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小康》2021,(20)
正广东是全国华侨农场数量和安置归难侨(即归侨和难侨)人数最多的省份。改制前,分布于全省14个地级以上市的23个华侨农场,犹如"母亲的臂膀",将8.4万名归难侨"揽入怀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意识形态以及战争等原因,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生存与发展受到限制,许多华侨华人甚至遭到迫害与驱赶,被迫逃难回到中国,或者逃亡到欧美以及世界各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2.
因反清复明遭镇压的洪门组织成员流亡南洋各地,在东南亚找到了相对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华侨华人社会和当地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并对一些殖民地政府造成威胁。他们一方面是当地华侨华人的保护者,也存在着协助当地殖民政府管制华人的一面。他们同所在国人民共同反殖民统治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他们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革命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参与者。研究近代洪门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还可以追溯当代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历史及东南亚党派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的广西和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滇桂两省的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与欧美地区,他们对家乡、对祖籍国、对住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开展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和归侨研究对于推进华侨华人研究、拓展中国侨务工作、加强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华侨归国后在身份认同、文化适应、经济生活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相似文献   

4.
李汉金 《八桂侨刊》2011,(2):7-9,13
本文追溯了广西籍华侨华人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行动。其具体表现为思想上积极为革命进行宣传和鼓动,行动上大力筹措资金支援国内革命运动,甚至不远万里回国直接参加战斗。本文以广西籍华侨华人为切入点考察辛亥革命,旨在通过回顾辛亥革命历史,弘扬华侨华人的爱国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关系,海外华侨华人约90%聚居在东南亚各地。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变化成为海外华侨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它代表海外华侨华人的动向。所以研究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与发展具有代表性。本文在剖析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时,侧重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 一、落地生根:海外华侨社会的根本性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南亚各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各国民族主义兴起。他们为发展民族经济以巩固政治独立,对华侨及其资本采取同化与融合的政策。与此同时,华侨的祖籍国——中国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尤其土地改革没收了部分华侨的土地和房屋,将一些华  相似文献   

6.
正在20世纪,华侨华人问题曾经四次引起学术界关注。第一次是20世纪初南非华工的问题;第二次是一战后欧洲华工问题;第三次是20世纪50—60年代东南亚国家出现"排华"问题;第四次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崛起与海外华侨华人关系问题~①。每次华侨华人研究成为研究热点时,都有大量高水平研究著作问世。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发展日益密切,华侨华人研究掀起了新一轮高潮。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国学界开始重视拉丁美洲国家的研究,但拉丁美洲的华侨华人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高伟浓教授撰写的《在海之隅:委内瑞拉与荷属加勒比地区的华侨》(上下卷)(以下简称"《在海之隅》")于2019年4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对拉丁美洲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新的突破和补充,开辟了该地区华侨华人研究的新篇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改善该地区乃至世界华侨华人形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下旬,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两位同志分别访问了学会会长陈伟芒教授和顾问钟文典教授。他们均对当前广西侨史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恳切的建议。 陈伟芳教授听说侨史学会要出版《广西华侨华人资料选编》,认为有重大意义,填补了广西侨史的空白。他说,还可收集整理广西侨领、华侨的资料,陆续出版《八桂华侨人物专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9年的统计,在世界各地的广西籍华侨华人有264万多人,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90多个国家地区。①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不少广西籍的华侨华人逐步迁往世界各地,迁移的趋势是由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迁移,由动乱地区向安定地区迁移。由东南亚向欧美等地迁移。  相似文献   

9.
林金章 《政协天地》2010,(12):14-15
散居社会归难侨与集中安置在华侨农场的归难侨,均为上世纪50至70年代因马来西亚、印尼、缅甸和越南等国家排华而被迫回国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崇左市召开广西安置归难侨农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现场会议。广西有关单位负责人、华侨农林场所在市分管领导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崇左市华侨农林场所在县(区)分管领导,46个安置归难侨农林场场长等13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还到宁明县天西华侨农场和崇左市江州区新和华侨农场等危旧房改造现场实地参观。  相似文献   

11.
第一条 本会是由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工作者和热心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人士组成的 全区性学术团体。第二条 本会的宗旨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广泛团 结联系广西以及国内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工作者和热心于这项工作的人士,共 同促进广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第三条 本会的任务是,推动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征集华侨华人史料,出版会刊 与编印有关资料,开展国内外的学术和资料交流活动。第四条 凡申请加入本会者,须承认本会章程,热心侨史研究,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审批, 即为本会团体会员或个人会员(个人须本会两名会员或有关单位介绍)。会员退 会,应向本会声明。  相似文献   

12.
熊志灵 《传承》2012,(10):28-29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后,广西周边出现了三次明显的华侨华人归国浪潮,归侨安置工作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建国以来广西共接待安置归难侨约15万人,60年代以前以分散安置为主,60年代以后以集中安置为主。  相似文献   

13.
广西作为全国重点侨乡,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众多,至今却没有一所华侨博物馆。近年来,关于建立华侨博物馆的呼声日益高涨。通过走访和调研并就目前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首先可以抢救、收藏和保护华侨文物,为广西侨乡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库;其次可以通过展示华侨历史文物,彰显华侨华人与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的历史功绩,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海内外文化的交流;此外还可以向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广大民众宣传党和国家的侨务方针和政策法规,激励侨众为广西的建设发展献策献力,对今后进一步做好侨务工作,扩大广西在海外的影响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建立广西华侨博物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八桂侨刊》2002,(4):29-30
华侨企业下放地方管理后,我县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把华侨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顺利完成华侨企业社会职能分离工作。但是,华侨企业职工的培训与就业尚未和地方接轨,归难侨的生产、生活落后于地方同行。如何改变归难侨培训与就业的落后状况,怎样尽快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散居社会的贫困归难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人数不多,但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却有其重要的意义。散居贫困归难侨与海外华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他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如何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张坚 《八桂侨刊》2014,(4):75-76
正2014年8月14日,《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青年作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天津、福建、广东、广西、河南、四川、贵州等地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青年学者近50人共聚一堂,就加强学术交流、凝聚青年队伍等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主持会议。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副校长赵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文寿、北京华文学院教授李嘉郁等领导与学者出席了本次会  相似文献   

17.
广西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南宁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区各地的教授、侨务工作者、华侨历史研究工作者、有关人士近70人,会议收到论文与资料32篇。 这次会议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术讨论会,有13位同志在大会上作了学术发言,他们就侨史研究与侨务工作、国内外研究华侨史的概况、广西华侨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广西侨情等问题谈了看法或作了介绍。在小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并对广西的侨史研究如何开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第二阶段是广西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仁、区政协副主席黄独峰、区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贺毅、区侨办主任邱国华、副主任黄绍胤、向大  相似文献   

18.
试析广西迁徙越南的少数民族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海外华侨、华人状况的变化,我们要积极开展海外华侨和华人的工作,使他们成为我国同各国发展多领域友好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广西在国外的华侨、华人约200万人,其中在越南的究竟有多少呢?各有关方面对其数字的估计,口径不一,差距甚大。其因,涉及一个重要的有争议的领域,就是从广西迁徒会越南的壮(岱、侬)、瑶、苗等少数民族群体,是否应属于“中国血统”、“华人”的范畴。本文作者近几年经过考究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现本文就其问题的提出、身份的确认、迁越的时间、迁徙的原因和人数的估计等方面,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下西洋对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以及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西洋形成的郑和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华侨华人中传承与发扬,从而形成华侨华人所具有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和睦相融、合群随众,团结互助、共谋发展,爱国奉献、恋祖爱乡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高伟浓教授的新著《清代华侨在东南亚:跨国迁移、经济开发、社团沿衍与文化传承新探》于2014年12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编。上编为"清代东南亚的华侨移民及其经济活动";下编为"清代华侨社团与文化活动",内有导言,约65.7万字。该书以清代东南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即越南、柬埔寨、缅甸、暹罗、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