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领导与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党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形成的.新时期,党掌握国家政权要获得现实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必须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2.
龙志贵 《湖湘论坛》2007,20(6):25-28
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与它的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经济、政治、文化基础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的现实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3.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高发期,各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不断涌现和积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前哨和基础力量,必须适时加强相关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维稳能力体系,从而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侯玉仓 《前沿》2004,(3):132-13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时代的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必须从观念、内容、方式、政工干部队伍等方面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以增强时代感 ,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这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研究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观念观念更新是一切创新的思想基础。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最关键的就是坚持要与时俱进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陈旧的、不合…  相似文献   

5.
黄宇 《观察与思考》2012,(10):36-39
政治昌明是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价值追求和根本保障,推进政治昌明是建设精神富有现代化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推进政治昌明的现代化浙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必须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政治的风清气正,真正实现政治昌明。  相似文献   

6.
岳迎春 《桂海论丛》2009,25(2):62-65
新时期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从方法机制、发展战略、法治规范、探索规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推动,着重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的社会组织基础,着力拓展社会新领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规律,以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美丽中国"内涵深刻,涵盖人、自然与社会。它蕴涵生态良好的自然之美,展现安定和谐的社会之美,彰显明达智慧的人之美。"美丽中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充分体现出生态价值,必须研究"美丽中国"的本质,确立生态意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变革和发展。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目标、拓展教育内容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政治合法性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核心问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通过实行当时最民主的政治制度,为自己赢得了政治合法性,从而为自己的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如何维持政治合法性?如何克服合法性危机?这要求我们党必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要借鉴我们曾经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来促进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楠 《前沿》2010,(18):7-10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反思性的发展观,是相对于传统的“不科学”发展而言的。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与否是社会历史活动的尺度。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的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必须从现实的、具体的人的主动性之中寻求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求将社会存在和发展置于现实的、具体的人的发展基础之上。政治伦理的根本价值在于其为人性,为人性反过来又成为政治活动的评判尺度。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生成的社会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丽涛 《前沿》2010,(13):108-112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的理性认识,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生成必须具备不可缺少的社会基础。市场经济为其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国家与社会的分化为公民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结构基础,民主政治为其生成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民众利益的充分表达、有序整合、有效实现,是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反映,也是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条件。民主选举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基础,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我国公众政治参与的愿望在增长,必须正视这种愿望,并发挥其建设性的作用。为此,必须建立畅通的制度化的参与渠道,疏导公众有序参与,在体制内释放参与能量,以避免非制度化的或无序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论市民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促成了法治、参与及民主型政治文化、中产阶级等要素的产生,使民众参与政治成为可能和必要,同时也确保了国家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与平衡,这一切便构成了民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必须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4.
当代任何国家都既需要民主政治,又需要政治稳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民主政治和政治稳定是其政治发展不可缺一的目标。从总体而言,民主政治是适应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要求的。它能够协调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各种群团的物质要求和政治要求,从而造成政治稳定的社会基础。具体而言,在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对政治稳定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秩序是人类政治生活的首要目标,良好的秩序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一定的秩序需要政治权力来建构和维持,但政治权力解决的是政治秩序何以可能的问题,政治秩序要持久存在,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法性基础,即建立政治权威。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主要存在于三个层面:意识形态的训导性、政治过程的守法性和政治产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着力提高军队政治工作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是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打赢信息化战争,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军队政治工作必须提高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以使命任务为牵引,要求军队政治工作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提高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必要性1、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内部本身无法生产与创造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些物质和能量必须来自于人类社会的外…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发展道路以社会存在为前提,其安全必须以社会建设为基础。无论从人类社会构成,还是从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需要来分析,社会建设都是维护政治发展道路安全的社会基础。保障政治发展道路安全视域下的社会机制建设内容是多方面的,要选择打造坚实物质基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养壮大社会组织、提高社会公德水平、优化社会结构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路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9.
谢俊贵  王亮 《求索》2010,(10):57-59
思想政治工作引入社会工作方法是社会发展观念转变、组织内外环境变化、社会管理方式变革的要求,也是在当代社会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群体问题和个人问题,全面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吸收和借鉴社会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方法,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必须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从政策与策略上确保两者有机结合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人民民主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 ,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三大支柱 ,其中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 ,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着重加强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 ,必须规范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的行为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