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印度的村社制度在历史上长期存在,是印度社会一个突出的特点。村社的存在,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印度史籍中,有关村社的记载十分简略,根据现有资料,即使要勾画出一个粗略的轮廓也有困难。对古代印度村社性质的认识,看法分歧,众说纷纭。村社制度是印度历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当然也包括该地山区各族)的手工业、商业和集市都有自己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可以说是研究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现有的资料拟就此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一、村社制度下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在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农村,原来每个农村村社都是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指出,农村公社(亦称村社)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所以它同时也是向次生的形态过渡的阶段,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从印度到俄国,从大洋洲、非洲到南北美洲,村社的遗迹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北方某些以狩猎为主的民族和南方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中,直到解放前夕还保留着村社制或其残余。这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的研究,不仅是研究古代社会所不可缺少,而且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消灭私有制和阶级而进行的斗争,也将提供某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德  李丰春 《桂海论丛》2009,25(3):110-114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对社会进行管理的路径是城镇单位制和农村政社合一的村社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转型,单位制和村社制所覆盖的社会领域开始逐步退缩,继而兴起了以社区为依托的新型社会整合机制,并且各地进行了一些社区制度创新.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要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一系列探索来统筹城乡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体制变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尊重农民的创造实践,实现了农民与土地关系、与市场关系、与村社共同体关系的巨大变迁。在农村体制变革过程中,农民是推动农村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农民的发展意愿,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和完善农村市场化发展;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逐步完备。研究分析古代监察制度,对我国现代监察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从总结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历史出发,通过对古代监察制度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现代监察制度建设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该著导论第一章开头写道:“近代私法史要追求一些,较古老的法制史学门不能全然满足的任务。罗马法制史、罗马私法史的研究对象是古代罗马法,而且通常只处理到优帝法典为止;因为由此开始,罗马法在西欧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的历史,有截然不同的前提要件及方法。即使有一些德意志法制史的研究一直深探到近代,但其所处理的主要也比较是法源、法院组织及司法裁判,而非法学与法制度的历史;而德意志私法所致力的,向来比较是德意志,而非普通法之法制度的释义学史。最后,近代宪法史的研究对象则是:现代国家本身的法律史。反之,近代私法史必须处理今日私法在人文精神、学术上的前提要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在国家实行官僚化统治之前,统治者各有其民.其时,人民是"自治"的;而"自治"的基本单位,是村社共同体.然而,履亩而税实行之后,村社共同体组织生产和分配土地的职能丧失,"自治"的能力随之削弱,并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9.
宋代女性身体史研究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和身体问题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逐渐关注和重视宋代女性身体问题,在观念与感知、特殊机能与体验和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宋代女性身体史在研究理论和内容方面仍有许多值得开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方铁 《思想战线》2002,28(6):100-103
2002年5月云南大学召开了"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这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历史学界的一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研究进行总结,畅谈了对21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展望。中国古代史组的专家学者们在研讨中,提出一些重要的学术见解和改革建议。这对今后中国古代史的学科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17年的发展,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一些地方“一手硬,一手软”偏向严重,农民精神需求的增加与满足需求的精神食粮不足,是农村群众精神生活领域的一个突出矛盾。特别是一些边疆、山区、民族地区,由于投入不力,领导不力,认识不高等因素,一些地方出现了赌博、酗酒滋事、偷盗抢窃、恶霸横行等现象,甚至一些村社反动宗教组织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固此,要努力满足农民新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填补农村群众的“真空地带”刻不容缓。一、现状反…  相似文献   

12.
古代印度婚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典、种姓制度、祭祀、嫁妆等等都成了不得不考虑的因素。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分析,对古代印度婚姻建构起一个基本框架,并且揭示出印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宗教。  相似文献   

13.
聂杜娟 《理论月刊》2007,(1):173-175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近几年社会热点话题,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严重滞后。本文主要分析了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宁夏 《求索》2014,(10):17-21
国家通过"向农民赋权"建构起一套农村地权制度,这种"赋权"将农村视为地权制度缺失的地方,将农民置于无权的地位。但是,农村有以土地的村社共有、平均分配为特征的传统地权习惯,农民凭村庄成员资格获得的地权是一种人格化的地权。地权因其人格化而具有不可交易性,限制土地交易与市场化配置,阻碍国家实现市场化改革目标。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强制固化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占有支配关系,在农村建构起物权化的地权制度,为推动土地交易与商品化创造条件。这种无视传统地权的强行建构在农村造成各种紧张,农民通过对各种制度、逻辑的选择性运用来消解这些紧张,抗拒国家力量的深入并维护乡村共同体的相对独立性,使国家地权制度的实际执行发生各种偏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很不平衡,"三农"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由于村这一级是农村最基本、最基层的单位,因此深化当前农村村级的经济制度改革、土地权属制度改革以及村级人事与管理制度改革,并不断创新探索,这是推进农村快速发展有效的和必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提上了议事日程。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设想。为了推动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2008年,民建四川省委组织力量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解决农村低保制度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一、我省农村低保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早在2006年底,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并  相似文献   

17.
开放与流动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根本特征,我们日已进入了一个流动的新时代。在流动的时代,乡村社会外在日益开放、流动,内部却呈现出"村社不分、政经合一"、"内在束缚、外在排斥"的显著特征,农村社区治理各类问题与矛盾频发。从现实来看,在开放与发展中,乡村社会基础不断发生变革,嵌入乡村社会的各种社会制度却构造出了一个内在封闭、外在排斥的乡村社会结构。乡村社会的内在封闭、排外与现代社会的外在开放、流动形成了一对矛盾,由此导致了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困境。在实践中,实施村社分开、政经分离、户产分开、重构集体产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重建包容性的社区治理制度,是走出流动时代的农村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出路,也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社区治理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村女性在家庭中很少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住房、土地等财产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维护农村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是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农村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法律保护的调查与研究,剖析我国婚姻法律制度对农村女性婚姻家庭合法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在对我国婚姻家庭制度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立法经验,提出个人对构建农村女性婚姻家庭权益保护制度的浅陋见解,希望可以为今后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火炮史是一个少人问径的极为荒僻的研究领域。作为周谷城先生主编的大型丛书《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种,刘旭同志撰写的《中国古代火炮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某种程度上讲、填补了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作为我国第一部火炮史专著,该书有其鲜明的独特之点。第一,资料丰富、翔实,考证精当。该书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等实证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严谨的考证工作,以物证文,以文证物,终于拨开了弥漫于古代火炮发展史上的重重迷雾,再现了中国火炮发展的历史轨迹。这对于推动我国古代兵器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元代北方地区的乡里制度,主要沿用金代的乡里正—村社主首制,并在村社层面增设社长,从而形成乡里正—村社主首、社长制。当这一制度被推行到南方地区时,适应南宋固有的乡村控制体系,在都的范围内差充里正、主首,在村、保层面上设立社长,从而形成了都里正—都分主首—社长的控制体系,其基本格局则沿用南宋的乡里控制格局。元代乡里制度的基本结构,乃是乡(都)里正—村社主首、社长制:乡或都的里正是赋役征科的责任者,村社或都分主首实际负责催征赋税,社长主管督劝农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