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中国人曾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叫“洋人”。“洋人”为我们带来了地球仪和望远镜,另外,还有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照相机。最初的照相机外形像个大帽盒子,笨重无比不说,所用的底片还是玻璃的一摔就碎。后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断改进,照相机才逐渐变迁到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这个样子。 现在净听人说过去的老照片值钱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老照片都值钱,也不是所有老照片里所表现的事情都会令我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13,(4):22-22
腐败现象频繁“变身”,说穿了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花招甚至对很多官场“老油备”来说可谓是信手拈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不可否认的是,在全国大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高强度打击腐败的今天,这些花招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和成胁.想要打破腐败者的“西洋镜”,笔者认为必须在三个“心”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镜头一:某银行,两个窗口前人挨着人在排队。其中一个窗口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在办理业务,洋人发现紧跟其后有一女孩,距离很近,即轻推了女孩一下,说了一句:“站一米之外。”那位女孩当即红着眼睛就走了。女孩走后,一位戴眼镜的先生又紧随洋人其后。“老外”于是又说:“站一米之外。”戴眼镜的先生让开了一些,并说:“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洋人立即回答说:“但你们最不讲规矩了。”“老外”的举动和言语值得我们深思。“一米线”在各家银行都有,表示着对人的尊重,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为什么许多人在不自觉中会不留神地越过“一米线”?镜头二…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熟悉的“年轻人” 我们所不熟悉的“孩子们” “80年代人”已健步走来 个体差异不等于群体“代沟” “我讨厌以年龄来给人分界线”  相似文献   

5.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辞世纪念日。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读书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也有人把我们今天的读书称为“趣味阅读”.甚至概称为“娱乐阅读时代”。这种“娱乐阅读”倾向在一些官兵中很有市场.而且呈走俏趋势。  相似文献   

6.
听“洋人”讲长征有感陈鲁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光阴荏苒,长征,这个“闻所未闻的故事”,不觉已过去整整60个年头。眼下,大家正在以各种形式进行纪念,于是,我不由想起一位“洋人”用长征给我们上课的“轶事”,抄录于此,但愿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洋人的嘴     
列出这个题目,绝非对友邦的不恭。其实嘴的作用大抵相同,都是用来吃喝、讲话用的。之所以以此为题,只因近年来,某些同胞对洋人的嘴奉若神明,很有必要扯出这个话题来说一说了。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对于异族,历来只有两种称呼,一是禽兽,一是圣上。”从来没有称他们是朋友或者说和我们是一样的。如果说早些年多是把洋人当作禽兽的话,那么这几年则不少人把洋人当作了圣人。你看,洋人一张嘴必是金口玉言,洋人嘴里吃的、喝的,还有抽的,一定是美妙绝伦的。所以做广告或宣传产品质量定要和洋人联系起来。君不见:有些电视台的啤酒广告,那些洋人的嘴可…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广结善缘”四个字,“广结善缘”本是佛教用语。善缘者,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它涵盖了宽容、礼让、谦恭、协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时候,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和谐共处,“广结善缘”,谋求双赢。  相似文献   

9.
“熟悉的工作场景,熟悉的党员形象。舞台上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着十分亲切,也让我们感慨、感动和感悟”,这是观看了市级机关“党在我心中”小品演出后,党员们发出的共同心声16月21日、23日,上海市市级机关“党在我心中”15个小品剧目在上海戏剧学院分两天汇演。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体育史上.残疾人体育书写了重要的一页。残疾人运动员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众多国际体育赛事中为祖国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直至今天,他们所创造的历史连同他们的名字一起似乎仍不为我们所熟悉。笔者有幸接触到了两位盲人姑娘和她们的教练,并重新勾起了他们20年前一段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月26日清晨, 中外77家媒体的183 名记者一起涌向浦东机场,他们要用笔、话筒、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各种“兵器”记录下两岸关系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台商春节返乡包机今天终于要起飞了。  相似文献   

12.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召开《天津人大》、《人大信息》总结表彰会。对“两刊”过去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表彰了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对今年的“两刊”工作作出了安排。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努力提高我市人大宣传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社交”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说熟悉,仅是在小说中经常看到,说陌生是因为长期以来在我们生活的记忆中很少听到。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一个人无论在哪方面要作出成绩,首先要学会与人合作。那么中学生应不应该社交呢?  相似文献   

15.
现在从过去演化而来,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故而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审视历史.以求发现其新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思考的历史,几乎都是前人思考过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今天所能做的只是对其“重新思考”而已。也惟有“重新思考”,我们才能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因为人低调,且所办案件多涉“敏感”不宜公开审理,张思之并不为中国大众所熟悉。但他参与的一系列案件却每每轰动海内外,如1981年“李作鹏案”,1988年大兴安岭大火庄学义“玩忽职守案”等.  相似文献   

17.
佛教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寺庙僧人,是因为很多佛教语言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比如“觉悟”一词,甚至进入了政治文件;比如“阿弥陀佛”几乎成了某些人的口头语。我们对佛教感到陌生是因为我们无法进入僧人们的修行世界,对他们的生活几乎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8.
“大杂烩”     
“大杂烩”相传,清朝末年,李鸿章主持外事,办理“洋务”。在一次招待洋人的宴席上,酒上过一巡又一巡,菜端了一道又一道,眼见准备的酒菜都上完了,可洋人还是没有退席的意思。这时,负责宴席供应的总管非常着急,就附耳对李鸿章低言:“中堂大人,菜都上完了,他们还...  相似文献   

19.
王文 《新东方》2000,(4):59-59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然而.当宇航员登上其表面时,却惊奇地发现,月球上已有23个人类的赤足脚印。他们用照相机将脚印拍摄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10日清晨6时8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传来了一群年轻人的欢呼声:“我们成功了!”这一刻,中国结束了只能用洋人的CPU制造计算机的历史。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队伍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通用CPU—龙芯一号。年轻人把这只芯片命名为“夏50”,就是为了纪念老师夏培肃从事计算机事业和从教5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