚实的现实主义创作转到《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等虚渺深邃的所谓“寻根”文学的创作上来。这一嬗变,引起了人们莫衷一是的评论。韩少功说过:“文学之妙,就在于可说和说不清之间,在于说得清和不可完全说清之间.”虽然他早就在追求这种“文学之妙”,但真正达到了这种境界的,恐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的宝贵探索──读吴慧颖《中国数文化》欧阳维诚数学是从量的侧面去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科学、数量不仅是数学的研究对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文化。中国占代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哲学,而沟通天人之间的法则是象与数。《系辞》说:“古者...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作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到《山海经》一书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马迁却没说《山海经》的作者为谁。到了刘歆,在其校上《山海经》一书的表文中才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汉书·艺文志》对《山海经》一书,不著录作者姓名,可见班固并不信其说。至于后来学者,则多否定之。如尤袤说:“《山海经》……汉儒谓伯翳为之,非也。”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磐石市在坚持开展“文化早餐”和“道德早餐”活动中,逐步完善、确立了以学习《弟子规》、《论语》、《三字经》等传统文化为底色的教育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京昆艺术》第20、21期合刊,载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京剧票友》一文,认为“京剧票友”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的形式”,很有见地。但是,大凡票友雅集聚会之处,莫不便是流派纷星荟萃之所。人民玩味欣赏,切磋砥砺,兴趣盎然,心向往之。故可以说,“京剧流派”也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这些习闻常见的流派既为众所周知,更是众所公认的。至于某些由报刊文字或影视节目所“推”  相似文献   

16.
1上个世纪末,我呆在老家泰宁读禅宗语录,简直入了迷。禅宗包含了深邃而又活泼的智慧,是中国文化最迷人的景观之一。当时信手写过一篇《读禅话》的文章,其中引了《曹山语录》里一则公案:有个僧人问本寂禅师:“古人说成佛的条件人人具有,我生活在俗世间,也有条件成佛吗?”本寂禅师说:“伸出手来。”那僧人把手给他,禅师就数他的手指:“一、二、  相似文献   

17.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18.
《圣经》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伟大巨著。它大致分为《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共 66卷。在这浩瀚恢宏的篇幅中 ,一部宗教的史诗一直从太初写到罗马传教。其中的故事、格言、典故、传说等构成了“圣经文学”,对西方语言文化尤其是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习语、谚语和文学作品都源自《圣经》 ,现在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探寻《圣经》对现代语言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一 源自《圣经》的习语范克 (Funk)在《词源》一书中说 :“词汇常常隐藏着传奇故事 ,它往往把我们引入神话和历史 ,使我们了解伟大的人物和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9.
10多年前 ,神州大地兴起了“文化散文”热。我第一次读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惊奇之余随之倾倒。我受到启发 :既然可以写文化散文 ,为什么不能写文化小说、文化诗歌甚至文化影视剧呢 ?于是我着手搜集资料 ,动笔写作 ,完成三卷全三册的《唐代社会生活》手稿 ,今年初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这可以说是我实践“文化小说”理念的第一个成果。文化小说 ,顾名思义就是写文化的小说 ,或是用小说写文化。它当然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在题材或内容上是文化 ,二是在体裁或形式上是小说。这应该容易理解。鉴于现在“文化散文”理念已被公众接受 ,我们…  相似文献   

20.
女人的品位     
男人没文化是草包,女人没文化是花瓶。所以,有人说倪萍没文化,她很生气,一气之下,写了《日子》那本书。漂亮的女人,容易让人挑剔、嫉妒,那么攻击她的最好武器,就是“没文化”,或含蓄地说她走的是“偶像路线”,不是实力派。所以,要让你显得有文化的样子,我的第一条建议是,不必太漂亮,竞选“班花”、“校花”、“市花”什么活动,不必去凑热闹。如果真的长相困难,那干脆就走“个性”路线,凸现你的个性,比如像潘美辰那样“冷酷到底”,像韩红那样“胖出气势”,像张越那样“自嘲自嘲再自嘲”……修饰你的嗓音,不能太短期,像杨钰莹;也不能太尖,像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