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就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因此,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维护党中央权威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首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觉醒、崛起和腾飞的核心领导力量,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恩格斯《论权威》中包含的权威思想仍然是我们当今时代认识权威,了解权威与服从、权威与自治关系的理论蓝本。当前,中国现代化转型所产生的多元价值的冲突、利益格局分化、党内腐败滋生等问题使政党权威产生了信任危机和认同危机。为消除权威危机的存在因素,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重新审视权威何以重要,正确认识维护新时代党中央权威的核心要义,积极引入法治权威,实现政党与法治的良性互动,夯实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学理基础和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威权政治是在"整体号召机制"下施行的"强人政治".在威权政治下,宪法在文本上享有至上权威,在实践中则因遭受政治权威的贬抑而被规避、被僭越,这既是威权政治得以施行的前提,又是施行威权政治的逻辑结果.宪法权威之奠立有赖于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换,同时,民主政治的建设也有赖于奠定宪法统治的至上权威,两者是互补共生的.  相似文献   

4.
复杂多元、碎片化的政治亚文化使马来西亚的各种族、各政党、各团体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削弱了政治整合的效能,而自由民主制度的竞争性特征更加剧了这一趋势。然而,由于各种族、各阶层的政治文化存在着相近的或共融的内容,比如权威主义心理取向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等,再加上政治运作过程中逐渐磨合出的政治妥协、合作和理性等精神,既构成了马来西亚主流政治文化的内在机理,也为马来西亚的政治整合提供了有效的政治文化资源。这种政治文化奠定了马来西亚软权威主义政治的重要基石,从而成为后发国家政治发展中的一道独特的政治景观。  相似文献   

5.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曾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当前,我们的党员队伍更加壮大,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形成共识的难度在加大。因而,党员干部的看齐意...  相似文献   

6.
杨鲁慧 《当代亚太》2007,2(11):12-21
本文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视角,对当代东亚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及政治转型进行了分析.战后初期,东亚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合法性是以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为主体.20世纪50年代后期,议会民主制的合法性出现危机,东亚国家纷纷把合法性基础由以往的西方民主价值观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绩效为中心的权威政治上来,成功地实现合法性的第一次转型.80年代后期,权威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再次面临"政绩困局"的压力与挑战,构建东亚民主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实现政治合法性的第二次转型就成为东亚政府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产阶级的崛起与东亚政治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当代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阶层变革及民主政治转型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分析。从权威政治走向民主政治,不仅要靠高度发达的经济实力来支撑,而且需要中产阶级作为其社会基础条件。中产阶级的崛起、公民社会的形成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都是东亚民主政治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以俄罗斯大众传媒立法为视角,透过2000年后大众传媒各项革新性立法,对俄罗斯政治精英治国理念的变迁进行解读,来分析俄罗斯立法行为的深层含义。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大众传媒多个革新性立法,反映了以普京为核心的俄罗斯政治精英树立中央权威、建立经济和政治强国、提高公民爱国意识和责任感、限制西方舆论宣传、规划大国未来的治国理念。在乌克兰危机后的大众传媒革新性立法,则体现了俄罗斯政治精英发展本土经济和进口替代产业、对抗西方制裁、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本文中以广义的政治文化的概念为基石 ,尝试性地将菲律宾的政治文化发展过程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早期政治文化、殖民地政治文化和独立后的政治文化。早期政治文化是菲律宾在东方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带有“个人权威”色彩的政治文化源头 ;殖民地政治文化是菲律宾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菲律宾政治文化的影响 ;独立后的政治文化是菲律宾在 1946年以后以政党政治为主要特点的政治文化。笔者从菲律宾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出发 ,考察菲律宾政治发展过程和文化发展过程 ,总结菲律宾政治文化的特点 ,并从菲律宾现实的政治行为找出菲律宾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 ,从而为了解菲律宾政治运作方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是身份政治认同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的特性。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包括两部分: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和网络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都存在着解构与重构、共识与断裂、信任与质疑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增加了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复杂性。网络政治意识形...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政治转轨经历了制度变迁、制度巩固和主流政治价值观确立等三个历史阶段。当前俄罗斯政治转轨的特点是普京时代政策与理念的"继承性",这与当前俄罗斯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俄罗斯的政体是新权威主义下的"宪政民主政体"。俄罗斯"主权民主"思想对于政治转轨的顺利发展意义重大。俄罗斯的政治转轨面临国内外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疫情当前,共产党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负重前行,逆水而上,奋力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气概一往无前,重新唱响当年的"跟我上"精神,塑造着"向我看齐"的高大形象,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斗志,画出了抗击疫情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3.
夏方波 《东南亚研究》2023,(5):1-27+153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涌现出诸多构建“民众—精英”对立话语、塑造领袖魅力、实施跨阶层政治动员以竞争权力与资源的民粹政治现象,但是不同民粹政治进程中民粹领袖与传统精英的互动却呈现出分化合流的显著差异。探讨民粹政治中的精英政治问题是有效的切入点。民粹领袖尝试构建政治纲领、汇集民意穿透精英政治壁垒,但是由地主、资产阶级、宗教领袖以及军官团等构成的东南亚传统精英依托土地、资本、宗教权威、强制力量等要素,占据着政治权力与利益分配机制的核心位置,限制了精英分化合流的互动过程。因而,政治方略决定了民粹领袖能否实现对精英的“挟制”:再分配与制度变革取向的革新政治将会引发传统精英反制与精英分化;改良政治以利益相容与权力制衡的形式“挟制”传统精英,以合作与妥协两种方式实现精英合流。精英分化合流的现实意味着东南亚国家追求制度改革的民粹主义浪潮不仅难以打破既有政治经济秩序,而且可能陷入“精英合流”与“精英反对精英”的轮回。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权威主义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十年代末苏联掀起民主主义热潮,叶利钦借助于这个热潮走向权力顶峰。然而,叶利钦时代开始后,严酷的社会、经济形势促使人们加强对俄罗斯变革的反思,重新寻找出路。社会舆论的新取向和宪法确定的国家体制为新时代的俄罗斯权威主义开辟了道路。俄罗斯的权威主义复兴及其民众政治心态的转化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本文回顾这一转化过程,分析其内在原因和俄罗斯权威主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叙述了苏哈托统治时期,印尼华人在政治生活和文化心理上所受到的沉重打击,然后对"五月骚乱"后印尼华人的参政情况作了介绍.文章还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印尼华人对政治生活不够积极的原因,其内因是印尼华人结构复杂,没有形成统一的族群意识,其外因是印尼政治仍有歧视华人倾向,印尼政治文化有待革新.  相似文献   

16.
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与德国国家性格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芳 《欧洲研究》2005,23(6):32-40
个人的性格受制于其成长的背景,国家性格则来源于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和地理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军国主义是德国历史上典型的国家性格,但是其文化根基却是权威主义。军国主义因为它激烈的外部性较为引人瞩目,但其文化的内敛性却常为人忽视。本文探讨了德国军国主义国家性格和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孕育了德国权威主义政治文化,而文化的顽固性、渗透性和继承性,又使得权威主义政治文化极大地支撑了德国后来的军国主义。二战以后德国改变了军国主义的国家性格,但是彻底改变了的却是传统的权威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泰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枢密院在泰国政治中的作用深刻反映了国家建设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作为朱拉隆功改革的成果,枢密院有助于君主加强集权,从而推动泰国的国家建设.泰国民主政治进程启动后,经过普密蓬国王及前枢密院主席炳· 廷素拉暖数十年的经营,枢密院逐渐成为国王汇聚政治资源的场所.国王通过枢密院成员的社会网络缔造了其与军队、司法机构的政治联盟,形成与民选政府相对的"平行国家",但民选的他信或亲他信政府凭借选票所代表的民意支持,冲击了"平行国家"相对于民选政府所具有的权力优势.作为"平行国家"的枢纽,枢密院通过传递信号、为政变背书及支持非民选政府组建等方式来维护"平行国家"的权威及利益.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华人有着积极的政治参与的传统,近些年来更是利用各种途径来最大限度地表达与维护其利益.2001年来持续四年的白小保校运动主要通过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等方式来维护子女接受母语教育、文化传承的权利.这一典型事例体现了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3月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开局之年的人大行程、政治宣示、能动履职,蕴含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推进的新趋势,表达着对今后的政治要求和期待愿景,让人民更加自信人大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是人大主要任务"行程之一:履新讲话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刚刚履新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发表讲话:"坚持依  相似文献   

20.
威权主义概念与成因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一、威权主义概念“权威”亦称“政治权威” ,指某政治领导人或政治集团以其功绩、才干及其它特有的影响 ,使其属下愿意接受其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颁布的命令和要求 ,服从自己的权力。这种接受和服从虽然没有成文法律 ,但对服从者来说 ,却被视为正当、合法的 ,而且是出于自愿。古往今来 ,权威对领导者、领导机关或集团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是实施统治的必备条件。一百多年前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就强调了权威的重要性 ,即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一致的行动[1] 。“权威主义”即权威政治 ,也称之为“威权主义” ,英文均是a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