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广东党史》2008,(1):62-62
1974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到了广州。将军生平豪饮,他的餐桌上顿顿要有酒,而且只喝茅台和古井。许世友的工资大部分都是买酒了。  相似文献   

2.
正许世友是当代一位极具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将军。他曾于1973年12月至1980年1月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兼党委第一书记。笔者从戎近40年,一直在广州军区所属部队和机关工作,对这位传奇将军满怀仰慕之情。他调到广州军区以后,笔者终于有机会亲眼见到他本人,听到他的声音,还听说过不少关于他工作、生活方面的逸事。穿草鞋的将军笔者第一次见到许世友,是在1977年5月。那时,广州军区举办了一届业余文艺会演,并选出一台节目向军区首长和机关作汇报演出。演出结束后,首长们兴致勃勃地走上台来接见了演员代表。笔者当时是湖南省军区文艺宣传队的一名乐手,在舞台的乐池里亲眼看到了接见的场景。  相似文献   

3.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的我军高级将领,在他的生平史册上写下了难以数计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篇章.许世友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入少林寺习武8年.他的一身“少林绝技”,使得他的革命生涯熠熠生辉.1926年9月,许世友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于革命事业.战争年代,他8次负伤……从战士到上将,忠实地为党和人民戎马奋斗一生.我们三人曾先后在将军身边工作过几十年(任秘书、警卫).1971年10月许世友将军曾给我们讲过他与张国焘的恩恩怨怨,我们记录下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使广大读者对许世友将军的一生有个更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都知道开国上将许世友曾在少林寺练过功夫,却很少有人知道钱钧将军也出自少林。他不仅与许世友是同乡,而且还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毛泽东戏称他们是“不当和尚当将军”。他身怀“朱砂掌”绝技,20厘米厚的石头一掌就能劈碎,61岁时还能单手托起老战友陶勇将军,离职后又总结出《朱砂掌功法》,丰富了我国武术宝库。他画艺精湛,  相似文献   

5.
许世友将军战功赫赫,是一位在战争中从普通战士一级一级成长起来的大军区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所任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6.
一 1973年12月22日,毛泽东签发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当时全国共有门个大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都任职时间不长,最长的也才四个月,他们都原封不动。北京。军值李德生和沈阳军区陈锡联、济南军区杨得志和武汉军区曾思玉、南京军区许世友和广州军区丁盛、福州军区韩先楚和兰州军区皮定钧湘互对调。毛泽东在书房主持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了这一命令,同时宣布邓小平参加中央军委的工作。毛泽东说:“我提个建议,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毛泽东不止一次在开会或聊天时提议唱这首歌。 毛泽东宣布对调命令后,让王洪文宣布对调的名单。王洪文刚当上党的副主席,比较牛哄哄,没把老将军放在眼里。他是从上海发迹的,许世友是南京军区司令员,在军队方面说,上海是南京的管辖范围月B时张春桥挂了个南京军区政委的名,许世友根本不买他的账,最恨的就是他。许世友爱憎分明,粉碎“四人 帮”后,许世友说:“我早就看出张春桥不是好东西。”毛泽东去世时,江青围攻许世友,许世友拍案而起,说:“你张狂什么?主席在我让你三分,现在你再胡言乱  相似文献   

7.
1976年9月9日凌晨。草坪上。一个绿色的身影在闪动,哦,是一位老将军在打少林拳。将军并非他人,正是年近七旬的广一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他早年进少林寺学艺,练就一身武功,以后每天早起练武已成了习惯。秘书匆匆来到草坪,用十分沉痛悲哀的声音报告说:“首长,北京来电话,毛主席他老人家今夜零时10分逝世了!”空气陡然凝固,将军圆睁虎目,呆望秘书,半晌没吭声。秘书怕将军没听明白,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将军一摆手上住了秘书:“电话要机场,我马上去北京!”“真是一把好刀,有功啊!”几小时后,广州机场广空升起一架银灰色的…  相似文献   

8.
1997年10月,我和胡居成同志为撰写《许世友传》,到许世友家乡河南省新县许家(合水)村采访。村干部对我们说,不久前,南京来了一位中年人,一到许世友墓前,就泪流满面,放声大哭,嘴里还不停地说:“许将军,您救了我一命,我终生难忘,今天我特意来感谢您老人家。”然后,他又蹲在许世友墓前,喃喃地诉说起自己出狱后的工作及家庭生活情况。 此人是谁?他为何千里迢迢从南京到河南?他为何坐牢?又是怎么  相似文献   

9.
★1936年,许世友升任红四军军长,其时红军规定,军以上干部可以结婚。红四军政委王建安向将军道喜曰:"恭喜,恭喜,你可以结婚了!"许世友将军张嘴瞪眼曰:"共产党员,还能干那吊膀子事?"★1962年夏,许世友将军视察"南京路上好八连",见战士午餐为南瓜稀饭,问:"大家吃得饱不饱?"班长许金龙答:"报告首长,吃得饱。"将军一把抢过锅铲,用力在锅里搅了几个来回:"放屁,这么稀怎么吃得饱!"将军怒不可遏:"你们骗人!国家粮食有  相似文献   

10.
郭士荧 《世纪桥》2005,(5):48-49
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辞世而去。遵照将军的遗愿,他被安葬在父母身旁,终于实现了他生前许给母亲的诺言——“活着精忠报国,死后守着父母。”细细数来,许世友一生中有7次跪母。一跪: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河南新县的许家洼。祖母为他取乳名“又得”。又得13岁那年,父亲许存仁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临死前,他把妻子叫到床边,指着最小的女儿说:“为了全家十几张嘴,就把幺妹送人吧,换几个活命钱”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许世友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将军。在他结束60余年戎马生涯,撒手人寰后,王震受邓小平委托,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对许世友一连说了几个“特殊”:“许世友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正如王震所言,在许世友的一生中,他不知为人们留下了多少生动感人的“特殊”故事。 长征途中,面对寨王精心摆出的擂台、烈酒、美女,许师长的反映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2.
百岁寿星孙毅老将军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我们“冀中抗日斗争史资料研究会”的同志们对这位德高望重并曾担任我会领导的老首长怀念至深。孙毅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两度到冀中地区工作,担任冀中军区的领导职务。他第一次到冀中是1939年10月至1940年6月,任冀中军区参谋长。第二次是1945年11月到冀中,任军区司令员,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孙毅将军在冀中工作期间,冀中区的对敌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整军治军及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呕心沥血、舍生忘死,为冀中的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苑》2000,(6):46-47
许世友将军对家乡大别山怀有特别浓厚的感情。从 1950年至 1985年的 35年间,他共动议四次回家,结果三次成行,一次“流产”。   第一次是许世友在山东军区任司令员时的 1952年。   那时,从新县到田埔至许家洼约三十公里的小路还未通汽车,许世友一行坐车到达新县后只好换骑马了。   骑马对于许世友而言并不陌生,而正好是他的强项和老本行,因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他曾经是骑兵司令。于是他打马扬鞭,约摸走了四个钟头,便来到了好汉山的烈士墓地。当年此村随许世友一起参加革命的共有 18位弟兄,在沙场上战死了 17位,其中有 …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人们印象中,许世友将军是个"大老粗"。但事实上,许世友粗中有细,治军治家都纪律严明,对党的纪律规矩及各项规定,他都记在心上,并对身边人采取各种方法言传身教,有时把人怼得羞愧难当,有时又把人逗得前仰后合。怒:痛斥"砸锅"警卫在山东"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展柜里有一破一新两口锅,其中的故事,就和他严格要求身边警卫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许世友上将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他豪爽率真的鲜明个性、粗中有细的行事作风、耿直忠诚的品格操行。在许多回忆录、电影、小说中都有反映;而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忘劳动人民本色的家风,却较少有人涉笔。笔者现将在撰写《许世友传》、《百战将星许世友》等书过程中所采访、收集到的许世友将军家风轶闻整理出来,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6.
提起伍修权将军 ,大家可能都会立即想到 ,他曾作为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的翻译 ,列席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并有幸成为中国革命史上这个重要历史转折点的见证人。其实 ,在伍修权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 ,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不平凡经历。首次参战 负伤留传奇1 931年 ,伍修权从苏联学习回国 ,被分配到闽粤赣军区工作。时任军区参谋长的肖劲光在了解伍修权的情况后 ,决定把他安排在司令部作战科当参谋 ,具体任务是在司令部直属队机枪连当教员 ,负责教战士们使用和维修机枪。这个时期 ,为了配合江西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闽粤赣军区调…  相似文献   

17.
许世友这位富有个性和特色的传奇将军,讲话、作报告从来都是开门见山,干脆利索。他偶尔吟诗,也是快人快语,易看易传。 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到了胶东半岛,作战前动员,他先吟了一首激昂的诗: 胶东不太平,  相似文献   

18.
在共和国将帅中,许世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他个性鲜明,奇特,爱憎分明,特别是他忠孝两全的性情,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邓小平曾说;“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人物,是特殊的特殊。”关于他一生中的传奇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荷枪实弹直面毛泽东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相似文献   

19.
许世友在大别山接到通知:毛泽东拟在上海召见他许世友是个急性子人,人在大别山,心系全军区部队,时间一长,有些耐不住了。他先是以检查战备工作为由进大别山,后来称自己患了神经性呕吐症,继续留在大别山军区后方医院。本来没人干涉他的,他却自己心里犯嘴咕:总不能老死在大别山,躲避退让,这么“窝”着,哪象我许世友!上海的造反派刮起所谓的“一月风暴”后,江苏造反派在夺权问题上分成了严重对立的两派,并导致了大规模的武斗。1967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与“中央文革”成员接见了江苏省及南京地区群众组织代表,决定对江苏省实行…  相似文献   

20.
许世友是我军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高级军事将领“。两袖清风,一身廉正之气”,这句话用在许世友身上一点都不过。作为党的一名高级干部、军队高级将领,许世友从没有想到为自己置办什么家业,也没有想到为子女留下什么财产。亲友沾不到“光”许世友对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允许他们打着他的旗号沾光谋利。他的夫人田普,是抗战早期参军的老同志,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时,田普担任南京军区干部部副部长。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后,她相随到广州。为了安排好田普的工作,当时军区政治部的领导曾提出,要让田普在广州军区干部部继续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