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格丽 《现代领导》2004,(10):44-44
安妮是一个出生在英国的孟加拉血统女郎。她从伦敦大学MBA毕业后,就顺利地在一家日本银行做了经理助理..三个月后,她失去了工作。很快,她又找到了新的工作,三个月的考察期一到,她又失去了工作.在两年之内,她被解雇了  相似文献   

2.
生活已然令她变得粗糙“弟,妈病了,正抢救呢,你快回来吧。”这些年,每次看到姐给我打来的电话,我都不由得心惊肉跳,原因是本已次数少得可怜的电话,从来都没有给我带来过好消息:不是她离婚了,就是我的外甥女儿菲儿上某某学校需要多少钱,再不就是爸妈出了状况。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从我大学毕业之后,我这个做弟弟的,就一直是她的主心骨,当然,也成了她求援的惟一对象。可能也是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吧,我开始直呼她的名字,而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跟在她的身后,一声一声地叫着姐姐。这样称呼她,第一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第二也是在不自觉间,显示着一种权威。毕业后,我找到了一份合资企业的工作,薪酬相对丰厚,到她结婚时,为了不再让父母操心,是我给她承担了很大的一笔嫁妆费用;而她离婚后的房子,也是我眉头都不皱一下,为她付的首付。她的落魄前夫再婚后,对她和菲儿愈发吝啬,于是我让菲儿改随母姓,然后全部生活用度都由我来出。我在北京,她在大连,每年只在几个法定假日回家探望父母时,我们才能见面,每次相见,她几乎都在忙,不是忙着做饭,就是忙着出去买菜,或者忙着陪菲儿去补课。我曾尝试着让她坐下来,我们一家四I:1儿聊聊天,可是时光流转,我们再也不是那双窝在被窝里,可以讲一个通宵的黄口小儿了。我曾努力用曾经的记忆来修补我们之间的疏离,然而那些深深刻在我心里的温情时刻,当我说给她时,她却都不记得了,还总是反问我:“有这事吗?”她永远不会知道,每每她如此反问一句,我的心里就会多凉一分。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     
喝水 寝室一女生平时就是个迷糊虫,有一次,她拿杯子喝水,整杯水全洒在了她身上。大家很纳闷,问她怎么了,她淡定地说:“没事儿,喝水忘记张嘴了。”  相似文献   

4.
她一直是看不上他的,7年的婚姻里,她始终冷着心。其实也不怪她,嫁给他的那年,她只有23岁,就像初夏的莲.洁净而美好,爱慕的人不计其数,独独父亲看中了他。她嫁了,于是,婚姻里她常常满心的委屈,总觉得如果不是他,她一定可以遇到自己渴望的爱情。其实那种感情她是有过的。对方是她的大学同学,高大俊朗,虽然只是在幽黑的巷子里装作不经意地拉了几次手。  相似文献   

5.
尹鸿远 《世纪行》2006,(4):41-42
她是一位普通女性,从象牙塔走出来后,一步迈进了令人羡慕的国企,开始跋涉自己的人生,可命运在她快步入而立之年之时开了个玩笑,她成了一名下岗职工。天生不服输的她,在艰难中创办了自己的事业。面对困难重重和各种压力,面对商海波涛汹涌和竞争日趋激烈,她卓然超群,把自身的才智、敏锐的眼光和认真的态度挥洒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有位在军队院校时的战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是因为她长得多么漂亮,也不是因为她的学习成绩多么出类拔萃,而是因为她的人缘特别好,大家都说与她交往感觉轻松而惬意。我曾仔细观察过,她对待别人特别宽容。有人失手把她的暖瓶打碎了.她笑笑说:“没关系。”有人不小心把饭汤洒在她的裙子上.  相似文献   

7.
崔治 《精神文明导刊》2004,(12):50-50,14
每天吃完早饭,她就出门巡查网吧,她曾被无知的孩子谩骂,她曾遭到过网吧老板的威胁,她的行为曾不为儿女理解,但是她没有放弃,她的身影一直出现在辽宁营口的各个网吧里,600多个孩子被她从网吧的“深渊”里拉了出来。她就是许维英,一个被一些黑心网吧老板恨之入骨的花甲老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运》2005,(5):11-12
冯坤自14岁起便开始了她的排球运动生涯。17岁的她在招进国家集训队又遭弃用时,当时整个人都蔫了,看到队友们都整装待发准备到外地集训,自己那份失落与委屈一下子就涌了上来,从不服输的她第一次哭了。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努力让自己的技术尽快提高成了她训练的首要任务。训练虽然很难、很苦,可她还是挺了过去,一传、防守、组织,教练一招一式不停反复地训练着,她也在一天天磨练中增长着自己的实力,对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调整。渐渐地,她的拦网、一传、防守、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而且还具备了强攻、  相似文献   

9.
她因吸毒、贩毒走进监狱,面对欲绝尘而去的她,监狱管教们倾注了全部的爱。不但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且帮助她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创造学习的机会。她在亲人般的关爱中,身体渐渐康复,心理障碍被扫除。几年里,她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取得了国家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高级服装设计证书,她设计的舞台服装多次获得国家大奖,2006年9月,她再一次被评为省级改造积极分子,并破例第三次减刑。  相似文献   

10.
叶芳 《台声》1998,(11)
自幼十分崇拜科学家的杨慧珠,在她大学毕业、留学归来,已身为博士、大学教授的今天,却一再不敢妄称自己为“科学家”O尽管她已在动力工程理论及科研领域里做出了许多为同行称道的业绩,但她仍坦诚地对记者说:“作科学家太辛苦了。”她自称只不过是教工程的老师,是只懂某一领域的“专”家,她不愿让她的朋友称呼她“杨教授”,“‘老师’就可以了”。她更希望大家直呼她的名字“杨慧珠”。虽然与杨教授接触较多,但我仍然感到,她有着太多不为一般人、包括她的朋友们所知道的东西,例如她的专业,她的研究所,她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10,(4):34-36
她是一位乡村医生,她在维吾尔族乡亲的呵护中长大,她熟悉村里每家的情况,能用流利的维吾尔语与村民交流病情,村民们不仅把她当成医生,还当成了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大姐、阿姨、阿帕……她对乡亲的爱超过了对儿女、对家庭的爱。即使是两鬓斑白,这位年近60的母亲仍然没有离开她挚爱的乡亲回到儿女的身边,她就是夏忠惠。  相似文献   

12.
孟兰英 《今日浙江》2008,(13):54-55
她是一位奥运会冠军,有着“女蛙王”的称号;她是第一个接过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中国人,这和她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金牌密不可分;由此她成为了中国泳坛的领军人物。在临近北京奥运会之际,23岁的她选择了退役。她说,自己还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参与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13.
心语 《文明大观》2003,(5):22-24
今年3月,一名英国女性被四川省妇联授予“四川省杰出妇女”的光荣称号,她的名字叫罗斯(Rose Acock)。早在1999年10月,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即授予她“友谊奖”,并特邀她参加了北京的建国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当时的朱总理还亲切接见了她,称赞她为“参与中国西部开发的美丽的英格兰玫瑰”。2000年9月,四川省政府也授予她“外国学者在川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4.
郑彤 《天津人大》2012,(5):30-31,1
有人说她是一位跨界企业家,因为她创办了多家企业,产业涵盖商用设备、高端医疗设备、制冷等领域,在各个行业均有不俗战绩;有人说她是一位诗人,因为她创作了许多热情洋溢、催人奋进的诗歌;也有人说她是创新创业讲师,参加了天津市创新创业讲师团十几场演讲会,许多人都听过她的演讲,她还积极为经济发展与和谐并重献计献策。见过她的人都为她的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染。她就是乐观开朗风度儒雅的津南区人大代表、知识型女企业家杨月春。  相似文献   

15.
山人 《今日海南》2008,(4):40-40
王楚蝶是个土生土长的黎族姑娘,她就降生在五指山脚下的水满乡水满村,并在那里完成了她的小学学习,五指山的灵秀和厚实养育了她炽热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细节动人     
王迪 《今日广西》2008,(3):74-74
谁能说她不优秀?漂亮、有文凭,还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她29岁了,婚姻问题却还没解决。要知识,早些年总是她在挑选别人,包括因她而骄傲的母亲也常常为她参谋。  相似文献   

17.
不等爱情     
爱上一个人,常常这样说,我等你,五年,十年,五十年,好不好?似乎很坚贞,又有点无可奈何的哀怜。认识一个女孩,为了一个男人等了五年。从她认识他,从她爱上他,她一直都在等,等他爱上她。五年来,她不理任何异性的追求或者淡如水的友谊。她守身如玉,清清白白。她28岁了。他知道她所做的一切,他知道她等他,只是他不爱她。他先后有了几个女朋友,过去式,现在进行式,将来式,都不曾考虑她,她都知道。她一个人内伤。她还是等。她希望云开日出之时,就像歌里唱的:万丈阳光照耀你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感动于她的执着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8.
向兴志 《就业与保障》2008,(9):39-40,42
孙晶晶出身一个普通干部家庭,母亲是一位高中老师。也许是家庭氛围的影响,从小她就具有了令人吃惊的协调能力。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了家外企做一名白领。由于她不仅业务能力出众,甚至在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紧张的外企,她也能协调好各种关系,应付得游刃有余,不出一年,她就从普通员工,当上了部门经理。  相似文献   

19.
《今日广西》2007,(8):13-14
珠峰北坳,海拔7028米,2004年5月7日她光顾了这里,广西人的足迹第一次成功地印在珠峰雪地上;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2004年9月25日被她登顶,她成为第二位成功登顶卓奥友峰的中国女性,汉族女性第一次在卓奥友峰之巅微笑;2006年5月14日,她又一次在珠峰上突破了自我,攀到了她人生的最高海拔——8680米;  相似文献   

20.
认识林丽珍是在一次台湾学生的聚会上。那天我到得晚,进屋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丽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不仅因为她清秀娴雅的气质,还因为她怀抱着一个活泼而精致的宝宝。当她告诉我她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已做了妈妈时,我惊得有点目瞪口呆。“妈妈学生”在大陆高校绝对少见。“她有着怎样的求学故事?”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丽珍在北大的宿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